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曾祥裕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今曰,我從珠海前往中山三鄉考察鄭觀應故里。

說起鄭觀應,他德才兼備,視野開闊,編撰了著名的《盛世危言》,提出了“商戰”理論,呼籲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代化潮流,進行社會的總體變革。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他的思想釋放出巨大的影響力,讓當時的國人看到外部生機勃勃的世界,甚至喚醒了一個時代,直接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大批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民族精英。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吾為一介草民,素來喜探討人生哲理,倘得佳句,契合吾心,便向友人薦之。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吾育一子,為其健康成長,頗費心思。今讀鄭觀應家訓,吾汗顏羞愧,以往育子方法,頗多失誤。

為人父者,當學鄭觀應,重視子女的道德教育,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也通過各種方法悉心培育子女,認真履行家長職責。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鄭觀應的家訓有家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楹聯等多種形式,總字數超過26000字。其家訓教育後代盡忠報國,積極進取,核心內涵包括:德行為上,慈善為懷;勤儉樸素,吃苦耐勞;喜讀詩書,發奮上進;不貪富貴,以廉行事;胸懷天下,忠貞報國。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現摘抄鄭觀應家訓名句,給吾兒及朋友分享:

一、不貪富貴 以廉行事

當此競爭之世,人心叵測,稍有不慎,即墮人機陷中。勿貪意外之財,無故幣重言甘、禮下於我者,將有所求。 

 ——摘自鄭觀應《訓子侄書》

將來無論求名求利,均當以道德為根據。誠如先賢雲:“不為財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摘自鄭觀應《訓次兒潤潮書》

人能不貪,乃無後悔。至公無私,辭金卻賄。布衣蔬食,儒士何嫌。四字銘坐,儉以養廉。——摘自鄭觀應《招商局公學開學訓詞》

清、慎、勤三字,古之循吏垂為官箴,餘謂此三字不特為官宜守之,即作商亦宜奉作金科玉律。

——摘自鄭觀應《訓次兒潤潮書》

擇婿宜先以品學為重,不可徒貪其富貴。現處競存時代,無論為士、為農、為工、為商,務求各精其業、各執一藝。”——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二、德行為上 慈善為懷

積金玉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詩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以遺子孫。——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求福莫如積善,積善莫如救人。救人之切而要、廣而普者,莫如賑饑。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三、胸懷天下 忠貞報國  

不貪富與貴,但願救同胞。 

 ——摘自鄭觀應《乙酉還家書以自勉》  

食人之祿,忠人之事。士農工商,均應如是。興亡有責,況在國家。忠貞報國,振我中華。  ——摘自鄭觀應《招商局公學開學訓詞》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四、勤儉樸素 吃苦耐勞  

所望各子孫孝友立志須學前賢,俗雲:好子不食爺田地。不可爭論遺產,不可虛度光陰,不可浪費資財,必須勤儉,言行謙恭,讀書畢業,當此競爭之世,不耐勞苦不能自立。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誡爾曹不可貪安逸,依賴父兄。蓋嬉遊耗時、奢靡害俗、晏安偷惰古人所誡……甚而中人之產、小康之家,亦須勤勞儉節……且飛禽走獸均能自食其力,又知衛生之理,不時以手足梭其毛羽,運其四肢,小如蜘蛛尚能結網,蜂能釀蜜,蟻能聚糧,人為萬物之靈反不如物,能不愧乎?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少年讀書時,自問立志欲學何等人?如志在修、齊、治、平、揚名顯親,期學第一等人,務須勤儉堅忍、吃苦耐勞、百折不回,方能達其目的。 

 ——摘自鄭觀應《訓子侄》 

 無論男女,除讀書外,必日有手藝進款,勿使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奢侈無度。 

 ——摘自鄭觀應《致天津翼之五弟書》 

 至於勤儉,尤處家第一要義。無論貧富,若怠惰自甘,則家道難成。蓋大富由天,小富由勤,勤而不儉,終難積蓄。 

 ——摘自鄭觀應《與月岩四弟書》 

如何教育後代為人處世?  鄭觀應家規、家訓值得一讀

五、喜讀詩書 發奮上進 

 心以靜而專,學以勤為美。 

 ——摘自鄭觀應《讀寒山詩自勵並訓後人》

  篤志力行,勤學好問,進德修業,事事有恆,庶老來無追悔之嘆。  

——摘自鄭觀應《訓子侄書》  

無論男女各精一藝,庶幾家業日盛耳。  ——摘自鄭觀應《香山鄭慎餘堂偫鶴老人囑書》

  不耐飢寒非志士,能兼氣節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鍊,勿謂艱難志遂灰。 

 ——摘自鄭觀應《訓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