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事業退休工資越拉越大誰來解決?

13019728125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自2015年10月開始實行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制後,國家一直在著力解決這個問題,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辦法,也見到了成效。在有些地區,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第二,我們也應該承認,從總體上看,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這是不爭的事實。

第三,造成企事業退休工資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歷史的現實的政策的因素都有,是長期形成的,牽涉到方方面面。解決起來也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解決是肯定的,但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甚至是漫長的過程。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心理準備。

第四,廣大企業退休職工對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距的願望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這直接關係到企業退休人員及其家庭的生活水準和生活質量。

第五,國家既然對企事業單位養老金實行並軌,就是為了解決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包括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距問題,這是必須的,不能動搖的。

第六,養老金並軌,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差距是大勢所趨,我相信一定能夠解決。有人說,那得用一百年。我覺得不用那麼久。一二十年內我們就可以看到。

第七,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沒有絕對的平均。絕對的平均體現的不一定是公平公正。即便養老金並軌完全到位,也不能要求企事業單位退休工資一致。可能有的事業單位比有的企業單位退休工資高,也有的企業單位退休工資比事業單位高。但從整體看,應該是一個基本的平衡而不應該有明顯的差距。我理解,這是正常的情況存在。

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誰憐一燈影

企業與事業退休工資越拉越大誰來解決?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9a00000e551a0ee97ae\

天笑講職場

企業與事業單位退休工資越來越大,一直是國家關注的並努力調節的問題。

2014年10月,國家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改革,破除了機關事業退休雙軌制,但是,我們的退休待遇並沒有差距,並沒有立馬消除。

原因有這麼幾個:一是我們事業單位退休制度改革,是以穩定為原則,保證我們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待遇不降低。



第二個就是我們企業退休人員,一般繳費時間短、繳費基數低,導致退休待遇低。


第三就是社會發展太快,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銜接不夠完善,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不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國家在一系列制度設計上也做了不同的完善。在未來,我們國家會逐漸打通機關事業與企業人才流通的渠道、消除企業事業收入退休待遇差距的。

一是實現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新辦法標準,跟企業退休待遇計算標準完全一致。

其實,隨著時間推移,中人不斷退休,我們機關事業單位跟企業的退休待遇,最終只有這兩項,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二是完善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補充養老保險機制,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

職業年金是2014年機關事業單位改革之後才建立起來的,企業年金是2004年就已經在部分國有企業實行,2018年2月1日,國家正式實行了企業年金辦法。

在未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年金也將會成為強制性的。

第三項是加強養老保險的徵繳管理工作。大家都很清楚,很多企業都沒有按照員工的真實工資水平給繳納社保。

按照百分之百基數交納社保,要比按照60%繳納交納社保,退休待遇高30%。

下一步,我們國家會將社保費的徵繳工作轉交機構改革後的地方稅務部門,通過個人所得稅和社保費的統一徵收,保證我們的繳費基數更加真實。

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基金還是大部分要按照現收現支的模式,來進行管理的。社保費收入增加後,不僅能夠提升我們退休人員增加養老金的水平,而且,還能夠實現繳費費率的降低,降低中小企業負擔。

因為我們中小企業的工資水平不高,大家按照最低繳費基數交納社保可能就是真實水平。如果高收入人群繳費基數上去後,自然通過繳費總額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繳費比例就會下降,中小企業的負擔也就會降低。

中小企業才是我國解決就業,讓大家收入增加的最主要途徑。

第四是通過其他的一些方式,降低企業的負擔,提升企業交納社保的能力。

我們國家規定要繼續使用國家權力,將所有企業的養老保險繳費費率降到20%以下,養老保險基金結餘支付月數超過九個月的可以降到19%,青島市目前的繳費比例是18%,深圳市是14%和13%。

另外國家為了提升養老保險基金的償付能力,將逐步降低住房公積金的繳費比例,目前是執行5%到12%,原先最高的時候是20%。而且企業自主選擇繳費比例,管理更為靈活。

國家始終在努力,消除企業和事業的養老差距,提高企業養老待遇。在未來,理想化的水平下,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退休人員,40年的社平基數繳費的情況下,退休待遇能在110%社會平均工資左右。


暖心人社

當然要靠國家的政策來調整,主要是有關部委專家,認真研究科學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病原根子,對分配方案要改革,已不適應我國國情當然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我們社會主義國家改革企事業並軌,目的是為了什麼?縮小企事業分配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情的方案,當然歷史遺留上存在問題,大家也都很默認,關健是怎樣縮小分配政策,我想比造臭旦類的高端武器好解決多了,命革到自己頭上了,損失個人利益辦法完了,拖不是好法子,要動真的,封頂,包底,總有好辦法解決頭疼的疾病。.


