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級別對退休工資有影響嗎?

岳陽楓葉紅

首先告訴題主,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級別對退休工資有很大的影響。

事業單位的工資由基本工資和獎勵工資兩大塊組成,而基本工資又包括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其中的崗位工資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級別工資。

專業技術技術崗位有員級、初級、中級、高級四個崗位。每個崗位有相對應的技術等級,其中高級崗位有1至7級7個等級;中級崗位有8至10三個等級;初級崗位有11至13三個等級。專業技術崗位一共設置了13個崗位等級。每個等級對應崗位等級工資。

比如高級披術職稱崗位的1級對應的崗位工資為4850元、2級對應的崗位工資為3850元、3級對應的崗位工資為3480元、4級對應的崗位工資為2900元;

而中級技術職稱崗位的10級所對應的崗位工資為1600元、9級對應的崗位工資為1710元、8級對應的崗位工資為1950元。

由此可以看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中的最高級別的8級比高級技術職稱中最高級別的1級要相差29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專業技術職稱級別對專業技術人員來講,不但是名譽上的驕傲,更是工資收入上的大實惠。由於在職時職稱等級高,拿的工資高,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就更高,繳納的養老保險費自然也更多了。

在養老金的計算公式中,

基礎養老金=(退休時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個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ⅹ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內養老金的儲存額÷計發月數。

從公式可以看出,影響養老金高低的因素除了社會平均工資之外,主要因素就是個人的繳費年限和繳費工資基數,繳費年限越長、繳費基數越高,個人賬戶內的養老金儲存額就越高,計算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就越高。

這就是為什麼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科研單位,技術職稱等級高的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會比技術職稱等級低的人員每個月領取的養老金要高几百元甚至一千多元的原因了。


葉公來幫忙

事業單位技術人員退休待遇?


事業單位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含聘用期滿10年的聘用職員、專業技術人員》,符合條件下列退休之一的,應該退休:

一、男滿60週歲、女滿55週歲,工作年限滿10年;

二、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的。

三、男滿55週歲、女滿45週歲。從事高空和特別繁重體力勞動工作的累計滿10年的;從事井下高溫工作累計滿9年的;從事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累計滿8年的。

第七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按照對同級在職人員的規定,閱讀有關文件、聽有關報告、參加有關學習、會議和重大活動。

第八條: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退休後,在新的養老保險未建立之後,每月按以下標準發給退休費,直至去世為止。

退休工資發放標準。

①、工作年限滿35年以上《含35年》按90%的比例+5%獨生子女費,合併計發95%退休金;

②、工作年限滿30~34年《含30年》按85%+5%獨生子女費,合併計發90%退休金;

③、工作年限滿20~29年《含20年》按80%+5%獨生子女費,合併計發85%退休金;

④、工作年限滿10~20年,按70%+5獨生子女費,合併計發75%退休金。

如果,目前在事業單位沒有適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崗位,可以要求保留基本工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申請辦理退休,必須年齡要滿50週歲以上。

如果,目前在事業單位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和崗位,但工齡必須達到25年以上,方可申請退職,保留基本工資。到年齡辦理退休。

請勿轉抄。


閒雲野鶴84816546

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級別對退休工資有影響嗎?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17907292316297813856, "vid": "5f942cb36df9407cbbe926dbbc7efa6b\

天笑講職場

事業單位的專技人員是通過職稱評聘來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職稱提升了,如果單位能夠聘用,在職時工資是會增加的,那對退休工資有影響嗎?

