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我們小時候最不喜歡聽父母提起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是當自己的孩子逐漸長大,我們也不由自主地開始拿自己家孩子和別人家的比。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作息規律,我的孩子卻一天一個樣?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專注地拼1小時拼圖,我的孩子總是3分鐘熱度、經常幾件事情一起進行?

天生氣質是什麼?

發展心理學裡,孩子的氣質(Temperament)指他們探索和回應這個世界的方式。這些方式是孩子與生俱來的,代表了他的風格。

為什麼要了解孩子的氣質?

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是有價值的,可以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優勢或需求,尤其在父母忍不住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作比較的時候。對於接下來會講到的每一個氣質特徵,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應該理解、接受、欣賞、給予匹配的引導,而非改變。

瞭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比如有些孩子在小的時候表現出“固執不聽話”、“好動”、“脾氣大”等特徵,如果家長能理解這是孩子天生氣質中的“堅持度”、“活動水平”、和“反應強度”的表現,在童年早期時給予更理解、耐心和寬鬆的環境,那麼在童年中期(6-12歲)時孩子往往會顯現出抗干擾能力強、有韌性、善於表達自己等等的優勢。相反,有些孩子嬰幼兒時期好哄、聽話、易安慰,但如果家長沒有適度給予平衡和匹配的教育,到了小學時這些特點就可能不再是優勢。對於這樣隨和的孩子,周圍的誘惑可能讓他們在按時按量完成學校的作業上更困難

氣質和性格的區別是什麼?

如上圖,氣質是受先天基因影響形成的、孩子回應這個世界本能的方式,而隨著後天家長、老師、所在社會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性格才逐漸形成。

氣質的九個維度

下面逐一舉例分析每一個維度在嬰幼兒時期的表現,爸爸媽媽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或者孩子是更偏向哪一邊,還是居中。

1. 活動水平

有些孩子天生活動水平較低。

2個月大:睡覺或大人幫穿衣服時都很少動。

2歲:喜歡做安靜的遊戲,比如拼圖。可以獨自聽錄音機裡面的故事聽很長時間。

有些孩子天生活動水平較高。

2個月大:睡著的時候也會經常動;換尿布的時候會扭來扭去等等。

2歲:爬傢俱;忙著探索家裡的東西;睡覺時候在床上上躥下跳;放到有圍欄的床裡會爬進爬出。

匹配的教養行為:

對於好動、能量充沛的孩子,父母應該接受孩子的特點,理解孩子喜歡運動。即使父母雙方都是喜歡安靜的人,也保證給孩子提供足夠的戶外活動時間,比如週末抽一天帶孩子爬山、打球等等。

在家的時候,可以讓好動的孩子忙起來,比如做家務。讀繪本的時候也可以拿著小動物,把讀到的內容演出來。

區別活動水平高和多動症,切勿貼標籤。多動症是一種注意力缺陷,有多動症的孩子常表現得不受自己控制地非常好動,但並非好動的孩子都有多動症。活動水平高的孩子也喜歡動來動去,他可能站著玩5分鐘橡皮泥,拿著自己捏的東西蹦蹦跳跳給屋裡每個人看一遍再回到橡皮泥桌上,但他從始至終在控制自己注意力和行為方面都沒有問題。

2. 規律性

有些孩子天生作息規律。

2個月大:從出生到2個月可以輕鬆每4小時喂一次。排便時間規律。

2歲:每天中午按時美餐一頓。睡前總是需要加餐或者喝奶。

有些孩子天生作息較不規律。

2個月大:起床、吃飯時間不定。

2歲:午睡、排便時間多變。因為排便不規律,如廁訓練較難。

匹配的教養行為:

對於作息規律的孩子,儘量保持固定的流程,安排事情時候考慮到孩子的需求。比如,9:15點時候想帶孩子去超市,但每天孩子都會在9:30左右排便,那就推遲計劃,等孩子排便之後再出門。

對於作息不規律的孩子,尊重和接受他的個體差異很重要。同時,也可以為孩子著想,匹配他的氣質:比如,你有一個飲食、睡眠、排便不規律的孩子,那麼最好帶她出去的時候,隨時在你的包裡放一些食物、水和紙尿片。

