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夢蝶,體現出什麼思想?

宣襄子

很多人認為莊子夢蝶的思想很奇怪,但是,當我們仔細品味“莊周夢蝶”典故里的含義,仔細思考《齊物論》裡面的思想,你就會發現,其實莊子要探討的話題並不是說是我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根本就是我,他不去糾結這樣的問題。

在莊子看來,他的核心觀念就是人們不要被一些形式上的東西所束縛,要做到“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這樣的思想境界,很多東西沒必要去深刻挖掘追究,因為到頭來我們都是一樣的,這樣所謂的“一樣”是打破物我,學會看淡名利,看淡生死,看淡那些浮光掠影的一切,當你的思想得以超脫,你就不會被外在的一切所捆綁,也不會被名利所禁錮,你就是你,乾脆灑脫的自己。

從莊子夢蝶這個典故里,我讀到的是齊物思想,這種思想讓我學會簡單了許多,也讓我學會了放下許多束縛自己的東西,因為天地之間萬事萬物的本質都一樣,都是物。我是一個比較糾結的人,但是,當後來的我知道了齊物思想思想後,我不再去糾結那些讓自己苦惱困惑的東西,因為萬事萬物都一樣,沒有了對比心就不會有困惑自己的煩惱。所以,我個人是比較欽佩這種思想,因為打破了了等級之分,也消除了個人疑慮,主張忘我,主張破除大小之別。

當你讀過莊子的《逍遙遊》之後,你再來看莊子的這種齊物思想,你會發現莊子嚮往的就是一個忘我、自在、逍遙、快樂的境界,他知道自己無法改變周遭的一切,但是他能夠讓自己的思想做到“天人合一”,儘量的去與自然的一切相等,順其自然的發展。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莊子的齊物思想對我們有著積極意義,至少能夠打破我們的焦慮與對比心,讓我們活得自在灑脫。


沈善書

很喜歡莊周夢蝶這個美麗的寓言,好玩的國學用不一樣的角度來解讀一下,希望朋友們能喜歡。

說到莊周夢蝶,可能大家最熟悉的要算是李商隱的那首無題了,我們先來看看李商隱用這個寓言是什麼意思,或許可以對我們理解莊周夢蝶有所啟發。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李商隱說,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自己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李商隱在這裡是從愛情的角度來說的。我們知道,愛情中有一種移情效應,也叫愛屋及烏,你思念一個人,愛上一個人,有的時候會想象自己成了那個最愛的人,而夢想過後,愛的人不在身邊,自己還是那個苦苦等待的自己,沒有變化。

其實,這個和莊子本人的思想,還是有差距的。我們先來看看莊子的原文:

在《莊子齊物論》中是這樣說的: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大致的意思是說:

有一回,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種很美麗很生動活潑的蝴蝶,自由翻飛在花叢中,感到多麼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過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原來我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我們先來看什麼是齊物。齊物是道家思想的一個重點,也是莊子思想的核心。所謂齊物,大概的意思是說,世界上萬事萬物,你要是從他的本質上來看,其實是一樣的,沒有區別。這也就意味著,人人是一樣的,富貴和貧窮是一樣的,聰明和愚笨是一樣的,根本就沒有區別,也就是說,生和死也是一樣的。所以你活著是你的造化,你死了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其實從本質上來說,自己就是蝴蝶,蝴蝶就是自己。當一個人與世界萬物合二為一的時候,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物化了。在莊子的這個夢裡,莊子實現了和美麗的蝴蝶的物化。用現在的話說,達到了融合於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樣,我們就很好地理解了,莊子為什麼在他的老婆死了以後,他還敲鑼打鼓唱歌了。莊子認為世界萬事萬物說到底都是一樣的,生與死也都是一樣的。所以,莊子的夫人去世了,他不僅不悲傷,還很高興。這不是說他和他老婆的關係不好,而是他認為,既然生與死都是一樣的,死也就意味著另外一種方式的生,老婆死了他還很高興。既然人生什麼都一樣,那麼還爭那些利益幹什麼。

這種觀點,其實也影響了大文學家蘇東坡,蘇東坡就有一首詞,叫《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人們追來追去,都是像蝸牛的角,蒼蠅的頭一樣的利益,沒有任何意義。

這是對莊周夢蝶的哲學解讀,但是好玩的國學認為,或許還可以從更美麗的人生的角度,進行一番暢想:

我的看法是,人生需要一場認真的遊戲,我們對待人生要有審美的遊戲精神。國外一個哲學家就說過,人只有在遊戲的時候,才是認真的,才是快樂的。所以,我們要用遊戲的態度走過人生,而不是去遊戲人生。因為,我們在做遊戲的時候,是最認真的,是最快樂的。莊子的夢蝶,我們要把它理解成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人生是美好的,你要把他看成一首詩,你徜徉在人生的風景中,為何不能象蝴蝶一樣,美麗自己,美麗心情,用審美去悅讀人生,用快樂去擁抱世界呢。


