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不把韩信派去灭匈奴?

dot6

刘邦忌惮韩信,且不信任他,韩信的所作所为也不能让刘邦信任,所谓功高震主,由来如是。垓下之战,韩信领军与刘邦汇兵一处,此时韩信为齐王,虽然是刘邦所封,但刘邦没有晋位皇帝前,大家都是王,韩信有理由不服管——名不正言不顺。可是韩信是刘邦拜的大将军,手下都是刘邦的兵将,他这个王是被架空的,没有任何一点实际利益,所以韩信讨封齐王是名不副实,自取其祸。

(韩信应该是这样子)

韩信到了前线,五路汉军合并一处,共有五十万人马,汉王刘邦将指挥权交给了韩信。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击败了项羽,翌日,刘邦径直来到韩信军营,再次夺了韩信的兵权,并把韩信改封为楚王,都下邳。隔年,楚军旧部钟离昧往投韩信,被人告发。刘邦用计捉住韩信,贬为淮阴侯。从齐王,到楚王,再到淮阴侯,韩信应该早已明白功高震主,早应该如张良一样功成身退,刘邦和吕后还会再三挽留,如此,韩信还能显得高风亮节。然而韩信却嘲笑樊哙:“想不到此生竟然与此等人为伍!”怨愤之气,溢于言表。

此时汉朝天下,郡国并行,刘邦封了七个异姓诸侯王,各个都是独立王国,与刘邦的汉朝中央以宾客之礼共存,存在反叛的可能。由于此时中原大地已经尽数开发,以封土建国来扩展土地的紧迫性不强。周王朝的分封制,相当于初创公司,在全国各地设置了很多个子公司,各自开疆拓土。到了汉朝,市场都已经成熟了,总部就要收权。而子公司总经理位高权重,与总部必然存在抵牾,存在冲突也属必然。

周边蛮族在战国时期被打惨,秦国打义渠戎、赵国打娄烦、林胡,燕国打东胡,楚国都城被秦人占据的那一年还打下了云南,所以诸夏国家由齐桓公以来对蛮族的压倒性优势胜利,使得华夏国家有着强烈的民族优越感,没有把这些蛮族的骚扰放在眼里。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深感于匈奴占据的河南地对关中的威胁,还有当时流传甚广的“亡秦者胡”的谶语,因此在公元前215年带兵30万北击匈奴,攻占了河南地,迫使刚刚从李牧阵斩10万的惨败中恢复元气的匈奴人再次北徙。

此后的匈奴又多次被东胡、大月氏轮番攻击,国威沦丧,内部矛盾增大。在徐淮间的刘邦于公元前209年带兵起义的同时,匈奴的政坛上也在进行着一场政治冒险,冒顿在混乱中弑父继位。

(冒顿单于)

中原离乱后,秦军长城兵团也在同年奉命内调,在河北地区转战2年,连续攻破武臣、项梁,包围巨鹿。在巨鹿之战中,被横空出世的项羽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主帅被俘,副帅一位战死,一位自杀,余部溃散。

冒顿单于趁机重新收复河南地,接收了大量秦军未及撤走的军事物资,实力上升了一个层次。此后,匈奴不断东征西讨,威压东胡,西迫大月氏,北收丁零,南复河南,匈奴人成为了漠北共主,北方草原第一次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匈奴人的的实力在十年内得到了惊人的增长——而这些,远在南方进行楚汉之争的刘邦并不清楚。

虽然中原经过大战,国穷民弱,不过却是兵精将勇,在战争中锤炼出来的开国之师都是百战余生,战斗技巧和战役指挥都达到了新的高度,有点像1945年时的苏军一样。刘邦本人大权在握,意气风发,睥睨天下。对于四方蛮夷的认识,由于春秋战国几百年来固有的优越心理,也没有将匈奴人当成一个重要的对手。

(刘邦统帅能力不弱)

刘邦出征前,韩信刚刚被刘邦从下邳给捉回了长安,并且削去了楚王的爵位,给了一个淮阴侯。刚刚把韩信彻底得罪了,再派他领兵出征,刘邦心再大也不至于这么用人。刘邦在讨封齐王事件中,对韩信失去信任,却又颇为忌惮他的军事能力。因此刘邦在垓下之战刚刚结束就趁乱夺走了韩信的兵权。如今怎么可能会为了一个“小小的匈奴”再把兵权给韩信?

