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的投资错在太过敏感、太过勤勉

“渡边淳一: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所谓的“钝感”,是与敏感相对的;所谓的“钝感力”,是指迟钝的能力。这个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他认为相比于激进、张扬和刚强,具有深厚钝感力的人更容易在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生存,从而取得成功。股市的激烈复杂程度比起现代社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有钝感力的人也更容易在股市中获得成功。“总的来看,大多数人对投资都太过敏感,太过勤勉。有些人甚至以小时为限,调整投资组合,持续不断地监控所持有的投资组合,并常常以令人吃惊的频率迅速改变手中持有的股票,对市场先生每一瞬间设定的价格做出快速反应。他们耗费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致消耗掉了任何增加的收益。他们完全被剧烈波动的股价所牵制,因乐观而买进,因悲观而卖出,亏损5%就可能立马滚蛋。于是,赢则大喜,输则大悲,夜夜不能成寐。彼得•林奇是我最崇敬的投资家之一,曾经担任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经理职务十三年。在此期间,他创造了投资年回报29%的出色业绩。彼得•林奇以勤勉专注、竭尽全力而著称。那时,他四处奔波,前后研究并买卖过15000只股票。每一两天就会拜访一家上市公司,每年超过400家。感觉“很累,压力大”,连家人也不常见面。46岁退休时满头白发而面容苍老,退休前只休过两次长假。很显然,在投资的马拉松长跑中,特别是在激烈的基金管理行业里,这样的勤勉注定是很难长久坚持下去的。咬着牙也仅仅坚持了13年,这已经是个奇迹了。比彼得•林奇更过分的是杰西•利维摩尔。他相当勤奋,对投机极端痴迷。杰西•利维摩尔的书我拜读过,曾经十分震撼下面这段话:“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反省自己为什么没有预见一段行情的到来。第二天一大早醒来,心里想出一个新点子。我几乎等不及天亮……”渡边淳一认为,在众多的钝感力中,核心代表是“睡得好”,这是一切活动和健康的基础。睡眠能力弱的人绝对无望胜过睡眠能力强的人,无论多么顽强的人,都会因为得不到睡眠而精神瓦解,乃至最终发疯。所以,杰西•利维摩尔走向自杀的结局一点也不奇怪。

大多数人的投资错在太过敏感、太过勤勉

他们一般都很“保守”,保守到似乎很“迟钝”,但是他们中不少人都健康长寿,是投资界中的常青树。他们因为自身浑厚的钝感力在八九十岁甚至百岁时仍然活跃在投资一线。他们的名字可以列出一长串:“菲利普•费雪

罗伊•纽伯格

约翰•邓普顿

沃尔特•施洛斯

欧文•卡恩

菲利普•凯睿

沃尔特•摩根

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

......

健康的身体一定充满了钝感力,因为它拥有顽强的适应能力。为什么这些人可以做到“夜夜安枕”?因为:他们聚焦于企业的层面;拥有良好的性格,毫不焦躁地持有看好的股票;他们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做投资;他们等待好的投资机会出现,一旦出现,倾全力集中投资。他们大都参悟到了人生和财富的终极问题,极度热爱自己的生活和梦想。他们长于独立思考、逆向思维和长线投资,始终热衷于脑力锻炼和身体锻炼的协调。菲利普•费雪的儿子肯尼斯回忆他的父亲,说菲利普•费雪与大多数在商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相比,从来没有连续很长时间刻苦或者疯狂地工作。

肯尼斯说,那时菲利普•费雪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仍然在继续工作,他“有规律地睡眠,有时在下午,他会趴在办公桌上睡着”。

大多数人的投资错在太过敏感、太过勤勉

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投资。

人性中的许多弱点,比如过度自信、锚固偏见、亏损厌恶、羊群效应、选择性记忆等等都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柔弱。

柔弱者多敏感,甚至神经质,而敏感又与脆弱紧密相联。只有钝感力才显示出强韧,直至反脆弱。

在投资领域,能够灵活和敏锐固然很好,但是并非只有灵活和敏锐是才能。能够“夜夜安枕”、不为市场波动而动摇的钝感力,才是在股票市场生存最重要的才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