好玩的國學

莊子夢蝶,是莊子"內七篇"的第二篇,齊物論的收尾之筆。內七篇是莊子系統思想的完整體現,而齊物論又是內七篇的重頭戲,作為收章之筆,莊子特意安排了兩個特別短小、卻又特別奪人眼目的小故事,這兩個小故事,都演化成中國特別知名的兩個成語,尤其"莊周夢蝶",中國人可謂無人不知。

但知則知,未必曉。莊周夢蝶,解讀往往過於文藝化、詩歌化,或者字面化、表面化,脫離了莊子的本意--即作為齊物論畫龍點晴的屬意安排。莊子的齊物論,最終目的是要推演出萬物齊一的結論,也即一切物質包括生命形態,齊分到最後或最終的結果,其實都歸於最基本的一種東西,這種東西,現代科學已經實證了的最小單位,叫做基本粒子,正在實證中的另一種更小的、但卻是終極的單位,叫做弦(超弦理論認為"弦"是組成宇宙萬物的最基本的東西)。可見,莊子的"齊物論",其理論高度、認識深度及超前性,是我們今人首先要認識得到,並且還要充分肯定下來的。

所以只有當我們知道"齊物論"究竟講了些什麼,我們才能明白"莊周夢蝶"這段小故事想講什麼。

我在《幸福的秘密·怯之講莊子》中,對莊子的這段文字是這樣理解的:

莊子原文: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譯解:莊周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在夢中,我變成了一隻蝴蝶,那蝴蝶栩然如生,怡然自得地飛舞著。我感到變成蝴蝶的我,才是真正的自我!這個自我,非常符合我的本性,我己經完完全全忘記了自己原來是莊周的這樣一個人。當夢醒之後,我懵懵懂懂逐漸恢復了自我意識,我認識到我自己仍然還是名為莊周的這樣一個人。可是我越想越不明白,不知道是莊周我在夢境裡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境裡變成了我莊周?但莊周和蝴蝶,這個中間一定有個分別、有個道理的,這個分別的背後,或是變化之中的由來,也一定有個主宰。莊周變蝴蝶,蝴蝶變莊周,這種物與物之間的變化或轉化的現象,稱為"物化"現象。所謂物化,不但可以是物質世界的的相互變化與轉化,同時,也可以是精神世界的相互變化與轉化。(怯之曰:變化與轉化的最終目的,就是"齊一",既然萬物最終都齊分為一了,都成為組成物質與生命的最小的基本單位了,那麼,蝴蝶當然可以是莊周,莊周也可以是蝴蝶。所以,莊子的齊物論,多麼巧妙,多麼偉大!)


劉怯之

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飄飄然,十分輕鬆愜意.這時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對自己還是莊周十分驚奇疑惑.認真想一想,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莊周?

這個故事一般稱作“莊周夢蝶”.在一般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莊子卻以為不然.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但莊周看來,他們都只是一種現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一個階段而已.

簡單的一個故事,即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莊周與蝴蝶的關係揭示出來.形而下的一切,儘管千變萬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莊周也罷,蝴蝶也罷,本質上都只是虛無的道,是沒有什麼區別的.這叫“齊物”.

《莊子》裡還有一個有名的故事,叫“濠梁之辯”.莊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橋樑上散步.

莊子看著水裡的蒼條魚說:“蒼條魚在水裡悠然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

惠子說:“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呢?”

莊子說:“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魚,無疑也沒法兒知道魚是不是快樂.”

莊子說:“請回到我們開頭的話題.你問‘你怎麼知道魚快樂’這句話,這就表明你已經肯定了我知道魚的快樂了.

惠施是先秦名家的代表人物,和莊子即是朋友,又是論敵.《莊子》一書,記載了他們之間的許多辯論,這只是其中的一次.這個故事是很有名的,受到古今中外讀者的欣賞.他們的辯論究竟誰是誰非,誰輸誰贏,歷來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名家是研究邏輯的,從邏輯上說,似乎惠施佔了上風,因為人和魚是不同類的,人怎麼知道魚的心理呢?但從審美體驗上說,莊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動物的動作、表情,痛苦或快樂,人是可以憑觀察體驗到的.


