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山川形勝,原是自家院落;

風流人物,豈可辜負河山?

人與山河歷史,相互滋潤、相互依存。

論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皆與濟南結下不解之緣,

又有多少佳話、傳說隨歷史長河流傳至今,

可謂"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李清照紀念館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李清照通曉音律,長於詩詞,工散文,能書畫,才華出眾。她十八歲嫁太學生趙明誠,丈夫為金石考據家,婚姻生活典雅美滿。趙明誠做太學生時一月只能回家兩次,出仕後也常外出,李清照的離情別緒便化作這些詞句。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在濟南,有兩處李清照紀念館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應當屬坐落在詞人故里山東省章丘市明水鎮百脈泉畔的"清照園"。

清照園坐落在明水百脈泉公園西北角,南傍百脈泉,東倚繡江河。總佔地面積為18000平方米,1997年5月正式向遊人開放。清照園稱得上是鑲嵌在中國北方的一顆仿宋江南民居建築的璀璨明珠。同時,它也是一處進行李清照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

地址:濟南市章丘區明水鎮百脈泉公園西北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另一處李清照紀念堂座落於漱玉泉畔,始建於1959年,1999年擴修建後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為典型的宋代建築,且吸收了蘇州園林的精華。

該處包括吟風榭、文書齋、漱玉堂、海棠軒、燕寢凝香、碑廊、易安樓等15組建築。歇山飛簷綺麗多姿,懸山抱廈豐富多變,曲廊凹凸有致,院落花木扶疏,飛亭疊瀑,展室內涵風格各異,從圖、文、像、書、畫等不同層面展示了一代詞人的偉大成就與豐富的一生。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公園漱玉泉北側

蔡公時紀念館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蔡公時(1881-1928),中國外交史上第一人。濟南"五三慘案"時,時任國民政府山東交涉署交涉員的蔡公時奉命與日軍交涉,壯烈殉國。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蔡公時紀念館位於槐蔭區經四路370號,此處原為“五·三慘案”蔡公時殉難地,館內展覽以“五·三慘案”和蔡公時先生事蹟為主題。自2012年5月3日免費向社會開放以來,蔡公時紀念館已接待各界觀眾15餘萬人次,其中青少年達10萬人次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發揮。

目前,蔡公時紀念館已擁有“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濟南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濟南市黨員教育基地”5項稱號,入選中國文明網網上抗戰紀念館專題。

地址:濟南市槐蔭區經四路370號

李苦禪紀念館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李苦禪(1899-1983),山東高唐人,當代書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齊白石第一位弟子。

李苦禪紀念館設在趵突泉公園內的萬竹園,是一座兼有江南庭院與北京王府、濟南四合院風格的古式庭院。始建於元代,因園中多竹而得名。該園有3套院落,結構緊湊,佈局講究,13個庭院186間房屋並有五橋四亭,樓臺亭閣參差錯落。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1986年6月李苦禪紀念館在萬竹園內建館開放,紀念館共有14個展室,展出書畫作品400餘件,此外還展有李苦禪先生生前收藏的部分古字畫及其生平照片,書信稿等。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公園萬竹園內

王雪濤紀念館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王雪濤(1903年-1982年)河北成安人,花鳥畫家。代表作品有《百花齊放》、《松雉》、《紫藤白鷳》等。

王雪濤紀念館位於趵突泉公園內的滄園,為趵突泉園中園,是一古典形式的建築,1964年改建,佔地2500平方米。園內大廳三座,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每廳皆有外廊環繞,園周曲廊相圍,沿廊修竹婆娑,院內蒼松挺拔,臘梅橙黃。1987年1月利用原有建築在園內建"王雪濤紀念館",設有"無陋山莊"、"蘿日堂"、"瓦壺齋"三個展覽廳,展出王雪濤生前收藏品及生前繪畫用具200餘件。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公園滄園內

辛棄疾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在濟南小清河畔,有一個鄉鎮,名叫遙牆鎮。遙牆鎮偏東南3.5公里處,有個百多戶人家的村莊四風閘。相傳建村於宋代,原名四橫閘,因地處趙王河建有四個閘口而得名,後沿稱四風閘。

