中國本土女團爆發前傳:一部“虛假繁榮”史

中國本土女團爆發前傳:一部“虛假繁榮”史

《創造101》爆火背後,其實是42家藝人經紀和娛樂公司在暗自角力,而這些公司此前已經蟄伏良久,他們熬過了怎樣的寒冬? 中國本土女團會迎來真正爆發嗎?

“逆風翻盤”,當那些最小才16歲的女團成員甜美喊出這句口號時,她們已經歷了長時間的“逆風期”,甚至已“死”過幾輪。

騰訊的入局帶來轉機。這位泛娛樂界大亨,有望拯救“散落民間”的本土女團於水火。

根據貓眼專業版統計數據,截止到6月8日18時,上線49天的網綜《創造101》累計播放量已達34億次,平均每集播放量達到驚人的4.8億次。中國本土的女子偶像團體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甚至比男團養成類節目《偶像練習生》12集總播放量還高。

《創造101》將在6月9日播出第三場公演,可以預見,這很可能是節目的又一個收視高峰,而下一場淘汰賽蓄勢待發。

女團偶像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市場價值。無冕財經獲悉,在節目播出前,騰訊對《創造101》

最終出道的11人女團報出的廣告代言費為1年1000萬元、3個月700萬元,合作僅涉及單一品牌的代言、平面廣告,不包括其他商業類的活動、作品等。

偶像經紀公司進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臺上,選手從101人銳減至36人;幕後,則是最初向節目輸送選手的40家經紀公司和娛樂公司的暗戰,如今剩餘26家。

“女團”、“偶像”,這些屬於日韓舶來品的產業,進入中國市場後,經歷漫長的夾縫生存期,並經歷了中國的本土化改造。那些在女團產業鏈上蟄伏已久的經紀公司和娛樂公司,也終於“熬”到了本土偶像市場爆發前夜。

真假“出道”

在中國本土培養一位可以出道的練習生,需要多長時間?

畢業於廣東藥科學院中山校區的廣東女孩郭穎,在高校街舞圈小有名氣。2015年,得知新成立的JC藝人學院在藝術院校舉辦招募活動,郭穎報名成為該公司第一批練習生。

JC藝人學院首批練習生有3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經過1年多的封閉式訓練,公司挑選出12人重點培養,其中年紀最小的當時只有13歲。

這12位女孩又經過大約1年時間的“魔鬼式訓練”,訓練內容包括聲樂、舞蹈、體能、颱風等,甚至要在跑步機上唱歌考驗氣息、數十個伏地起身後跳舞考驗體能。公司嚴格製作減肥餐,創始人兼“校長”多次因為練習生偷吃零食、上課遲到而大發雷霆、軟硬兼施。每一場內部表演評級,總有成員因為壓力過大而痛哭。

JC藝人學院甚至推出一檔8集網絡真人秀《1vs11》,為練習生出道造勢。2017年6月,經歷層層篩選的10位“JC練習生”組成3支女團正式出道。數月內便有3位成員退團,或繼續學業、或“跳槽”到競品公司,3支女團中2支瓦解。無奈之下,剩下的成員被重新組合為女團“JC7”。

也就是說,經過2年多培訓,外加8集網絡節目,JC藝人學院的收穫是7個人郭穎在紀錄片《女團》中回憶,當時所謂的“出道”,就是公司舉辦了一場發佈會,推了一首新單曲,之後她所在的女團就沒什麼通告了,出道跟練習生時期沒有太大變化。

出道近1年後,“JC7”女團有6人被《創造101》節目組選中,1人因年齡太小“待字閨中”。郭穎是“JC7”的隊長Yamy,也就是目前節目中人氣排名第四、長著丹鳳眼和超模臉、放話顛覆“女團長相”的選手Yamy。

截止目前,《創造101》兩輪順位賽的淘汰率過半,而Yamy所屬的極創引力(JC藝人學院母公司)無疑是佼佼者。第一輪順位,極創引力6名選手無人淘汰,是全場唯一一家全員晉級的公司;第二輪順位,其“倖存”選手名額依然是最多的——3人晉級,存活率50%。

