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中山裝,簽字權


公僕,中山裝,簽字權​ 據說“公僕”一詞是在中山先生的倡議下於民國初年開始流行的。又據說中山先生還親自設計了專為公僕們準備的中山服,口袋比西裝多了兩個,好讓公僕們多裝一點為公眾服務之類的屬於僕人們應該有的東西。其中有個口袋還有個插鋼筆的孔,為民眾之公僕時,辦事簽字總得有個筆吧。真不清楚民國初年的那些同盟會大佬們,是如何脫掉西裝或長袍馬褂,而習慣這必須正襟危坐的中山裝的,他們準備好當公僕了嗎?

新中國成立後,“公僕”一詞在強化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特定的內涵後,繼續得到延用。而中山裝則開始被公眾尊稱為“幹部服”,為衙門裡的公僕們所專用。在那些個年頭,很難想象一個街頭拉車的、或一個田頭幹活的人民公社的社員,居然也能穿中山裝。插鋼筆的孔當然依舊保留,畢竟還要為公眾辦事簽字嘛。

如今“公僕”一詞還在,幹部們還在,但中山服卻鮮有所見了。在這已然多元化了的時代,穿什麼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們依然能夠一眼就認出那個被人前呼後擁走來的,原來是一個“公僕”。於是我當然有所納悶:當簽字終於蛻變進化成為了一種赫然的“簽字權”,他們的鋼筆插在哪呢,當下無論一件什麼樣的衣服,都沒有了插鋼筆的孔。

其實我一直都錯了,所謂簽字權,用的豈能是筆呢。可我還是希望能使“公僕”們正襟危坐的中山裝能夠回來。如此,天下蒼生之福也。

(徵文選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