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國為何不採用核動力航母方案?那就讓法國專家告訴答案!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戴高樂”號航母開始在土倫的船塢進行大修,據悉此次大修是該航母的第二次中期升級大修,預計持續達到18個月。“戴高樂”號不只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事實上它也是是有史以來第一艘不屬於美國海軍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和世界上唯一一艘非美國海軍隸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海軍現役唯一一艘航空母艦,亦為法國海軍旗艦;戴高樂號是法國史上擁有的第十艘航空母艦,其命名源自於法國著名的軍事將領與政治家夏爾·戴高樂。戴高樂號航空母艦標誌著法國建立起全歐洲國家中最完整的國防工業研發體系,絕大多數關鍵性武器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 ,在許多方面還足以在美蘇兩強之外獨樹一幟。戴高樂號採用全通式斜角飛行甲板,位於艦體右舷的艦島為一外懸式建築,這些都是典型的現代傳統起降航空母艦設計。

專家:中國為何不採用核動力航母方案?那就讓法國專家告訴答案!

戴高樂號完工之初飛行甲板全長264米,寬64.36米,面積共12000平方米,遠大於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不過,受限於法國船廠、船塢設施的尺寸,實際上戴高樂號的水線長度與寬度都與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相仿,主要是靠著增加飛行甲板的外擴來增加可用面積。戴高樂號機庫長138.5米,寬29.4米,高6.1米,面積46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20~25架固定翼飛機停放、維修,機庫四周設有維修工廠與飛機零件庫。戴高樂號的艦體設計十分強調防護能力 ,全艦從飛行甲板至艦底形成一個完整的箱型堡壘式構造,艦島使用凱芙勒裝甲以及軋製鋼來強化抗擊能力 ;為了避免受損時產生連鎖引爆,輪機艙與彈藥庫周圍的艙壁都以裝甲強化,並採用前後分散佈置,與之相鄰的艙房也以裝甲艙壁隔開;全艦由19道縱向艙壁劃分為20個水密艙區,水線以下的艦體採用雙層或多層船殼設計,並銳意強化艦底強度。

專家:中國為何不採用核動力航母方案?那就讓法國專家告訴答案!

艦內總共劃分為2200個艙室,由艦底到艦橋頂部共15層甲板。戴高樂號擁有完全符合北約標準的核生化防護能力,艦上絕大部分艙室都採用氣密式結構,使用加壓系統可使艙壓高於外界壓力,避免核爆塵或生化武器入侵。軍事專家稱,法國作為歐洲聯盟的“發動機”之一,其實力雖無法與美國相匹敵,但它一直試圖在歐洲充當“盟主”,如果有2艘核動力航母,它就將成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海軍大國,甚至將老牌的英國海軍甩在後頭。“戴高樂”號航母在享受核動力帶來諸多好處的同時,也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薄弱環節和不足。當然這和法國首次在大型艦船上使用核技術,缺乏該領域的技術人才,以及管理經驗嚴重不足等因素有關,以致於該航母迄今尚不能完全投入正規軍事行動。法國對於自己一貫的“武力自主”政策的堅持,從昂貴的戴高樂號就能得到印證。艦上的裝備動力、武器、電子等絕大部分也都是法國自制,足以作為法國海軍象徵的門面。

專家:中國為何不採用核動力航母方案?那就讓法國專家告訴答案!

不過隨著冷戰結束,歐洲國家軍費與軍隊規模普遍大幅刪減,連帶使得法國想維持國防工業能量都困難重重,而建造與維持成本都極為高昂的戴高樂號也成為法國財政的一大負擔。從戴高樂號緩慢艱辛的建造、測試過程,就可發現除了工程上的難題之外,法國海軍堪稱是勒緊褲帶咬牙苦撐,才讓這艘昂貴的軍艦緩慢地逐步形成戰力。因此,法國海軍執意建造昂貴的核動力航空母艦,是否有部分原因是虛榮,恐怕將成為一個爭議的焦點。此外,表面上光鮮亮麗的戴高樂號在測試中狀況百出,顯然法軍想擺脫長久以來“華而不實”的刻板印象,還需要多加努力。法國航母的動力裝置方式選擇上大起大落,從最初的常規動力到核動力,最終又迴歸到常規動力,使人對於法國核動力裝置弊端甚多的說法得以證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