節目播出後,極創引力聲名大振。但在接受自媒體“娛樂產業”採訪時,公司創始人、CEO徐明朝心有餘悸:“做偶像團體是高風險項目,原本我們這類公司已經面臨死亡或轉型,還好趕上了這樣的趨勢,真是感謝天感謝地。

“科班班底”蟄伏

跟過去任何的選秀節目相比,偶像養成類節目更強調背後的藝人經紀公司和娛樂公司。表面上看,這是101位女孩的競爭,實際上是站在她們身後42家公司暗暗角力。

跟極創引力相似,《創造101》中“倖存”選手較多的幾家——包括樂華娛樂、香蕉娛樂、ETM活力時代,這幾家公司的共同點是——引入韓國偶像培養模式,有完整的練習生制度。

其中,由王思聰創辦、被“富二代”光環籠罩的香蕉娛樂,參賽成員來自旗下男女混合練習生計劃“Trainee18”,2016年12月成軍,曾飛赴全球4大音樂之都學習並有明星導師助陣,未出道就擁有很好的表演資源,包括作為特邀嘉賓參加2017秋冬上海時裝週走秀、B.I.G嘉年華以及參加《天生是優我》等綜藝節目。在36強選手中佔據3個名額的ETM活力時代,被譽為國內“練習生搖籃”,韓國SM、JYP、CUBE等娛樂巨頭都有其輸送的人才。

至於樂華娛樂,是國內最早引入韓國練習生制度的綜合娛樂公司,旗下有中韓“混血”男團UNIQ、中韓“混血”女團“宇宙少女”,以及YHgirls、YHboys等偶像團體,一度受“限韓令”影響進退維谷。藉助《偶像練習生》裡“樂華七子”的走紅,以及兩位“宇宙少女”成員在《創造101》穩居前三,樂華娛樂製造偶像的實力在今年大爆發。

跟上述三家公司相比,極創引力起步較晚,成立不過三年,但其創始人團隊10年前就已進入中國本土偶像產業鏈條。極創引力的四位自然人股東主要來自三家公司:百人娛樂、羅盤文化、天舞IDG,分別是鳳凰傳奇、汪峰、李宇春的“御用”演唱會巡演團隊,且天舞IDG自2009年開始為《快樂女聲》、《快樂男聲》、《燃燒吧少年》、《明日之子》、《中國有嘻哈》等偶像綜藝和選秀節目提供舞蹈編排、舞臺創意、藝人培訓。

這些公司堪稱女子偶像的“科班班底”,在產業鏈條中蟄伏已久,但很難憑一己之力捧紅一個女團。就連樂華娛樂也有熬不住的時候。在2016年3月“宇宙少女”中國出道發佈會上,樂華娛樂CEO杜華上臺發言突然淚崩:“在音樂這麼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一直堅持做音樂……真是挺不容易的。在場的最小的16歲,最大的21歲已經練了10年。”

殘酷的偶像培養機制不僅對練習生是煎熬,對公司也是煎熬。

培養練習生需要耗費時間、人力、財力,一名韓國練習生往往要經過2-6年時間培養出道,而在國內即使放寬標準也至少要1年時間。練習生出道後通過打歌平臺打榜、曝光,採用To B形式發展和變現,例如影視、廣告等。然而在國內,練習生的概念還沒有普及,沒有打歌平臺,缺乏曝光機會。而且跟日韓將“偶像”作為一門職業不同,國內對“偶像”沒有清晰界定,偶像、網紅、藝人、演員、歌手概念混淆。

而有了《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這種跨經紀公司的現象級綜藝,這些蟄伏已久的公司終於“熬”來了變現的時刻,也得以第一次接觸到自己的粉絲群體,也第一次正面自己的同行。