刘邦率领大军北征,御驾亲征,将士用命,前面两场仗都打赢了,被匈奴占去的土地也被收回了。刘邦此时轻敌冒进,使得率领的前锋脱离了主力部队进入了平城,发生了“白登之围”。

草原上的新兴帝国的冒顿单于此时是天赐良机,能够将刚刚恢复一统的中原汉天子击败,让中原重新陷入分裂的局势中。然而,多疑的性格,以及对汉军表现出来的战术素养,加上几百年来匈奴人的心理劣势地位,使得冒顿在最后时刻放走了刘邦。匈奴人最接近能够战胜汉朝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汉军终至巅峰)

刘邦回到朝中,重新确定了对匈奴的政策。匈奴人的势力强大,非短期内可以遽图,加上汉朝刚刚立国,国家根基不稳,汉朝对匈奴转入了守势。白登之围使得汉朝从秦朝的开拓进取的国策转变为“守内虚外”的保守国策,崇尚黄老之道。

这种国策下,不止韩信,其他多数将领,都没有沙场建功立业的机会。直到汉武帝时,才在多次努力之后,转变了这种思想,重新变为开拓进取,这已经是60多年后了,而韩信也早已作古60年了。

(十三勇士归玉门)

匈奴人肆意南侵的这60多年,让汉人对游牧民族的心理优势逐渐破灭。游牧民族也逐渐建立起自信,战争在此后的历史中经常发生。面对兵燹之灾,后人时常在想,如果当初带领着汉军虎狼之师的是韩信大将军,会不会重现李牧、蒙恬的辉煌战功,将游牧民族始终压服在农耕民族的利剑之下?


而知而行

第一刘邦不敢让他去。

第二韩信未必愿意去。

先说刘邦为什么不敢让韩信去,在刘邦和匈奴开战的时候。刘邦已经把韩信由楚王贬为淮阴侯了。

刘邦为什么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呢?

因为作为王一级别的人物,手下是可以有兵的。侯爵的话就没有了,顶多就是几十个仆人而已。

刘邦正是惧怕韩信手下有兵,会对自己造成威胁,所以不得已,他把韩信的王给撤销了。

这时候韩信肯定是对刘邦的过河拆桥而不满的,他经常借故不去上朝。就是因为不想见到刘邦那副丑恶的嘴脸。

刘邦打匈奴了才想起来韩信,让韩信率领大军去出征。刘邦怎么可能放心呢?

万一韩信临阵倒戈了,反过来带着兵杀到中央来,刘邦怎么会是韩信的对手,所以,这个风险太大了,刘邦不敢冒这个险。

再说了一个匈奴就够刘邦头大的了,在加上一个韩信,匈奴和韩信一联合,刘邦还玩个毛呀。

这个江山肯定就会拱手让人了,这就是刘邦为何不敢让韩信去打匈奴的原因。

接着说韩信未必愿意去,刘邦翻脸比翻书都快的节奏,韩信是领教过的,当初刘邦本来是说让人家韩信当齐王的,结果给了人家一个楚王做,楚王就楚王吧,大小也是个王,比较自由。

可是刘邦对韩信还是不放心,他又把韩信贬为了淮阴侯,韩信就这样被刘邦囚禁在了都城,连自由都没有了,一举一动都受到了监视。

韩信怎么可能开心呢?

这时候的他因为受刘邦的排挤,所有的大臣都不敢给他来往了,他成了孤家寡人一个了,你说他郁闷不郁闷。

到了有事的时候,要打匈奴了。刘邦想到了韩信,韩信肯定是不愿意去的。

韩信肯定会这样想,幸好有匈奴在,若是把匈奴给灭了,你刘邦岂不是无法无天了。

让我去打匈奴,我才不会去呢。

当年刘邦北上平叛陈豨叛乱的时候,就有让韩信去,韩信借病不去,说白了人家就是不愿意为你效劳了。

你刘邦在韩信这里已经是一个失信的人了,被韩信拉进黑名单了。


史学达人

刘邦之所以没派淮阴侯韩信去打匈奴,主要有三个原因:刘邦低估了匈奴的军事实力、汉不具备灭匈奴的军事实力、刘邦不放心韩信再一次统兵。

刘邦低估了匈奴的军事实力。

刘邦之所以选择对匈奴用兵,是因为匈奴骚扰汉朝的诸侯国代国的边境,身为代国国王的韩王信竟然投靠了匈奴。

韩王信是故韩襄王庶出的孙子,姓韩,名信,跟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

在刘邦帮着张良在故韩地攻城略地时,发现了韩王信,韩王信被刘邦和张良提拔为韩国的将军,后又跟随刘邦攻打武关,进入咸阳。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韩王信跟随刘邦进入蜀,后一直跟随刘邦南征北战,项羽封的新韩王郑昌被汉军打败后,韩王信被刘邦封为新韩王。