百家薈萃

莊子夢蝶,體現了人有時候思想會出軌是正常的,無法控制的。莊子睡著了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然後睡迷糊了就發神經了,說到底是我莊子是一個人夢裡有蝴蝶了,還是我是一隻蝴蝶夢見自己是一個人了。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這則寓言是表現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莊子?蝶夢》中有一段妙語:“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慼慼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清人張潮寫的《幽夢影》,可稱得上是一副供燥熱的現代人服用的清涼散.禪不可說,清言不可譯.《幽夢影》中有這麼一句妙語,可謂是點出了莊子哲學的精髓:“

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不是嗎?莊周化為蝴蝶,從喧囂的人生走向逍遙之境,是莊周的大幸;而蝴蝶夢為莊周,從逍遙之境步入喧囂的人生,恐怕就是蝴蝶的悲哀了.【哲學觀點】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

莊子以故事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如下闡述:“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選自《莊子?內篇?齊物論第二》 ]其大意就是莊子一天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夢醒之後發現自己還是莊子,於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夢到莊子的蝴蝶呢,還是夢到蝴蝶的莊子.在這裡,莊子提出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如果夢足夠真實,人沒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廢品之家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能覺,則蘧蘧之夢周與?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比之謂物化。這則寓言是莊子《齊物論》的結尾部分。齊物論包含齊物,齊論兩個意思,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上都向對立面不斷轉化,因而又是沒有區別的。莊子在《齊物論》中的哲學觀點,通過莊周夢蝶形象地表達出來。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胡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一隻胡蝶感到多麼暢快,多麼愜意啊!不知道原來自己是莊周。突然間醒來,驚惶不定之間方知是我莊周,不知道莊周夢中變成胡蝶呢?還是胡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胡蝶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叫做物我交合與變化。在這則寓言中,莊子認為,人們如呆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這則寓言寫的輕靈飄渺,富於浪漫的想象力,通過夢中化為胡蝶和醒後胡蝶變為自己,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區別真假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滲透了莊子詩化哲學思想精義,千百年來,引發眾多哲學家和文學家的推崇與共嗚,最著名的莫過於李商隱在《錦瑟》詩中寫的,莊生曉夢迷胡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用戶5829977386華陽5566

現實的莊周是蛹,被束縛的囊袋,理想的莊周是蝶,被釋放的自由。

蛹和蝶本是一物的不同面相,互相轉化和繼承。同是由不同組成,不同由同的規則約束,條件甲是同,條件乙是不同,條件甲含條件乙之部分,條件乙含條件甲之部分。萬物有萬色,人為設定了赤橙黃綠青藍紫,但赤又分硃紅、鮮紅、粉紅……

人的認知決定了認知的名字,但人的認知本身只是一個名詞,名詞本身並無本質的意義,本質可能就是萬物的萬化的構成,萬化的構成由已認知的微小粒子構造組合,但微小粒子是否足夠微小呢?人的認知是可以無限延展的,因為宇宙是無限的。我們看到的,都是足夠大粒子構成的世界現象,但探索這個宇宙需要研究無限的微小。莊周和蝴蝶都是有相同的已認知微小粒子構成的,當以微小粒子為定義認知標準時,他們本是同樣的屬類。但每一個粒子都是不同的,除非能細分到無限的本質中的本質。這粒沙子與那粒沙子很易歸類為相同的沙子,但這粒沙子和那塊由那粒沙子們構成的石頭很易區分為不同的東西,眼睛是心靈的窗口,但眼睛也是心靈的騙子,同樣的眼睛因為心靈的情緒跌宕起伏,看到同類的東西卻會有千差萬別的響應方式。所以,宇宙足夠大,需要用什麼詞來描述他的屬性?銀河系對於宇宙足夠小,

需要用什麼詞來描述他的屬性?太陽系對於銀河系有足夠足夠小,需要用什麼詞來描述他的屬性?莊周夢蝶對於這些可謂又小之又小,我們真的能描述區分它們的屬性嗎?我們已知的又足夠小的粒子級別又能描述區分它們的屬性嗎?

因為生命的鮮活,我們定義不同,但我們的生命皆死亡了呢?這一堆塵土裡你能分出莊周和蝴蝶嗎?

既然生命的鮮活使人這種目前最高級的動物具有至高權力定義一切標準,標準是人最高級的情緒表達了,因為有了標準就有了美醜、善惡、對錯、好壞……我們在對立的世界中存活,對立即為存在的意義。

莊周夢蝶給我們更高級的夢想,我們想是莊周時是莊周,想是蝴蝶時是蝴蝶,他們是融和的,不是對立的,不同是自然,和而不同也是自然,皆為自然,即為自然。


老哥們兒

個人認為莊生夢蝶的故事表達莊周“萬物與我為一”的思想。


任何思想都是用於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問題。 脫離了社會背景,只談思想,就如魏晉玄學一般空洞無用。


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爭霸稱雄,戰亂頻繁,無有寧日,諸子百家紛紛拿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其中復古流在前期佔據主流,儒家希望社會回退到西周周公執政時代,墨家希望社會回退到部落聯盟最為輝煌的大禹時代,而道家莊周最為復古,否定大禹、孔子等賢人,希望回退到神話傳說中的無懷氏、葛天氏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徵是賢人領導的部落社會。