201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工資是按退休前工資的一定比例計發的,工作年限滿35年的按90%計發;工作年限滿30年不滿35年的,按85%計發;工作年限滿20年不滿30年的,按80%計發。因此退休前工資越高,退休後的退休金也越高。

2015年,國務院發佈了《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宣告了養老待遇雙軌制的終結,對於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人員,退休工資的計算方式也有所改變,按照福建的計算方式:

退休月計發標準=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職業年金

1、基礎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和在職時的工資是成正比關係的,工資越高,平均繳費工資也越高,基礎養老金也越高。

2、個人賬戶養老金=退休時本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

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是每個月按工資的8%存入個人賬戶的,因此在職時工資越高,賬戶存額也就越高。

3、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本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視同繳費指數×本人視同繳費年限×1.3%過渡係數

視同繳費指數與參保人員退休時的職務職級(技術職稱)也是成正比關係的。

4、職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繳費比例是本人繳費工資的4%,所以工資越高年金也越高。

綜上,可以看出四個因素都和你在職時候的工資是有關係的,所以專業技術級別對於退休工資是有很大影響的。


流雷電

事業單位基本以職稱取酬,在職員工工資的差別,主要體現在職稱上,一般不同級別的職稱之間的工資待遇相差幾百元,高級和初級相差千元左右。

職稱待遇的差別不僅僅體現在基本工資上,有些地方績效工資、年終獎、取暖費、交通補貼、公積金等都與職稱掛鉤。




2014年退休養老制度改革以前,事業單位員工退休金以退休時上個月的工資收入為基數計發。比如工齡30年以下,退休金為工資的80%,30年以上百分之85 ,35年以上90%。

這種情況下,職稱對養老金的影響很大。即便一個員工上個月晉升職稱,下個月退休,他的退休金會增加一大塊。

比如某人工齡36年,三月份晉升職稱,工資增加600元。如果四月份退休,他的退休金會增加540元。

如果一個人職稱晉升比較早,比如10年前晉升到高一級職稱。那麼,10年後退休,他的退休金與退休前剛剛晉升職稱的人沒有太大差別,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在在職期間的工資收入比後者高。

2014年養老制度改革後,事業單位和企業採用統一的養老金計算方法。

新的計算方法主要體現養老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所謂多繳多得,少繳少得。

而繳費額是以職工歷年的工資額為基數的。這樣,職稱晉升比較早的人,由於在職期間工資高,繳費基數高,歷年所繳納的養老費高,所以,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多。而退休前剛剛晉升職稱的職工,由於以前的工資低,繳費基數就低,繳納的養老費少,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就低。如果上個月晉升高一級職稱,下個月退休,職稱對養老金的影響微乎其微。

可見,新的養老制度下,職稱對養老金的影響被削弱了。職稱晉升比較早的人,比晉升比較晚的人,其養老金會有差別。

因此,及早晉升職稱,不僅有利於在職期間多拿薪水,也有利於退休後多拿養老金。而退休前才晉升高一級職稱的員工,職稱對養老金的影響不大。

歡迎加關注。歡迎留言評論。


幸福作坊

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級別對退休工資有影響嗎?

1、專業技術職稱分初、中、高級。共13級。13級最低,1級最高。其中11-13為初級,8-10為中級,高級是從7級起。

有對了職稱證書後,從最低級開始聘用,根據年限增長到本級最高。高級除外。

在職時,事業單位初、中、高級對工資影響較大,例如初級的最高級11級與中級最低10級間最少要差300元。初級的最低級13級與高級最低級7級相差最少千元以上。

2、自2014年10月份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以來,事業單位與企業職工一樣開始並軌,執行相同的退休政策。只不過,在2014一2024年的過渡期內,實行限高保低政策。

如果是2014年後退休,現在實行並軌,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帳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

從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養老金主要和您的繳費工資等其他六項數據相關,您在職時,如有技術職稱工資,那麼您的繳費工資相對比較高,您的繳費基數比較大,個人賬戶的金額比較多,所以會影響到您的養老金的多少。

還有,在每年調整養老金的時候,會有適當傾斜政策,如果您獲得高級職稱的話,也會有一定的傾斜。


普濟社保

首先,更正題主的概念錯誤,退休工資是不存在的。工資,是在職工作領取的勞動報酬,退休不工作,當然沒有退休工資,退休領取的是退休養老金。


事業單位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級別,決定工資金額高低,同時決定繳納養老保險費的金額高低,當然也決定了領取退休養老金的金額高低,所以,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級別,對退休領取養老金的金額高低,當然有影響。