辛棄疾紀念館佔地總面積31畝,由紀念館和辛家墳兩部分組成,總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有石坊、六角碑亭、辛棄疾塑像、辛棄疾紀念祠、稼軒詞書法藝術刻石碑廊等景觀以及文物、書畫、民俗、圖片、"一代詞宗"、"義膽忠魂"6個展室,並設立了"稼軒故里"碑,由書法名家歐陽中石先生題寫。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辛棄疾一生抗金抱負不得施展,就用詞這一文學形式作為鬥爭武器。通過詞來抒發自己的愛國熱情,激勵人民的抗金意志。

辛棄疾紀念館作為歷城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後在此組織了多次青少年愛國教育活動。相約稼軒故里詩詞朗誦會、稼軒書畫聯誼展、感受傳統文化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為同學們提供了施展自身特長、展現道德修養的平臺,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為青少年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地址: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風閘村

陳冕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位於濟南市古城區省府前街以西,泉城路以北的鞭指巷是一條頗有名氣的老街。據說名字起源於當年乾隆皇帝執鞭一問“這是何巷”,宰相劉庸隨口妙答“鞭指巷”。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陳冕故居位於鞭指巷9-11號。推開厚實的黑漆大門,正對的是一面古樸的座山影壁,由影壁前的屏門左拐是一個十分大氣的四合院。精緻的磚雕盤頭與石雕挑簷顯示出當年主人的審美情趣,著名的清代狀元府邸就在此地。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鞭指巷9-11號

路大荒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路大荒(1895-1972) ,原名路鴻藻,字笠生,號大荒,別號大荒山人、大荒堂主人。他是傑出的聊齋學研究先驅,是版本目錄學專家,古籍、書畫、古玩鑑定專家和書畫家,是中國收集佔有蒲松齡手稿最多的一個學者,在眾多學術領域具有很高的造詣。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路大荒故居位於曲水亭街8號院,這是座落在曲水河畔的一處四合院,1951年由路大荒先生的大女婿買下的,好友畫家黃賓虹曾為之題名為"曲水書巢"。路大荒在這裡讀書著學,度過了他後半生的30餘年。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曲水亭街8號

老舍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現代著名作家,代表作《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1931 年,老舍回北平和胡絜清結婚,不久,夫婦二人一起返回,租住在南新街58號一間小房子裡,從1931年夏到1934年秋,新婚的老舍和夫人在這裡度過了一生最為美好的時光。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1950年在原房地基上進行了翻修重建,拆除了二門和影壁,磚頭土坯牆和草房屋頂被改以紅磚牆和瓦房屋頂,但原有格局基本未變,院內水井和北房內當年的隔扇尚存,現由一位徐姓老人及其家人居住。此處故居為四處故居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處,2006年被列入第三批山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南新街58號

舒同、晁哲甫及李予昂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老舍紀念館往西不遠,是兩幢二層別墅小洋樓,目前被當做單位用房,保存狀況良好。其西側樓為山東省行政管理學會的辦公地點,東側為羲之書畫報社辦公樓。據瞭解,新中國成立後,有多位名人曾在此居住。

舒同(書法家,曾任中共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晁哲甫(教育家,革命家,曾任山東省副省長兼山東大學校長)、李予昂(著名經濟學家,書法家,曾任山東省副省長等職)。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南新街51號院

張志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南新街南段路西,有著"民國成立後山東法官第一人"之稱的張志曾在此居住。張志(1880-1925年),早期同盟會會員,曾為山東高等審判廳廳長。素以居官廉明,執法公正,被譽為"法學大師"、"慈佛廳長",1925年遭張宗昌暗殺。

據瞭解,目前居住在此的是一名趙姓老中醫,平時會出診給人看病。故居本身的保護並不好,要不是有人居住,估計早都塌了。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南新街63號

