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裝勝金縷衣

中山裝勝金縷衣

從歷史書籍上可以找尋到,人們穿的服裝每個時代都具有一定的特性,有實物的當屬馬王堆出土的辛追服裝,出現在文字中服裝改變的還有“胡服騎射”,封建時代的最後一個清王朝,全國按照滿族的樣式穿衣戴帽,而服裝上的劇變,象徵著清王朝時代徹底崩潰和終結的,是辛亥革命後誕生的中山裝。

我的頭腦裡植入中山裝這個名稱,還是在學生時代。現在回憶起來,當時的服裝樣式屈指可數,除了農家人常穿的“對襟”、“大襟”,再就是學生裝、中山裝和象徵軍人的國防服,學生時期穿的最多的當然是“學生服”。待到“情竇初開”後,每每看見有好多人穿著中山裝,行走在大街小巷時的神態,羨慕的眼神總在人家身上打量不夠,何日我也能夠有一套自己的中山裝,去照相館裡照張相顯擺顯擺,“不辭長作嶺南人”了卻枉戀一場,把黃粱一夢變成現實版。想歸想,也只能把這個念頭深深地埋起來,畢竟那時添置一件衣物,可不是想想說說,做個美夢就能實現了的。俗話說“穿衣吃飯量家當”,經濟基礎決定這你該穿什麼樣的衣服。

有了中山裝的概念,對其內涵卻是一無所知,從大人們的口口相傳中,獲得了一個知識點,是大名鼎鼎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創意,對該服裝更是崇敬有加。那時沒有電視電腦這些傳播媒體,只能從報紙上看到毛主席和其他領導人接見外賓及出席重大場合的照片,一概穿的是中山裝。後來讀到了老舍先生的鉅著《四世同堂》,描寫那個二五時,竟然說“他極大膽的穿了一套中山裝!”當時並不理解,為什麼穿件衣裳還有大膽和小膽之分?還有一個記不起名字叫什麼的作家,在小說裡有句“大概是由於出席宴會,他鄭重其事地穿起一套黑嗶嘰中山裝。”可見有多少人對中山裝這個名詞肅然起敬。

我決定想盡一切辦法,向父母討要一身中山裝。找出的理由是,我已經長大了,老穿學生服顯得不穩重。不管勉強的理由是否站得住腳,這個願望還是實現了。父親從他的“金庫”裡抽出幾張紙幣,也就不到十塊錢,說:“你自己去看著買布料吧,做什麼樣式我不管了。”

晚上給的錢,一宿沒睡個安穩覺,早早起來,飯也跌不當吃,去往了十幾裡外的門市部,營業員問割幾尺,我哪裡清楚?就說:“你根據我的身高,看著辦吧。”

拿上不布,馬不停蹄一溜煙去了鄰村的裁縫家,她量了量尺寸,說:“過幾天做好後來拿吧。”

她說話不急不慢,急的我卻想熱鍋上的螞蟻,趕忙問:“越快越好。”

“哦呵,看你年紀不大,是不是等著穿上去相媳婦?”她還在調侃我。

等就等吧,度日如年地等待了幾天,終於盼到了心愛的中山裝,縫紉大姐看到我的出現,自覺不自覺地亮出了嘴裡的金牙,說:“沒耽誤你想媳婦吧?”

一句話問得我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倉促應對過去,掉頭就走開了。拿回家已是晚飯時間,肚子裡一點也餓的感覺也沒有,把衣服平攤在炕上仔細打量著:風紀扣、上貼袋、下老虎袋、明釦、飾釦結合的是那樣的完美,最使我欣慰的是左上袋蓋留有一處鋼筆插口。立刻聯想到了村裡有個文盲老頭,不知從何處得來的中山裝,穿在身上在村裡招搖過市,忘不了口袋上插上兩支鋼筆,一時成為眾人的笑談。心想,我這個高中生若插上支鋼筆,不至於被人當做笑聊吧?可惜,沒有與之配套的褲子。

從留傳於世的照片上看,國共重慶談判期間兩巨頭都是穿的中山裝,有意思的是武夫形象的蔣介石上衣袋上插著支鋼筆;而以筆桿子代替槍桿子的風流人物我們的領袖(編者略改),上衣袋竟然空空如也。從古至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齊王好紫衣,在齊都穿紫色衣服風靡一時。中山裝也未能跳出這個同心圓,解放後因領導人經常穿著示人,成為標誌性的“毛服”,時代烙印和政治烙印聯繫起來,不曉得哪位行家賦予了中山裝特殊的含義:四個口袋錶示禮義廉恥,袋蓋倒筆架是以文治國,門襟五粒紐扣象徵“五權分立”,就連左右袖口的紐扣,也代表著“民族民權民生”和“平等自由博愛”,每一處都能找出與之相對應的意思,這可不是故弄玄虛。

那一年我走進了軍營,在部隊必須穿軍裝,中山裝派不上用場了,我囑咐家人好生保存我的那套中山裝。如今西裝革履大行其道,穿中山裝的已經寥寥無幾,我始終衣櫃裡沒有放棄保存了幾十年的中山裝。妻子嫌礙事,幾次要丟出去,我不允許;女兒也絮叨:“你這衣服,能給拍電影電視的做道具了。”

有人曾坦言:穿中山裝突出的是樸素和穩重,給人的印象是平衡感好且作風硬朗的男性形象,有從軍經歷的人穿中山裝一般效果都不錯。

我說給她們聽:“你看看咱們的國家領導人,每逢重大節日或有時候出訪,不都是穿的中山裝嗎?他是咱們中國人的禮服,衣服上承載的是文化、禮儀,是一個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心。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服裝,哪有過時之說?”

說服了家人,卻無法說服周圍的人,每當我穿著中山裝出門的時候,總會感覺到他們異樣的目光。有一條消息令我為之一振,有政協委員建議,將中山裝明確為國人的正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還有報道說,英國曾經展出過10套對世界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服裝,中山裝赫然入列其中。中山裝倘有一天果真成了“國服”,是對中山先生的最好紀念,只要穿著中山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銘訓,時時會在耳邊隆隆作響。

從網上看到某校預定的學生服是中山裝,待到發下來成了“奧特曼”,不禁謂然長嘆道:“高一級的學長學姐穿的中山裝特有範,羨慕嫉妒恨啊!”

這樣看來,我對中山裝情有獨鍾有了充足的理由支撐,相信它的生命力會一直存在下去,必將贏得世世代代人們的青睞。

(徵文選登,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