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昨日,《李雷和韩梅梅》片方发表了一篇写给豆瓣CEO的信,质疑该电影遭到恶意刷分,并声只需付300万人民币就能将评分刷到7.5。然而,截至到开屏君发文为止,《李雷和韩梅梅》的评分已经从4.2降到了3.0,口碑呈一面倒的趋势,片方的这次公然叫板显然并没有引起多少共鸣。那么,作为一部“国民级IP”,《李雷和韩梅梅》为何会落到票房口碑双双失利的局面呢?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前言:


这些国产青春片普遍的弊病就是,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青春的表象,

却没有能力展示青春的本质。

除了怀旧之外,

我们看不到其他的曙光。

李雷和韩梅梅,作为人教版英语教材中的两个人物,大众对他们的熟悉程度不言而喻,而庞大的受众群也让李雷和韩梅梅有了众多的“粉丝”,称之为“国民IP”也毫不为过。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对“李雷和韩梅梅”的集体追忆中,也诞生了诸多微电影、舞台剧以及周边产品。但这样的怀旧方式,显然还不过瘾。就在6月9日,也就是2017年高考过后,一部承载无数人青春记忆的校园青春电影《李雷和韩梅梅》全国公映了,给观众们带来了一记重重的回忆杀!

原本以为凭借强大的粉丝基础,《李雷和韩梅梅》定会像昔日的《魔兽》一样人气爆棚,结果却事与愿违。全国上映四天,累计票房才3200万元,不及阿汤哥新片《新木乃伊》的十分之一。

票房不佳,或许可以归结于档期不利,毕竟眼下“李雷和韩梅梅”正面临《新木乃伊》《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神奇女侠》三部好莱坞大片及《摔跤吧,爸爸》宝莱坞神作多方强敌的夹击。但是,就目前口碑来看,4.2分的豆瓣评分和猫眼满目的差评,显然对不起这多年的情怀。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无需赘述,《李雷和韩梅梅》“扑街了”,且不太受欢迎。

何以落得如此结局?青春题材电影究竟该怎么拍?这些问题深深地触动着人们去反思。

《李雷和韩梅梅》“反套路”,观众并不“买账”

李雷和韩梅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初中英语教科书中的两个主要人物。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中学生们都使用这版教材,这两个人物也随之印刻80后的青春里。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2005年天涯一篇《八一八中学英语课本中为虾米有一个奇怪的名字——Han Meimei》,让李雷和韩梅梅意外走红。而这之后,踏入社会的80后表达青春回忆时,常喜欢使用这两个人物,不知不觉中,当年英语教材上两个虚构人物成为一代人的青春标签。

最近上映的《李雷和韩梅梅》讲述的是“体育女王”韩梅梅和“学霸男神”李雷的青春小暧昧故事。该片在宣发阶段,片方就特别强调了这部青春片的“反套路”,摒弃传统国产青春片惯用的“失恋”“车祸”“堕胎”等制造矛盾的方式,用干净纯洁的暗恋勾起一代人的记忆。

影片抛开了以往同类影片中常见的桥段和常规人物设计,试图打造一部无流血、无堕胎、无撕逼的高纯度“三无”青春片。正如预告片中 “我们的关系就像水晶般透明” 对李雷韩梅梅点到为止的关系流露,电影试图在用一种干净纯粹的情绪拨动观众那根“小暧昧”神经,以此来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除此之外,该影片依托英语教科书中的经典CP李雷和韩梅梅人物原型,保留鹦鹉Polly、Miss Gao、Jim、Uncle Wang 等回忆杀代表元素以及“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一代人英语启蒙金句的接连闪现。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此外,广播体操、升旗仪式、补习班、磁带声里的情非得已,以及做操的时候故意触碰到喜欢的人的指尖等等细节,都能够勾起80、90后的回忆杀,只是再多的回忆和细节也撑不起观众对它的“爱”,市场反响也并未给片方的创新带来满意的答复。

李雷和韩梅梅,如此强大的国民IP为何受“冷落”?