女團的虛假繁榮

時間倒回兩年前,國內女團產業曾有過一段繁榮的“假象”。

2016年3月,浙江衛視推出少團養成真人秀節目《蜜蜂少女隊》,最終選拔7人組成女團出道。同年5、6月,由東娛傳媒聯合騰訊視頻和明道工作室等出品的《最強女團》、東方衛視聯合聯合北京文化製作的《加油!美少女》、湖南衛視的《夏日甜心》等少女偶像養成類節目推出市場,但在市場掀起的水花遠遠比不上如今的騰訊自制綜藝《創造101》。

究其原因,一方面與2016年、2017年網絡綜藝爆發、全面超越電視綜藝的大背景有關;一方面則是節目背後僅有一家或數家公司發起,很難整合市場上所有公司一起推進,在本就不成熟的偶像產業鏈上難以發力。

《蜜蜂少女隊》是一個特例。在浙江衛視完成曝光以及粉絲積累之後,轉入“地下”發展,由經紀公司姊妹淘文化負責運作,公司法人為80後青年演員、“臺灣鞋王”達芙妮公司的總裁夫人韓雨芹。蜜蜂少女隊嚴格遵照日本的地下女團形式,通過建劇場、公演、女僕咖啡、舉行握手會、售賣專輯和周邊,培養自己的粉絲群體。

2016年,像蜜蜂少女隊這樣的“養成系”女團層出不窮。自媒體“今日網紅”曾一口氣列舉出19個在該年出道的女團,實際數量還有更多。彼時“粉絲經濟”概念很火,跟練習生制度下的“完成系”女團不同,這類“養成系”女團屬於日本舶來品,走To C路線寄希望於粉絲經濟變現,優勢在於不用耗費太多資源和時間,更重要的是,偶像成長過程中就可以開始迴流現金。

據小鹿智庫匯的數據,2016年女團行業內至少有13起融資事件。

其中,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入股絲芭傳媒(SNH48女團);紅象投資和澎湃資本出資1200萬元參與露娜文化(Lunar女團,如今已解散)Pre-A輪融資;“明天系”背景的A股上市公司遊久遊戲斥資5000萬元參與中櫻桃B輪融資;星路天下(萌萌噠天團,如今已解散)獲昇華拜克2000萬元A輪融資;連曾經的“80後創業代表”茅侃侃,也曾帶著萬家電競殺入女團市場。

但除了最開始藉助“日本AKB48姐妹團”身份打響名聲的SNH48之外,沒有一家女團真正意義上走入公眾視野。跟日本“御宅”文化濃厚不同,中國女團太多,而“宅男”不夠用,光一個SNH48就幾乎擠佔了全部市場。

此外,照搬日本的劇場公演模式,每年幾百萬的投入對剛起步的女團而言投資還是太重,這加速了“養成系”女團的衰落。大量女團悄無聲息出道,又悄無聲息解散。2017年,女團行業融資事件銳減至個位數。

業內逐漸對“養成系”不太看好。《創造101》總製片人、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甚至斬釘截鐵地認為:“女團一定要出圈,一定是大眾偶像,所以它一定是受到了音樂圈、粉絲圈、時尚圈等多個圈層的認知。”

“線上養成”的本土化路徑

作為酷狗音樂齊鼓文化旗下“中國風電音”女團S.I.N.G成員,賴美云為了“出圈”幾乎耗盡想象力。當她出現在《創造101》舞臺,有網友“挖”出她的一些心酸過往:2015、2016年,為了上節目“打歌”,賴美雲和隊員多次參加《智勇大沖關》等闖關類節目。但顯然,節目受眾不匹配、曝光度有限,費心“出圈”達不到太大效果。

夾縫中生存的“養成系”女團,逐步探索出一條本土化路徑:線上養成。

自2015年出道以來,S.I.N.G女團一直藉助酷狗直播、酷狗音樂平臺在線上發展,期間由於盈利模式不清晰、公司經費削減,曾兩度瀕臨解散。據自媒體“明星資本論”報道,2017年,S.I.N.G把古風盛行的B站作為主要運營陣地,團隊風格從傳統日系轉型為“電子國風”,舞蹈作品成為B站“神舞”。這種“網紅”效應迅速反哺到線下。2017年下半年,S.I.N.G女團外務活動增多,還受邀參加東方衛視中秋晚會、廣東衛視春晚等大型活動。

