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品下半年漲價那是牆上掛簾子——沒門

家电品下半年涨价那是墙上挂帘子——没门

近日行業有觀點稱,“下半年起家電漲價是大概率事件”。一時間廠家、商家甚是欣喜,畢竟市場有一個規律,那就是消費者買漲不買落。如果家電真的能夠漲價,或許行業的一些矛盾緩和、困局將解,無疑對行業是件好事。

馮同//撰文

家電下半年到底能不能如一些觀點所說漲價是大概率的事件呢?其實這是一個看似簡單而實則誰也說不準的問題。從廠商利益的角度上講,大家都盼望能夠漲價,一漲價經營的壓力不僅緩解,利潤也會水漲船高,何樂而不為呢?但現實卻並非想的那麼簡單。

看漲者給出了三個促使漲價的理由,或者說是推動漲價的動力。即,第一,消費升級、品質升級,帶動的產品結構升級迭代;第二經營理念、經營思路,倒逼家電從追求單邊數量增長快速邁向雙邊的質量增長;第三匯率波動、原材料動盪,以及渠道的巨頭化致使成本增加。

不可否認,上述三條確實是有助推家電漲價的作用,但決定家電市場漲價的因素決不止這些。還有很多因素也在制約著家電漲價,絕非僅僅這幾條。比如說產能過剩的問題,幾乎在家電品類中,只要進入成熟期,可說就已經演變成產能過剩。產能過剩就意味著要搶市場,搶用戶。怎麼搶,做好的辦法不就是壓低價格嗎?

還有就是在產能過剩背後的行業大庫存。像冰箱、洗衣機、電視這樣的長線產品,還可以做到0庫存,或者是像一些廠家的T+3,但是像空調這樣的季節性產品不僅0庫存是找死,就是T+3也是慢性自殺。旺季不囤貨,怎麼應對旺季市場的突然爆發。囤貨就意味著自己在做庫存,而一旦旺季銷售不佳形成大庫存的概率極大。

家电品下半年涨价那是墙上挂帘子——没门

除了決定家電是否漲價的產能過剩、庫存巨大外,實際考察判斷家電是否漲價,一定要從整體來考慮,畢竟家電產業包括的細分行業非常多,粗略的估算一下,就有黑電的彩電、音響,白電的冰箱、空調、洗衣機;廚電的更多油煙機、燃氣灶、微波爐、洗碗機等等,小家電更是無法細數。因此,從單一的從某一產品的漲跌來斷定整體是否漲價是不客觀的,也是不科學的。

多的不用去說,就黑電的彩電與白電的空調做一對比,就發現差別極大,很難有一個統一的答案。彩電由於普及率的比較高,加上人們在視頻上向移動端轉移,導致需求已經不在像以前那麼旺盛。因此,彩電呈現出一種一方面行業平均屏的尺寸在逐年增大另一方面產品平均價格逐步走低跡象的背離現象。

比如說,前幾年32吋液晶電視在市場的最低價1000以上,今年已經跌到了700左右。高端的OLED,因為技術的不斷成熟從上市之初的55吋5萬元以上,現在降到了2萬元左右,幾乎跌去了近一半。可見,彩電價格始終是走在一個下跌通道中,今年規律會打破嗎?現在看不到有什麼力量可以做到。

再對比一下空調,無可否認空調這幾年與彩電不同,行業出現了均價提高的市場現象。現在的行業均價較3年前至少提高了15%以上。但這種普均價的提升卻不是單品的市場漲價,而是企業通過不斷推新品,使得產品結構中高端比例加大來實現的。

家电品下半年涨价那是墙上挂帘子——没门

比如說,一款空調產品問世,幾乎當時的定價就是最高價,進入市場後很難再有提升的機會,企業總會通過各種促銷措施,使得其價格在市場保持競爭力,來吸引用戶的光顧,其價格怎麼就能再提升上去呢?實際上,家電這種規模化生產且產能大於需求的產品,單品的漲價幾乎是不可能的。

當然,有兩個方面值得業內關注,第一既就是一些單品有漲價的現象,那也只能算是個案,不能說明整個家電行業漲價;第二要看趨勢。一時短期的價格波動,也不能算作真正的漲價,必須要看整體行業的趨勢。只有形成趨勢性上漲,那才是真正的市場漲價。

那麼,今年下半年就家電價格就能如某些人預測那樣會漲價嗎?以筆者對市場的而觀察來說,整體上漲價絕不可能。至於個別細分產品拘於一時特殊情況,會有漲價的衝動或調整的可能。但能不能漲不是企業所說了算,也不是商家說了算,是市場說了才能算的。

至於絕大多數家電品,都處於產能過剩的情況,市場競爭的壓力巨大。因此,都不存在漲價的條件。判斷家電下半年漲價,那只是主觀臆想而已,廠商決不可受此影響而對市場做出誤判!

家电品下半年涨价那是墙上挂帘子——没门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