论新意,《李雷和韩梅梅》绝对是当下青春片中的一股清流。眼下,大多数青春片都以“失恋”、“失身”、“失业”为制造矛盾的经典方式,而“车祸”、“堕胎”、“出国”则是将故事推向高潮的“必杀绝技”,《李雷和韩梅梅》却选择了反其道而行。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论情怀,《李雷和韩梅梅》绝对不输《魔兽》。据统计,从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这套人教版英语教材,激活了近2亿人的青春梦。“My name is HanMeimei.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LIlei”……承载着无数人中学记忆。

然而,这样一部强大的国民IP电影为何却不那么招待见呢?归根结底,在于再多的情怀和反套路也难掩整个故事的俗套空虚。

换句话来说,强大的粉丝基础让“李雷和韩梅梅”成为可以打造的IP,但它与大多数IP的不同在于,它是一种符号消费,而将之改编成影视作品,还需要再造一个好故事。

从《李雷和韩梅梅》片子剧情的生硬状态来看,表面上好像拍的是你我都应该曾经经历的故事,其实情节之间内在逻辑联系并不强,有些地方甚至显得牵强附会,这就可能让观众倒了胃口,口碑不佳便不难理解了。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另外,虽然编导是想拍一部青春片,并且很有心,然而遗憾的是,编导只是为了拍青春而去写青春,却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感人故事,最终成了硬着头皮去写去拍,当然怎么看都不太自然,这也说明,没有好故事很难拍出好电影。

最后,借助IP改编热作为拍片依据也有问题。看到其他IP改编影片票房大热,就想当然地以为改编中学课本里的“李雷和韩梅梅”,再顺带捎上几个英文人名,如Jim、Lucy、Miss Gao等就会有市场,可最后故事里居然没有Jim他们什么事,这当然难赢得影迷好评。难怪当年用过这套课本的观众评价称,我们当年哪敢这样啊?

当然了,该片票房不佳,还有演员名气不够大、档期竞争太激烈等客观原因,但是,故事编得不好,才是它最大的硬伤。

这些年,青春片扎堆涌现却佳作鲜现

其实,《李雷和韩梅梅》并不是国产青春电影中特立独行的一个。这些年,像《李雷和韩梅梅》这般票房和口碑双双扑街的青春片不在少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电影市场一直缺乏好的青春片,能够抓住青春的精髓,挖掘这个时代的宏大结构,使影片和观众形成良好互动的青春片一直都很稀缺。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上世纪90年代,国产青春片曾刮起了一股风潮,并一直持续到新世纪初。这个时期的青春电影普遍彰显了导演的个性与艺术追求。1995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算是开了个好头,讲述上世纪70年代北京大院子弟的一段青春往事;贾樟柯的“青春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也独具个人视角;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则把镜头对准残酷、边缘、残缺的青春记忆,并定格了高圆圆清纯美丽的脸庞;再后来,台湾导演伍仕贤的《独自等待》“献给了那些从你身边溜走的人”。总结起来,这些电影大多口碑不俗,且在国内国际屡屡斩获国际奖项。

在此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出现了一个空窗期,青春影像集体缺失。直到2013年的《致青春》,青春片这个片种才又开始大规模涌现。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从2013年至今,国产青春电影《小时代》、《同桌的你》、《匆匆那年》、《左耳》、《栀子花开》、《何以笙箫默》、《李雷和和韩梅梅》等一系列青春片接踵而至,它们的共同点是将镜头对准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校园。这是国产青春片承载票房梦想,以怀旧爱情为卖点迅速泛滥成灾的时期。

这些国产青春片普遍的弊病就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青春的表象,却没有能力展示青春的本质。它们做到了将理想、友情破裂、失恋堕胎、高考、暗恋、同桌、女性独立、男人成长等题材全都涉猎一遍,除了怀旧之外,我们看不到其他的曙光。