中國本土女團爆發前傳:一部“虛假繁榮”史

▲神龍妹子團成員。

今年2月,神龍妹子團完成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領投方為光大控股背景的光藝資本,其稱線上偶像養成機制“有別於傳統的日韓練習生體系,是真正適應中國市場的偶像團體運作方式”。

另一個純線上養成女團,是由聞瀾文化打造的高校女團CH2,出道時間比神龍妹子團早4個月,成團時間可以追溯到中國女團“虛假繁榮”的2016年,“成名”於2017年《創造101》節目。

2016年,一家叫“上海艾播”的數字營銷公司,獲得人民日報旗下高校項目“數字屏媒”的獨家代理和運營權,進而佈局校園電競,成為CEST(中國電競娛樂大賽)的承辦方之一。該年10月CEST《球球大作戰》全國高校聯賽期間,上海艾博與中櫻桃合作創辦聞瀾文化,負責賽事宣傳大使“球球寶貝”的選拔和培養。根據當時的宣傳資料,“球球寶貝”接受中櫻桃的舞蹈、聲樂培訓,並能獲得“50萬夢想助學金,打造專屬歌曲及MV,更有全國巡迴演出和專屬綜藝節目”。

從40強開始,“球球寶貝”的選手們在直播平臺開啟真人秀模式,全方位展示她們的生活起居、訓練、比賽日常。一個月後,CEST《球球大作戰》校園挑戰賽決賽上,“球球寶貝”10強產生,同步觀看網絡直播的人數超過130萬,這便是CH2女團的前身。

楊超越在《創造101》中所提到的“2000元包食宿、40個女的選出8人”的面試,說的正是這場選拔。值得一提的是,楊超越的名字並不在“球球寶貝”10強名單內,而是以網友票選出的“網絡人氣王”身份晉級。2017年3月,8位女生正式以“CH2女團”名義參加活動,而楊超越很早就顯示出了某種“綜藝感”,官方介紹其個人特點是“擁有語出驚人的口才”。

中國本土女團爆發前傳:一部“虛假繁榮”史

▲楊超越在《創造101》中排名上升飽受質疑。

雖然被稱作女團,CH2的外務都與遊戲推廣有關,例如擔任網絡遊戲大使、ChinaJoy展會站臺、網吧開業表演、參加鬥魚嘉年華等,在一些網友眼中,她們更像是為展會做產品演示和表演的“ShowGirl”。她們也在快手、B站、抖音上發直播、發短視頻,與素人網紅區分度不高。成立初期,CH2還有機會在中櫻桃的劇場公演,獨立發展後,她們沒有專屬舞臺和定期演出,沒有密集的訓練,通常三個月才學會一支舞,官網顯示,CH2舉辦過一場粉絲會。

如今楊超越在《創造101》人氣排名第二,高於絕大部分的練習生和女團成員,也讓聞瀾文化和CH2一炮而紅。她是《創造101》成員中最富爭議性的一位,“黑粉”認為她唱跳實力欠佳、表情管理失控、練習不夠努力、賣“村花”人設討巧觀眾;喜歡她的人則讚美她顏值高、性格“呆萌耿直”,是女團中的一股清流。

但不論成團時間是3個月還是10年,發展路徑為“養成系”或“完成系”、“藝人系”甚至“網紅系”,在中國女團偶像市場真正起步之時,沒人能預測最終怎樣的女團形象會是市場最歡迎的。正如“紅遍網絡”的爭議型選手王菊所說,

觀眾手中掌握的,是“重新定義中國第一女團的權利”。

在這場本土女團的“大型生存實驗”節目裡,每一條路都是新的。熬過數年的漫長寒冬而存活下來的公司,將迎來“谷底反彈”的機會,沒有真正的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