为与淮阴侯韩信做区分,历史研究者通常称其为韩王信。

韩王信后来被刘邦改封到代地,在成为代王后一年,韩王信被匈奴兵马围困,韩王信为求自保,多次派人去匈奴求和,汉中央政府派兵来救韩王信,怀疑韩王信有二心,便申斥了韩王信。

韩王信曾在楚汉之争中投降过项羽,这回又多次遣使赴匈奴求和,足以证明革命立场不坚定,韩王信一顿思量后,害怕被中央政府诛杀,便投靠了匈奴。

在刘邦的眼里,韩王信就是个草包,军事才能远在樊哙、郦商等人之下,之所以被封王,无非是因为他有个当过王的爷爷。

刘邦亲率中央军奔赴代地收拾投靠了匈奴的韩王信,还想打草搂兔子,把接纳了草包的匈奴也一并给收拾了。

当时的刘邦,正处于人生巅峰,打败了中原上最厉害的霸主项羽,收拾了起兵造反的燕王臧荼,软禁了军事才能举世无双的淮阴侯韩信,这时候的刘邦,怎么会把匈奴放在眼里呢?

但刘邦毕竟是久经沙场考验的老革命,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一次次地派人去探匈奴的虚实,万万没想到,被刘邦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除了一个娄敬,都是酒囊饭袋,都没看出匈奴是在隐藏实力。

娄敬虽然看明白了,但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匈奴是在使诈,所以刘邦不相信娄敬的分析。

正处于人生巅峰的刘邦,率三十余万汉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刘邦所率领的先头部队是骑兵,行军速度远远快过后边的步兵,也快过灌婴的骑兵。刘邦和先头部队孤军深入,重了冒顿的埋伏,被困白登山,缺衣少粮的汉军大多冻伤了手指,战斗力急剧下降,刘邦只得采纳陈平的计策,向冒顿的阏氏行贿赂,加上援军及时赶到,方才逃过一劫。

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围。

但是,白登之围并不能说明刘邦军事指挥才能不及冒顿,而是战前汉军搜集情报的探子能力不足,没能获取准确翔实的情报,从而使刘邦粗心大意,陷入冒顿的包围圈。

从司马迁对这次汉匈战争的记载来看,实际上汉军和匈奴是打了个平手的,如果不是情报失误,未必会是平手。

汉不具备灭匈奴的军事实力。

假如刘邦当年派出的坛子能够搜集到准确的情报,或许刘邦能一鼓作气,打败冒顿,重创匈奴,就像当年的蒙恬那样,把匈奴打得往北跑,不敢轻易南下。

但历史不能假如,事实是,刘邦跟冒顿打了个平手,冒顿意识到,刘邦不是东胡王,没那么好惹,刘邦也认识到,打败匈奴的最佳时机已过,冒顿不会再次跟汉军大战。

咱话说回来,即便是刘邦当时不粗心大意,刘邦只带了三十多万的军队,还多是步兵,而冒顿有四十万军队,还都是精锐的骑兵,如此大的军事差距,刘邦怎么也不可能彻底灭了匈奴。

就算是派韩信上,韩信也没办法彻底灭了匈奴,顶多是重创匈奴而已。

换句话说,当时的汉政府,并不具备消灭匈奴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你换谁来统军,都白扯。

要知道,匈奴人跟当时的中原人大不同,匈奴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他们是天生的猎手和骑兵战士,匈奴人打仗,主要是骑兵作战,来如风去如风。

而中原人世代耕地,并不过多的蓄养马匹,更不会整天跑到马背上去玩,因此,中原人组成的军队,大多是步兵多而骑兵少,中原人打仗,主要是攻城和守城。

匈奴人没有城郭,中原人的攻城之法,到匈奴人的领地上根本就无法施展。

茫茫草原,没有城郭,中原士兵也没法短时间内建造城郭或城墙防御匈奴人的进攻,所以中原人擅长的守城之法,也是无法施展。

更糟糕的是,匈奴人骑马,来去如风,他们偷袭你的时候,是说来就来,他们逃跑的时候,是要多快有多快,中原人凭借两条腿,根本撵不上匈奴人。

面对这些军事难题,唯一的军事解决之法,便是蓄养大量的马匹、训练大量的骑兵,跟匈奴人硬碰硬,而这种办法,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是要倾全国之力才能办到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国力,什么样的将军都白扯。

为什么说要倾全国之力才能办到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匈奴人从越过长城,到中原烧杀抢掠吗?因为匈奴人不种地!