黑伯龍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濟南老一輩名畫家中有“關、黑、弭、嶽”四家之說。關是關友聲、黑是黑伯龍、弭是弭菊田、嶽是嶽祥書。四位皆為曾馳譽齊魯畫壇近半個世紀的風雲人物。而關於黑伯龍,李苦禪則獨有評語曰:“自有清以來,能融石濤、梅青諸家筆墨而獨成一家者,伯龍也。”

先生29歲舉行畫展於濟南,34歲舉行畫展於上海。暮年又與畫鳥畫大師許麟廬書畫聯展於齊魯,名聲大振。其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 泰山晴嵐》、《千里江山萬年春》、《泰山雲海》等選入《山東國畫選》以為珍藏。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此外,還有《黑伯龍畫集》問世。黑先生性情爽直胸襟豁達,善交友喜門生平等待人。在中國藝專和山東藝術學院任教多年,深受美術教育界敬重,被推選為山東省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省文聯委員。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南新街67號

張東木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張東木(1913-2001),又名張樹棟,曾任濟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政協副主席。創出了"名駒"和"雙魚"兩個獨步省內外二十年的名牌。

著有:《東元盛廠五十年》、《濟南東元盛鐵工廠》、《萬竹園概略》、《山東代表團參加杭州第四屆全國運動會》、《文德鐵工廠》等。

地址:濟南市天橋區錦纏街34號

張採丞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張採丞,原名張克亮。民族企業家,曾先後建立興順福糧棧、機器麵粉廠、機器榨油廠等。

"興順福醬園"共經營了60餘年,在濟南家喻戶曉。上世紀90年代以後,"興順福醬園"被拆除,一家別有特色的老字號永遠消失了。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在2011年,濟南經二路緯三路開始進行拆遷,未來要建成濟南的CBD中心,一些當時的建築也已經不復存在,只是遺留一棟原來的洋房,聽說這棟洋房與張採丞原來搭救過一位共產黨的山東地區領導人有關,但是的具體的事情來龍去脈因為知曉人已經去世,也無從落實了。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經三路80號

鞠思敏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鞠思敏(1872──1944),中國近代教育家,培養出季羨林、孫思白等眾多著名人士。

鞠思敏的故居位於縣東巷105號,由105號門樓走進去,穿過甬道和拱形門,裡面是一個古樸四合院。據老街坊介紹,鞠思敏生前把大部分收入都捐獻給了辦學事業,大約是在1936年,他學生們集資在縣東巷為他蓋了這處宅院。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縣東巷105號

方榮翔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方榮翔(1925-1989),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家。北京市人。山東省京劇院花臉演員。1925年9月6日生於北京。本姓周,幼隨繼父姓方。6歲開始練功,16歲拜裘盛戎為師,專工裘派花臉。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1988年,率山東省京劇團到香港公演。同年被授予山東省勞動模範稱號。曾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中國劇協第四屆理事、山東分會副主席、山東省文聯名譽主席。1989年4月22日,方榮翔因心臟病復發在濟南逝世。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上新街120號

朱桂山故居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從上新街南口往北走約200米,路東側108號院裡,有一幢十分顯眼的兩層紅磚洋樓,樓雖不大,但很氣派。裡面的多個房間現都被不同住戶所使用,保存狀況尚好。這裡是日偽時期的濟南市長朱桂山故居,朱桂山名五丹,字桂山,單縣人。1911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參加中國同盟會。

濟南淪陷後,在日本侵略軍扶植下,朱桂山於1938年1月出任偽濟南治安維持會副會長。同年3月至1942年12月任偽濟南市市長,淪為漢奸。

地址:濟南市市中區上新街108號院

鐵公祠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鐵公祠坐落於濟南大明湖西北岸,為民族形式的庭院,呈長方形,佔地6386平方米。四周環以曲廊,南臨湖岸。院內有鐵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覽樓、小滄浪等建築,是大明湖公園的園中之園。鐵公祠是為紀念鐵鉉而建的祠堂。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鐵鉉(公元1366~1402年),鄧州(今河南鄧縣)人。兵至濟南時,鐵鉉在大明湖南岸水面亭誓師,抵抗燕軍南下,幾次挫敗燕軍,並焚燬他們的攻城器械。當燕軍炮火攻城時,鐵鉉令人在城上豎起朱元璋的牌位,使燕軍不能開炮,還設計詐降,在城門上預設鐵板,待朱棣領軍進城,鐵板驟落,打在了朱棣的馬上,朱棣本不純潔的心靈受到了無情的打擊,換馬落荒而逃。