莊周的政治理想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社會矛盾的產生是因為有階級,人與人不“齊”,而消除了階級,自然就消除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所以需要回退到上古社會,小國寡民,自給自足,人人平等,就沒有階級壓迫,沒有社會矛盾。


任何政治主張都要有天然的合法性,莊周的政治主張合法性來自於人天生就是獨立的不互相從屬的個體,不需要組成有從屬關係的社會;而人天生就是獨立的不互相從屬的個體,則來自物與物本來就是互相演化沒有從屬關係的個體,人只是物中的一種而已。


《齊物論》整篇都在論述這個思想,而在另外一篇《至樂》中更為明顯:


“種有幾,得水則為繼.....萬物皆出於機,皆入於機。”


通篇大意是, 物類千變萬化源起於微細狀態的“幾”,從水的滋養開始逐漸演變、逐步相生。生為青苔,化為車前草,而後車前草變為烏足,烏足再化為土蠶,蠶變成了蝴蝶.....


即是萬物都產生於自然的造化,又全都回返自然的造化。


人和蝴蝶本來就是物種演化鏈(物化)中的兩個互不從屬的環節,人夢而為蝶,蝶夢而為人,兩者是平等的,兩個物種不存在上下高低之分。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鳳嫵一

究竟是什麼使莊周曉夢迷蝴蝶呢?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解釋。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讀罷此文,眾人紛紛陷入迷霧之中,不知莊周之意何為?

拔開重重迷霧,不要陷入文言文的翻譯中去。莊周也是一個普通之人,如我們一般入睡之後,我們的意識還在活動,便產生了夢境,我們可愛的大腦把夢境當做真實並存儲在腦海裡。當人們從夢境中醒來,便會讚歎夢的真實性。正如莊周夢蝶栩栩然,不知周之夢為胡蝶,也不知胡蝶之夢為周,故蘧蘧然不知所以。

莊周夢蝶只不過說明意識不但可以以靜態方式存在,還具有意識的能動性。人類夢境的存在,證明了物質永恆運動的絕對性,靜止的相對性。說明意識是人腦對大腦內外表象的覺察。

菲兒隨筆2018年4月6日13:58


菲兒

大意講的是:曾經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間遨遊,感到愉快和愜意!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過來,驚恐不定之間方知原來自己本是莊周,也不知是莊周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在夢中變成莊周呢?但莊周與蝴蝶一定是有區別的。這就是所謂的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由此莊子提出了一個哲學命題——作為認識主體的人到底能否準確地區分現實與虛幻。在莊子看來,儘管現實是一種境界,虛幻的夢境是另外一種境界,兩者是不同的;莊周就是莊周,蝴蝶就是蝴蝶,兩者也是不同的。但是,他認為,他們都只是運動中的一種現象、一種形態。

莊周夢蝶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兩個哲學問題,一是思維存在問題,故事中莊周分不清莊夢和蝶夢,莊與蝶之間的真實虛幻,在“人生如夢”的虛幻裡失去了自我,由此引發了他對存在真實性的懷疑,使人的存在和價值追求失去了意義與根據。二是生死物化,體現了中國哲學的樂觀主義精神,莊周夢蝶給生死之間提供一種獨有的溝通方式——“夢”。經由“忘”生進入“死”的境界,“夢”死,便溝通了生死,因此消除了對死亡的未知和恐懼。生死互為夢幻,無分夢裡夢外,現實和夢境,最終都等同生死,達到“齊物”的最高境界。

莊子物化的本質就是忘我,莊周夢蝶在對外物的深切疑慮中達到了審美忘我的境界。莊周忘卻的不僅是自己,更淡泊了名利,看透了人生如夢,甚至可以說莊周超越了心靈。莊子通過對夢中自己變化為蝴蝶以及夢醒後蝴蝶又變為自己的事件的描述與探討,提出了以下哲學意蘊:

第一,由迷失自我到物化忘我的超越。莊周醒了,儘管沒有一句言及歡樂的言語,但是情感的喜悅溢於言表。這正是因為他實現了對自己心靈的豪邁超越。拋開了“有待”之悲,人生如夢、迷失自我的悲劇,勇敢地證實自己,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由迷失自我到物化忘我,莊周超越世俗達到了真正的大境。

第二,對人生豁達的生死。“莊周夢蝶”是莊周追求生命的曠達,與萬物自然融為一體,對生命自然地順應,是內心面對生死的平淡和超脫。人生的道路上充滿了挑戰,面對生命,坦然微笑、從容才能去面對真正的人生。活在當下,這種豁達的生死觀,值得每個人深思。豁達的生死觀猶如一抹豔陽消散了陰霾。

莊子提出了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與虛幻和生死物化的觀點,莊周夢蝶成為了莊子詩化哲學的代表。莊子認為人們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則無往而不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