3. 趨避性

有些孩子天生願意接近新的人、事、物。

2個月大:舔、聞浴巾;對更換奶瓶從不排斥

2歲:第一次到外婆家過夜也睡得很好。

有些孩子天生對新事物和人更迴避、抗拒。

2個月大:食物、生活物品改變時排斥;有陌生人接近的時候會哭。

2歲:出去玩會有意迴避陌生的人和孩子;第一次去海邊游泳非常抗拒下水等

匹配的教養行為:

理解無論是孩子願意接受新事物,還是傾向迴避,都有各自的長處。

願意接受新事物的孩子經常表現得很自信,當孩子選擇嘗試、或者挑戰自己的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設立基本的底線以確保孩子的安全。

瞭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對於選擇迴避的孩子,我們也要理解他們的優勢:他們通常很謹慎、安全意識強。作為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強迫孩子“試一試”“嘗一嘗”“和叔叔打招呼”等等。如果下午爸爸朋友會來家裡,應該在上午的時候提前告訴孩子。

保持平衡,如果孩子行為總是很激進、冒險,等孩子上小學了可以開始幫他分析利弊,讓他逐漸懂得什麼時候可以冒險,也知道什麼時候應該謹慎。

4. 適應性

有些孩子天生適應性強,喜歡生活中的變化。

2個月大:第一次洗澡時候被動,但現在已經開始喜歡洗澡。總是對人微笑。

2歲:好勸,大人臨時改變決定也能配合。偶爾和不熟的奶奶生活一週也很適應。

有些孩子天生適應新環境更困難,需要常規。

2個月大:仍然會因為突然的一個噪音嚇到,拒絕換紙尿褲。

2歲:每次剪頭髮都會大哭、尖叫。不喜歡的事情堅持抗拒。

匹配的教養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慢熱,適應環境慢,不要試圖糾正他,而是要給他更多的時間去適應環境。因為慢熱也有好處,如不容易受同伴壓力的影響做出衝動的事情。當小夥伴中有人帶頭做一些危險的事情時,她/他將有勇氣說:“不,我還是再想想。”

同時,建議可以用一些方法讓很慢熱的孩子向居中靠攏。比如等孩子上學後寒暑假帶孩子去旅遊,或參加社交活動,如此給孩子提供適應陌生環境的機會,鍛鍊他的適應能力。

如果你的孩子適應能力很強,無論進入什麼環境都能很快融入大家,那麼家長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就要很注意。校園環境、風氣、和同伴將對孩子孩子有很大影響。

5. 反應強度

有些孩子天生反應小而溫和。

2個月大:紙尿褲溼了不哭,餓了的時候啜泣而非大哭。

2歲:被另一個孩子大了以後驚訝地看著對方,不還手。

有些孩子天生反應大而強烈。

2個月大:紙尿褲溼了大哭,吃飽了再喂就會用激烈的方式拒絕,比如把奶瓶打翻。

2歲:很興奮開心的時候會尖叫,玩具被搶走了會大哭等等。

匹配的教養行為:

反應激烈的孩子善於表達,知道怎麼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家長只需要不給孩子貼上“脾氣大”、“大驚小怪”的標籤,教孩子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就可以了。這一類孩子因為情緒外顯,往往很有表演天賦。

反應溫和的孩子需要家長和老師同樣多的關注。因為孩子受傷了、難過了可能都不說,所以需要有意識地觀察孩子,看到孩子表情不對的時候和孩子溝通,表達他的感受。

6. 情緒

有些孩子天生樂天派,有幽默感。

2個月大:經常對父母笑;第一次嘗試新食物會砸吧嘴。

2歲:經常咯咯笑,和兄弟姐妹相處愉快,成功做好一件事情會很開心地自己慶祝;顯有長時間的不高興。

有些孩子天生更嚴肅,不喜歡開玩笑。

2個月大:餵奶結束會不高興;搖床或嬰兒車的時候會哭。

2歲:洗澡、剪頭髮的時候會哭、抗拒;小夥伴和他開玩笑的時候會不願意、生氣。

瞭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匹配的教養行為:

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氣質。

樂天派的孩子雖然看上去對什麼事都不上心,但更有創造力和藝術天賦,在團隊中會是很好的調和劑。

表情嚴肅的孩子通常有更強的分析能力,雖然可能不喜歡開玩笑和閒聊,但能夠幫團隊找到問題、分析漏洞。

家長可以嘗試通過一些方法幫兩個極端的孩子找到平衡,向居中發展,瞭解一些社會規則,知道什麼時候開玩笑是合適的,什麼時候要認真對待。

7. 堅持度

有些孩子天生愛堅持,喜歡不斷嘗試。

2個月大:要不到奶一直哭

2歲:球掉到沙發底下想各種辦法夠出來,打不開盒子用力砸壞也要打開。

有些孩子天生好商量,遇困難喜歡需求幫助。

2個月大:哭一會,休息一會

2歲:遇到困難的事情更容易放棄,請別人幫忙。

匹配的教養行為:

堅持度高的孩子更擅長達成目標,給孩子設立目標會促進他們完成一件事。

給韌性強的孩子立規矩更難。家長需要更有耐心,解釋為什麼這個規則是需要的,並給提供有限選擇:比如,今天的一顆糖已經吃完了,你可以吃點水果或者酸奶。因為你還沒有換牙,太多的糖會侵蝕現在的乳牙。

瞭解孩子的天生氣質

同時,過度的堅持容易把自己搞的很累,比如一件事總也做不好孩子就一直嘗試,馬上就要崩潰了。這時候,家長就應該介入,告訴孩子:“我看到你已經嘗試了很久了,你現在需要放鬆一下,一會再回來繼續做。”

對於隨和的孩子,他們更善於交際,喜歡和別人一起解決問題。對於這些孩子,我們要注意觀察,並讓他們知道,即使自己對想法和別人的不一樣,也可以表達出來。

8. 注意力分散度

有些孩子天生注意力外傾,易受干擾。

2個月:喝奶時常被旁邊的響聲打斷。

2歲:善於感知,能注意到細節;易通過轉移注意力來安慰。

有些孩子天生對外界干擾不敏感。

2個月:對周圍聲音、視覺的變化不敏感。

2歲:通常能一件事做完了再做另一件;想要一個東西的時候很難轉移注意力。

匹配的教養行為:

對於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應該在和他講話的時候提供相對安靜、低干擾的環境、等他看著你的眼睛了再說,否則他其實很可能什麼也沒聽進去。當他們因為一件事很傷心時候,幫助他們想想這件事積極的一面會很有用。

對於注意力很集中的孩子,諸如從公園回家、收玩具吃飯這樣的過渡環節會比較有挑戰。作為家長應該儘量提前提醒:“小明,再玩5分鐘,我們就要收玩具吃飯了。還可以玩5分鐘。”提醒的時候要確保孩子聽見了。

9. 敏感度

有些孩子生理上對外界刺激(觸覺、聲光等)更敏感。

2個月:易被碰觸或者聲響嚇到,討厭洗澡。

2歲:表現得很挑食、西蘭花一些吃起來扎扎的食物都不喜歡。不喜歡太冷或者太熱的食物。不喜歡溼衣服沾在身上的感覺,一溼了就想換。

有些孩子生理上對外界刺激不敏感。

2個月:對各種材質的衣服、溼的紙尿褲都不反感。經常紙尿褲溼得很嚴重也不哭鬧。

2歲:幾乎什麼都愛吃,喜歡探索不同材質的東西如海綿、浴球、冰塊等等。

匹配的教養行為:

神經大條、感知覺不敏感的孩子通常喜歡旅遊、體驗新事物,但是在外出的時候家長需要給孩子同樣多的關注,因為這樣的孩子痛感弱,發生磕碰傷可能不會主動說,行為也比較大膽。

感知覺細膩敏感的孩子在小的時候有很高的需求,尿布溼了不舒服、噪音太大不舒服、光線太強不舒服、洗澡水溫不合適了也會不舒服,因此家長需要去研究和發現自己孩子的喜好,對什麼敏感等等,添加輔食的時候也循序漸進,理解孩子需要更多時間去適應材質不同的食物,不給孩子貼上“挑食”的標籤,這樣孩子的情緒就會好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