而後朱棣久攻不下,只好撤兵,建文帝朱允炆聞報,擢升鐵鉉為兵部尚書。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朱棣再次興兵,繞過濟南,攻下南京,自立為明成祖。然後發兵復取濟南。鐵鉉寡不敵眾,兵敗被俘,朱棣親審鐵鉉,鐵鉉坐在地上,大罵朱棣叛逆。朱棣先後割下他的舌頭、耳朵、鼻子,然後投入油鍋,死時年僅37歲。

地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邊

舜祠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千佛山舜祠,又叫重華殿、重華協帝殿,位於,歷史悠久。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書》,舜耕歷山也雲在此。”祠內塑像,袞冕執圭,雙目瞑閉,鬚髯垂胸,左右配享娥皇、女英二妃,珠冠蟒服。

傳說舜的眼睛有兩個瞳子,名字叫重華。虞舜德高望重,才華超群,堯推舉做事,後繼堯位治理天下,繁榮昌盛,所以,後人立祠祀奠。原祠堂於2001年改建,白牆綠瓦,廡殿頂,顯得很宏偉。另建三聖殿、三聖裔祠,內祀堯舜禹及舜的後裔。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舜井街西側

秦瓊祠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秦瓊(582-638年),字叔寶,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將,以武勇著稱。秦瓊祠位於五龍譚公園內,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北路

南豐祠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南豐祠,原名曾公祠,在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大明湖東北岸,北臨匯波樓,為紀念北宋文學家曾鞏而建。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曾鞏(1019~1083),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固,北宋嘉佑年間進士,江西南豐人,世稱"南豐先生",官至中書舍人。曾鞏熱愛濟南的湖光山色,在大明湖修建了亭臺橋堤,並均有題詠,極受齊州人民愛戴,在他調離齊州時,百姓擁上街頭拉起吊橋,關閉城門以挽留。曾鞏走後,百姓仍不忘記,擇址建祠以紀念。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風景區東北岸

稼軒祠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稼軒祠,在大明湖南岸遐園西側。佔地1400平方米,為紀念南宋愛國英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而建。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稼軒祠原為李公祠,光緒二十七年(1901),78歲的李鴻章病逝,清政府令京師及立功省津、滬、寧、蘇、浙、皖、冀、魯等地修建祠堂十座以紀念,其中,濟南的李公祠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也即今稼軒祠,是由山東、直隸(河北)兩省官員共同捐款,由山東巡撫周馥領銜捐建的。

目前,稼軒祠是全國10處李公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處。民國初年,李公祠改作他用。1961年改建為稼軒祠,用以紀念南宋愛國英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大明湖南岸遐園西側

白雪樓

探訪濟南名人故居、紀念堂,回首那些才子佳人的腳步……

白雪樓位於趵突泉公園的東南側,為紀念明代著名文學家李攀龍所建。

李攀龍(1514-1570),字於鱗,號滄溟居士,歷城人,明代文學後七子領袖,被尊為"宗工巨匠",蔚為一代宗師。倡導文學復古運動,並寫了不少出色的五、七言律詩和絕句,世人稱為"三百年絕調"。著有《滄溟先生文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李攀龍辭去陝西按察副使職東歸,在歷城王舍人莊之東鮑山下建樓,曰"白雪樓"。

地址:濟南市歷下區趵突泉公園內

紙短情長,濟南的古蹟還有很多很多,非一篇文章所能囊括...他們值得世人尊敬與仰望,濟南也因他們的存在彰顯古韻氣息。




這些名人故居、古蹟、紀念堂,你去過哪幾個?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足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