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有没有成型的交易系统,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坚持与完善,是一个投资者是否成熟的标志。

投资者进阶到一定的阶段,都会进入到交易系统的构建中来。可以这样讲,有没有成型的交易系统,并能够持之以恒的去坚持与完善,是一个投资者是否成熟的标志。

什么是交易系统?

我们先来看看波涛先生当年在书中所给出的定义:

“所谓交易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交易规则体系。设计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对投资决策的各个相关环节做出相应明确的规定。这种规定必须是客观的、唯一的,不允许有任何不同的解释。设计良好的交易系统,必须符合使用者的心理特征、投资对象的统计特征以及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

波涛先生的定义中蕴含着看待交易系统的两个角度,一个是交易系统如何构成,另一个是交易系统需要满足哪些约束条件。

一般来说,完整的交易系统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的组成环节

具体到每一次交易计划时,需要提前就这些问题一一想好。一旦确定好,后续要严格执行。不能在交易执行的过程中,心随市场波动而动,将提前考虑好的交易计划随意更改。宁愿错过,也不可偏离。有时候,偏离交易系统而赚到了钱,对于构建成型的交易系统有很大的破坏,赢在一时但后患无穷。

具体到每个人自己的交易系统,其各个环节都有若干选项可供选择。如何来选,主要看投资者的心理特征、投资对象的统计特征以及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这三个维度。

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主要由几个方面构成: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投资者的心理特征

而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也有几个方面: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

等确认好投资者的心理特征和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之后,交易系统中主要环节的选项基本上就确定了。举个例子,如果投资者风险偏好高、耐心多、承受力好、自律性强、性情稳,投资资金周期长、回报高、回撤容忍强、资金规模大,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这样的交易系统:在悲观情绪弥漫的经济周期底部,逐步减仓,采取宽止损,高盈亏比,长周期的投资策略。

再来看看投资对象的统计特征是否匹配,先看看市场整体状况: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市场的整体状况

有条件的,可以将设置好参数的交易系统编写成代码,对于投资对象进行历史回测。看看在历史上,最好跨越一个或多个完整的牛熊周期,该交易系统的交易结果如何?是否能够匹配投资者的心理特征以及投资资金的风险特征。

一个好的交易系统,必须要考虑人的因素、钱的因素以及投资标的的因素,并在这三者之间取得合适的平衡。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好的交易系统是人、钱和标的三种因素的平衡

数量化的视角

如果我们把愿意承担的损失定义为R,而把所获得的交易盈亏转换成以R为单位的数值,那么我们就有了一个数量化的视角来看待交易系统。

想象一下,以时间为轴,依据我们自己的交易系统所做出来的每笔交易(一入一出)将会是时间节点上的一系列数值。这组数值刻画了这个交易系统在这个市场上的表现,让我们能够定量的看待它。

适合大多数投资者的交易系统,其数值的分布应该是相对均匀的,正的数值(盈利的交易)占据大多数,而没有太大、太多负的数值(亏损的交易)。当然,有些高盈亏比的趋势跟踪交易系统,大多数数值都是小的负数,却有着虽然不多却相对而言十分巨大的正的数值。这样的系统,长期来看也是能够盈利的,然而对于投资者的耐心以及投资资金的周期要求就比较高了。

有一定数理功底的投资者,可以持续的跟踪和对比自己的交易系统的数值分布,并仔细分辨它们在不同市况下的演化情况。当有了新的思考去改善系统的某个环节时,也可以比对改善前后数值分布的变化,从而定量的看待改善的效果。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交易系统的数值分布

交易系统的构建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就像我们刚刚学会了太极拳的招式,要想打得好、打得流畅需要不断的练习与改进一样,交易系统的构建也需要一个实践和反思交互迭代的过程。如果在构建交易系统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捷径”,常常最终会指向自己的一个盲区。

按照范 K.撒普博士在《通向财富自由之路》一书中所给出的建议,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依次对自己的交易系统进行检验和反思:

1. 心理因素

我们也许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机会和资源,但是如果心理问题没有解决好,还是不会成功。从认知的角度来讲,我们在创造和表达自己的事实。在制定交易计划的时候,交易的依据取决于我们的认知。如果我们认定某种观点,我们会找出大量的证据来证明这种观点的成立,尽管反面的论据很可能也大量存在,而它们常常被我们忽视。记住这一点,对自己所持有的观点和交易依据保持合理的警惕,并在反面论据出现的时候再仔细检视一下自己的观点常常是有益的。

此外,我们要对自己交易的结果负责。当我们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时,我们往往犯了某种错误。首先我们要觉察到错误所在,然后对它进行反思,找到更好的方式,并在下一次面对同样情况的时候,记住我们是可以改正它的,并代之以反思所得的更好的方式。

2. 头寸确定

即使有完美的交易计划、信息和执行系统,如果我们赌得太大了,我们就会完蛋。我们应该长期坚持“低风险的思想”,让自己交易的风险水平处在即使发生最坏情况仍然能够坚持,从而实现该系统的长期期望收益。这是交易成功的真正关键之一。在交易中,我们经常会遭遇损失,我们必须把这些损失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内,以实现最大的综合回报。在这一点上,头寸确定是交易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3. 市场选择

我们所交易的市场远比我们如何进行交易重要得多。“到有油的地方去” !我们应该投入足够的精力在市场选择上,在仔细评估的基础上选择最为合适的市场进行交易。

4. 退出

在市场中赚钱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退出市场。在不利的时候,及时止损;在有利的时候,恰当的获利了结。持之以恒,是稳定获利的根本。

在入市之前,我们应该提前考虑到各种退出的状况。杰出的投资者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带虚荣心地退出头寸。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平衡的思考“进”与“退”。在退出的时候,即使不能全身而退,也要尽力做到“退而不伤”。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向“善败能忍”的司马懿多学习。

5.入市

在交易系统的各个环节中,入市相对最不重要。我们甚至可以随机的进入市场而且还能赚到钱。如果我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能够让自己在交易时不自负;有一个期望收益为正的系统,该系统产生于确保把你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的想法;交易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风险比例;以及我们是在最好的市场上进行交易,利用头寸确定规则来实现我们的目标,那么,入市就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在交易系统的迭代构建过程中,我们常常有机会对于交易大众中大多数人所持有的观点进行对比,从而对交易系统的各个环节有更深入的思考。比如:

  • 没有赚钱,是因为我们没有选对股票。
  • 我们赔了钱,是我们运气不好,入市的时机不佳,或者是因为我们轻信了别人的推荐。
  • 要想赚钱,就要满仓干。你看,股票涨了,赚这么一点,买的太少了吧。

走向客观

正确的交易未必是盈利的交易,而盈利的交易也未必是正确的交易。建立起成型的交易系统之后,投资者最重要的事就变成了对于交易系统中各项规则的严格遵守。这就好比,我们在道路上行车,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虽然偶尔闯了红灯,除了吃罚单,一般也没有大问题,但坚持这样做而不是努力避免却可能因此送了性命。

从心理层面来说,交易系统让投资者从“能够掌控市场”的幻觉中解脱出来,从而更为客观的看待每笔交易,更为平静的看待交易的损失,不至于走入“损失陷阱”而难以自拔。

不同的投资者,由于天性不同,执行交易系统的各个环节的难易程度也会不同。有时候,对于有些环节投资者会极力避免,甚至不愿面对。往往这些环节就是最需要练习,甚至是刻意练习的部分。

交易的过程中,投资者常常会由于市况的变动,以及账户的盈亏,导致心随市场波动而动。这个时候,退后一步,静下心来,回到自己的交易系统上来,回到根据交易系统设计的交易计划上来,让自己从市场的裹挟中走出,回归本心。

最后,对有志于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的读者,推荐范 K.撒普博士的著作《通向财富自由之路》。虽然书名有几分俗气,但内容十分精彩,值得每个投资者花时间好好读一读。

金融思维模型之“交易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