但是,如果青春片还停留在“贩卖回忆”的游离状态,只想通过满满的记忆来勾引票房,却没有实质的话题和强剧情,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青春片还在停滞不前。所以,当下的青春片不应该只局限于青春本身,而是能够让大家在怀旧之余情感得到升华和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正如青春片《七月与安生》的监制许月珍所言,真正能够吸引人的青春片,除了对青春的遗憾和怀旧外,应该让观者在看完电影后对生命有新的理解。

青春片不应只有套路,还需多一些“真诚”

据统计,从2013年至今,上映的国产青春电影有30部左右,而真正能让人记忆深刻,获得精神和情感共鸣的影片却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无非是功利心太强,套路太多。

它没有对80后、90后青春的深入解读,只有对各种怀旧的元素拼贴,试图简单粗暴地复制《致青春》的成功经验,通过唤起观众对青春年华的怀恋而票房大卖。于是,国产青春片的套路就变成了世界上最简单直白的商业套路——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套路一:明星玩跨界导演。自从赵薇拍了《致青春》,不少明星就跟着玩起了跨界导演,拿技术门槛低的青春片作为自己转型的习作,或者只是干脆想赚一票。比如郭敬明拍了《小时代》,苏有朋拍了《左耳》、何炅拍了《栀子花开》……

套路二:蹭IP无下限。国产青春片不仅热衷于改编《匆匆那年》《左耳》《何以笙箫默》《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微微一笑很倾城》等人气小说,而且连《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怀旧歌曲也被扩充内容制作成电影搬上电影。而今,连英文课本里的两个角色李雷和韩梅梅也变成电影的主人公了。

套路三:拼颜值、拼人气。这一时期的国产青春片深谙明星效应和粉丝经济,钟爱明星阵容。于是,白百合、黄晓明、彭于晏、陈赫、杨幂、王珞丹、韩庚、倪妮等人气演员纷纷组成的“超龄高中团”、“大龄学生团”,“超龄”演绎高中生、大学生。不过,随着鹿晗、吴亦凡、杨洋等90后偶像的声名鹊起,他们接过了前辈的接力棒,开始在青春片中“霸屏”。只是虽然他们形象颇佳,演技却经不起推敲。

套路四:狂撒狗血的爱情故事。很难想象,这一波国产青春片是如此热衷于讲述爱情故事,特别是充斥分手、出轨、堕胎、车祸等狗血事件的爱情故事。仿佛发生在80后、90后这一代人青春岁月里的那些无关于爱情的痛苦、尴尬、匮乏、迷茫与挫折都不值一提。这种被反复表现的撒狗血的套路事实上看起来完全是别人的青春,难以引起广泛的共鸣。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当然了,对于青春片而言,套路不是不可以有,毕竟好莱坞的套路也不少,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套路更是年年吃香。文创资讯想说的是,对于未来的青春片来说,你可以不堕胎、不车祸、不打架,但是你一定要有比这老三样更好使的“强剧情”设置,否则像《李雷和韩梅梅》那样为了反套路而反套路,最终牺牲的是影片的通俗性和故事性,反而得不偿失。

其实,青春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朴素的感情。《我的少女时代》就是最好的例子,没有明星,没有IP,只有简单的剧情,但却有大量真实充沛的情感,这才是青春片该走的路;还有就是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那样,去偶像化,走话题路线,将那十年和大院文化,通过一群孩子的成长、玩闹表现出来,每一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能找到自己。

国民IP无力回天,青春片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青春片可以有几种做法,要融入新的元素,并且要和其他电影类型跨界融合。例如:青春片+喜剧(类似《美国派》、《色即是空》),青春片+魔幻(类似《暮光之城》)。这些都是有望让青春片重回5亿体量的法宝。另外:青春片+悬疑,青春片+玄幻,青春片+盗墓,青春片+职场等等,这些类型都可以探讨。也许,票房不一定会高到哪儿去,但也不至于亏得很惨。毕竟,好的电影都是需要不断地试错,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教训才能“破茧成蝶”的!

虽然,上面说的都是“套路”,但其实,那些真正优秀的青春片,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真诚而用心”!

开屏映画

终端娱乐观察家

联系我们:youfish888#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