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大智慧

王阳明心学: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大智慧

王阳明,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明朝伟大的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心学”集大成者。倘若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评判圣人的标准,那王阳明毫无疑问都做到了。他一生以“正心修身,平治天下”为己任,克服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在磨难中不断提升自己,终于一朝“龙场悟道”,洞见了人性本来面目,彻悟了“知行合一”这种终极智慧。对后世曾国藩、蒋介石以及毛泽东都有深刻的影响。

毫无疑问,“心学”是一门对现实生活有着极大现实意义的学说。他第一次将高高在上的圣人之学,引入寻常人之中,教导世人以“心向良知”为做人根本,以“知行合一”为处世标准,以“世人皆可为尧舜”为人生的目标。正如王阳明有诗所云:

道自升沉宁有定,心存气节不无偏。

知君已得虚舟意,随处风波只晏然。

现实生活中,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如何度过危机,安度一生,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奥妙,或许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我们能找到答案。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人生将立于不败之地。

王阳明心学: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大智慧

一、心向良知,培养正气

正如王阳明给子女的信上所言:“凡做人,在心地。”

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正如王阳明当年因上疏言事,得罪了权臣刘瑾,结果被逮捕入狱,受到严刑拷讯,几乎被折磨至死。

在流放地龙场数被乡民攻击,但是王阳明依然相信善良。他以德报怨,教化乡民,帮助当地人民建房、读书、耕种。

用实际行动,去改造周围恶劣的生存环境。以良知之心,去克服所有的困难。即使再辛苦,也不会动摇自己内心的善良。

恪守心中的道德底线,不去做任何危害别人的事情。只有自己心向光明,内心才能有一份谁也夺不走的温暖。

只有这样自己的内心才会变得非常强大,任世间人性再如何险恶,我自岿然不动。

王阳明心学: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大智慧

二、磨炼自身,培养浩气

通过效法古圣先贤,王阳明领悟到了一种独特的境界,他在磨炼中,“我”与万物融为一体,心胸洒落如光风霁月,获得了大智慧。

俗话说:“大磨得大道,小磨得小道,不磨不得道。”这是很有道理的。要想改变气质,使身心契合于“道”,勇于接受各种患难的磨砺,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

面对困难,只有不再想到逃避,或希望生活会自己改变,而是敞开心胸,去深入体验所谓的痛苦,一点一滴地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意志,才能使整个身心素质发生脱胎换骨的改变。

普通人之心,就好象一面积满尘垢、锈迹斑斑的铜镜,要想恢复它能映照事物的光明本性,就必须先下一番刮磨的功夫。

王阳明心学: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大智慧

三、多读经典,培养静气。

古人云:诗书继世长。

王阳明家训的第一条就是:勤读书。

从书中吸取精华,对我们的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不断修正自己人生中诸多缺点。

读古人经典,就好比在与圣人交流。当然,我们还要具有辨别书籍的眼界,不能盲目随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其次一点,就是要在读书的同时一点点增长见识,培养自己内心的静气。

在这方面阳明先生有一句非常具有实践行的话:“日间功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药而病。

读书可以使人静下心来,改掉心浮气躁的毛病,但静坐也是一种培养静气的方法。所以自古儒家、释家、道家皆对修禅静坐情有独钟。诚如明代思想家吕坤所言:“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急促者尽气也,从容者初气也。

王阳明心学:记住三句话,培养三种气,世人皆可为圣贤,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