一.2014年實現機關事業單位全員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退休人員的養老金,計發標準是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金額多少決定的,養老保險繳費年限長、繳費金額多,退休的養老金就高,反之,養老金就低。

二.但是,專業技術職稱級別還是起很重要作用的,因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相同的,單位繳納本人月工資總額20%,個人繳納8%,專業技術職稱級別高,工資當然高,繳納的養老保險費金額也高,退休養老金自然就高了。


三.同樣的工作年限,退休時同樣的專業技術職稱,專業技術職稱晉升的時間早,工資調升的也早,就要比專業技術職稱晉升時間晚的,提早多繳納養老保險費,退休時養老金就要高於同樣工作年限、同樣專業技術職稱但晉升時間晚的。


四.再一個,每年度調升退休養老金,也是以本人月養老金總額按同樣的比例調升的,養老金高的的自然調升的多,養老金低的調升的少。

所以,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級別,對退休領取養老金多少,是有一定關係的。



z山海


周建華楊家將王者歸來

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崗位等級一共分為三類,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和工勤技能崗。專業技術崗位一共分為13個等級,包括高級、中級、初級。其中高級又為分7個等級,高級崗位1-4個級別,副高級崗位5至7個級別,中級崗位是3個級別。

按照現行政策,專業技術屬於高級崗位的,在退休的時候會比沒有級別或是中級、副高級別的人每月多拿幾百元的退休金。

但在事業單位如果想評上高級,還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

對於事業單位來講技術崗位的最高等級的結構比例,是按照事業單位的性質、業務、人員規模和所屬管理關係,以及專業技術水平等各種因素決定的。可以說是僧多粥少,所以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有些單位人員少,名額多,還好,但對於那些單位人員多,名額少的,爭一個高級職稱,那可真不比你考博和爭一個晉升機會容易。

因為技術級別與退休後的待遇有關,所以大家對於這個技術級別就越重視,特別是那些還有個3至5年就要退休的人員,更是要爭上一爭,有些單位因為人多,名額有限,也是儘量把評定的結果偏向於那些快要退休的人員,至於那些技術水平高的年輕人,時間還很多,等個幾年也沒問題,還是先要照顧一下老人。這也是很多事業單位高水平技術人員最後流失到外企和民企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對於技術級別的評定,個人認為應該提高標準,不限制人數,這樣才可以真正地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也才可以激勵大家真正的去提高技術水平,而不是隻是為了取得一個資格。技術人才多了,國家建設和發展也就更快了。


HR老槍

謝謝。事業單位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級別對退休工資有很大的影響。技術職稱分員丶初、中丶副高、高級五等十三級,每等每級都有相應的職稱工資;我們這裡1992年就開始了事業單位考取職稱工作;因為同工齡工資基夲是一樣的,以中級職稱為例,只是多出了幾十元的職稱工資,但未引起重視。1996年開始個人繳納社會養老保險,1998年按國家規定標準繳納五險一金,由縣財政部門按個人工資總額計算扣除,並記入個人帳戶;那時工資差距就顯出來了,同為20年工齡,中級職稱人員月多領職稱工資200多元,相比之下,有職稱人員工資高,個人繳的多,按比例國家繳的也多;自此,職稱工資在不斷的增長,差距在不斷的拉大;到2016年為例,事業單位同為35年工齡,中級職稱者月工資總額8000元以上,無職稱者月工資總額7400元左右,相差約700元;實際到手月工資,中級職稱者5500元左右,無職稱者4700多元;因為在職時,是按工資總額繳納五險一金的(後又加職業年金),工資高,個人繳的多,計入個人帳戶的就多,國家也為其繳納的多;雖然取消了退休後的職稱工資,享受同等退休待遇,但是,在職時的五險二金己壘起了兩個高低不同的山頭;如,同為35年工齡,於2017年同月退休為例,無職稱者月退休金約4800元左右,中級職稱者月退休金約5200一5400元,按國家現行的增資比例計算,自然就算出了又格外多了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