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提起北京,很多人都會想起故宮、頤和園、什剎海、大柵欄等等耳熟能詳的景點,其實在古代,起至金代,北京在文人圈裡已經畫圈出了北京最有景緻的八大景點,人稱燕京八景,又稱燕臺八景、燕山八景。

這八大景最早見於金朝的《明昌遺事》中,名目為“燕山八景”八景的名稱在不同的年代有著些許的變化,金代分別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而在元代《一統志》中,燕山八景有兩處與金代名稱不同,即:太液秋風為太液秋波;西山積雪為西山霽雪。到了明代《宛署雜記》又有三處與金代不同,即:太液秋風為太液晴波;瓊島春陰為瓊島春雲;西山積雪為西山霽雪。在康熙年間《宛平縣誌》中出現了“燕京八景”的稱謂,八景與明代只有一處不同,即:玉泉垂虹為玉泉流虹。

直至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親自主持更訂了名目,御定八景為: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並且為每一處景點處立碑,正面是欽定的八景名稱,背面七律詩一首。

太液秋風

位於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完善門旁的水中一亭,名為“水雲榭”,水雲榭中刻有乾隆皇帝親題的“太液秋風”四字。榭中北面是北海大橋,瓊島白塔,南面可遙望瀛臺,東岸有萬善殿、千聖殿,西面有紫光閣;遠處千傾碧波。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瓊島春陰

原位於瓊華島,是金帝開鑿湖泊時的泥土堆積而成,島上遍植松柏,四處點綴太湖石。御碑立於首盤頂,後乾隆五十一年(1786)遷至白塔山東側。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玉泉趵突

玉泉山在萬壽山西,其泉水逶迤曲折,蜿蜿然其流若虹,但隨著植被的減少,氣候乾旱,水位下降,此景已經消失。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西山晴雪

太行餘脈的一支,雪景泛指這一帶,香山是這一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於香山山腰。雖然香山雪景很美,但如今北京降雪不多,雪景很難見到,聲譽漸薄,而香山的良辰美景,由香山紅葉所取代。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薊門煙樹

御碑立於德勝門外五公里的土城邊,這裡曾有“煙樹”景觀。現薊門煙樹碑重建在學院路西側土城,種植花木草坪,再現“芳樹重重擁薊門,蒼茫煙翠滿郊原”景色。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金臺夕照

金臺,即黃金臺。原指公元前3世紀,燕昭王為禮賢下士所置高臺,上放千金以聘天下名士。在2006年北京地鐵十號線修建時出土了金臺夕照碑,現立於金臺夕照站C口西側不遠處的廣場中。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盧溝曉月

即永定河,古來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橋,1192年成,古時,這裡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明媚皎潔。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居庸疊翠

關溝中的以居庸關為中心的八達嶺風景區。

燕京八景的前與今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要創意,怎麼辦?

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專注休閒農業與美麗鄉村、旅遊景區、農場、民宿、農家樂等旅遊規劃與策劃設計,實現資源的有效對接,締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態鏈互動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