不老的酒

政府應該理所應當地來解決這一問題。試想如果沒有企業來創造價值,生產產品,創造稅收,社會發展的動力何在。現在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極為嚴重。行業之間,企業內部大量存在著分配不公的問題。如果政府還不能及時解決這一問題長此以往,社會的發展將失去動力,社會財富增長乏力,通貨膨脹加據,社會將產生危機。希望政府的有關專家認真研究解決這個問題。


藍色飛翔001




企業與事業退休金的懸差到底有誰來解決,用什麼方法來補差?

一、機關事業單位的酬薪、待遇肯定要保障,非但不能減少、還應梯式遞增;事業單位的現行退休制度要延續到2024年;其內部的改革、改制到2019年才能完成;

二、企業人員退休金的懸差,單憑社保資金肯定無力解決,國家財政應撥專款、用3一5年時間來完成,以縮小兩者的距離;

三、企業現己退休的人員,92年以前視同交費的工齡、退休金的計算方法、應同機關事業單位按同一個標準計算:因為都是國家財政支付的(企業退休是按工資的40一60計算,而機關事業是按90%計算)這顯然不合理;這是企業養老金低的重要原因;

四、企業養老保險交費不固定,是同企業效益好壞相關聯,而交費是按最低檔交納的;機關事業是國家財政按高檔、足額交費的,這是企業養老金低的重要因素;國家財政應該補缺;

五、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後的福利待遇、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光喪葬費和撫卹金就是企業人員的7、8倍之多(其他補貼、福利也很高,企業人員什麼也沒有,也沒人管),人死了應該公平一點;

我們看到,國家己出臺許多有利企業養老金上調、補懸的具體政策,希望在即!


海海147035523

沙漠綠洲說話欠妥,極大傷害了廣大企業人員,難道就你事業機關有文化,有能力,我看不一定,也有草包一類的,企業中也有英雄好漢呀,再說工資,在職時,機事業拿得是納稅人的錢,而企業是靠生產利潤拿錢的。退休了,從目前這種狀況分配方式是極不公平的。己經造成貧富兩極,這對社會穩定不利的。


用戶264809484

想立馬解決企業與事業退休工資差距很難,這是陳年老帳本,想拿出來在太陽底曬曬,兩家一對比,差距懸殊過大,企業退休人員比事業退休人員明顯矮一截,從近幾年調整的退休金的情況看,兩者差距並沒縮小。

這是塊燙手的山芋,以前,事業人員分文不用交,現在高退休金照樣拿,企業自掏腰包交社保而且退休金拿得少。

根據近幾年的退休金的漲幅,基本用的是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規矩,雙方的差距和茅盾,只能以徐徐漸進的緩慢化解並隨著退休人員的年齡老化減員,而迎刃而解。


老劉105751014

企事業單位退休金差距從本質上來講不僅僅是錢的問題,而是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企事業單位可以有職業特點的差別,有個人能力的差別,但絕不能有政策性和制度性差別。從宏觀上講,工人階級是國家財富的創造者,把企業的效益與退休金掛鉤無可非議,然而,公務員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就與社會服務質量沒有關係嗎?就能“旱澇保收”嗎?比如,公務員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完全由財政支付,是強制性的,與其社會服務質量毫無關係。而企業年金則是自願性的,是由企業的經濟效益所決定的,尤其在企業重稅情況下,企業負擔極重,根本無力支付職業年金,就全國而言,企業年金只是一種形式。要明確一個大概念、大道理,退休待遇是國家對全體國民的福利性待遇,因此,任何差距都必須建立在政策上的、制度上的公平公正基礎之上,建立在社會信服的基礎之上。公平比金錢更重要,為了保證社會公平,只要企業能為國家交稅,退休待遇就應該與體制內待遇相同,而且,企業年金必須頂稅。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工人階級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企業強則國家強,工人富則國家富。


大力66986883

打通機關事業與企業人才流通的渠道、消除企業事業收入退休待遇差距的。實現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新辦法標準,跟企業退休待遇計算標準完全一致。完善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補充養老保險機制,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加強養老保險的徵繳管理工作。很多企業都沒有按照員工的真實工資水平給繳納社保。 按照百分之百基數交納社保,要比按照60%繳納交納社保,退休待遇高30%。



國家和各地政府相關部門近年來在考慮減輕企業負擔,試圖降低繳費比例,同時不降低退休人員待遇。企業人員期望國家進一步出臺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的有力度的措施,結束很多企業按最低或打折社保繳費基數給員工上社保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