匈奴人养马,养一匹马所需要的土地,据钱穆考证,可供农耕社会养二十五个壮劳力!但一匹马产的奶和肉,养不了一个匈奴人!

所以,匈奴人守着那么大的一片草原,却人丁稀少。匈奴人一旦遇到灾荒年,马没草吃,人便没食物吃,只要冒着生命危险到中原抢粮食!

如果中原人也蓄养大量的马匹,就需要大量的牧场,就会出现马匹挤压人类生存空间的事出现。所以,只有倾全国之力才能办到。

这也是刘邦在临死前回到故乡时高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原因。

刘邦不放心韩信再一次统兵。

好了,说完客观原因,咱们再说说主观原因。

熟悉楚汉历史的读者一定明白,刘邦与韩信之间,并没有他们对外宣称的那般君臣和谐。

在整个楚汉之争中,韩信多次置刘邦的安危于不顾,或是不派兵增援,或是跟刘邦讨价还价,或是暗示刘邦得给好处。

刘邦在成皋被围之时,韩信和张耳在赵地,假装不知道刘邦那边战事吃紧,不予派兵增援,刘邦只好和夏侯婴偷偷潜入韩信军中,夺取韩信的军队。

韩信率军打下齐国,一边朝刘邦要援军,一边朝刘邦要假王,刘邦没有办法,只好听张良和陈平的建议,封韩信为真齐王。

刘邦跟项羽决战,在固陵附近附近失利,韩信却作壁上观。刘邦没有办法,只要听从张良和陈平的建议,许诺韩信更多更广的封地,韩信才携30万军队倾巢而出。

项羽在乌江自刎后,刘邦便夺去了韩信的军队,把韩信改封为楚王。

刘邦为啥要这么做?傻子都看得出来,韩信一次次地置刘邦的安危于不顾,大有拥兵自重之嫌,所以刘邦不放心。

后来,韩信还是楚王的时候,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采纳了陈平的建议,诱捕了韩信,韩信被带到京城后,被改封为淮阴侯,实际上相当于被软禁了起来,彻底失去了兵权。

刘邦对韩信动了两次手,才把韩信的军权给拿掉,怎么可能再次给予韩信军权呢?




遥望燕园

这是一段容易搞糊涂的历史,史书上明明写着刘邦派韩信监视匈奴,并与匈奴交战的历史!为什么呢?请看我逐一分解:

韩信抗匈奴

史书上记载,刘邦击败项羽后,就将韩信封在马邑,建立韩国用来监视北方的匈奴。后来匈奴南下围困马邑,韩信几次向刘邦求救,但是刘邦并不信任韩信,并派使节斥责。韩信心生恐惧害怕被杀,所以就投降了匈奴。

后来刘邦知道韩信投降后就派兵北上讨伐,战胜了韩信,韩信逃入匈奴军中。刘邦想乘势击败匈奴,结果因为大意被匈奴围困在白登。与匈奴签下秘密的城下之盟后,狼狈逃窜回国。

这就是韩信、匈奴、刘邦之间的瓜葛。但是这里的韩信是韩王信,是韩襄王的后代,并不是汉初三杰的那个韩信,只不过是同名而已

。我相信,题主所谓的韩信所指的肯定不是韩王信,而是那位军事奇才。只不过他们是同一时间点上的人物,我必须说清楚。

韩信为什么不去抵抗匈奴

从时间上我们发现,刘邦北伐匈奴之前已经把韩信给拿下了。从楚王降到淮阴侯。这个时候韩信已经是一个被软禁的状态,根本不可能让他去率领大军与匈奴交战。这里有两个最大的因素。

  1. 拿下韩信在前,面临匈奴的威胁在后。在时间上是不成立的。

  2. 刘邦拿下韩信本来就是忌惮他的军事才能而不是什么莫须有的谋反之说。当还有项羽这个头号敌人存在的时候,还要利用韩信的时候,他还有统领大军的可能,但是一旦大敌去除,韩信就不可能还有接触兵权的机会,更不会让他去打匈奴。这无异于放虎归山。

  3. 刘邦的年龄问题。刘邦于高龄起兵,当皇帝时已经五十多岁了,在那个年代里已经算是高龄了。随时都可能挂掉。像韩信这样的能人,自己都没把握能够控制,万一挂掉,就更没有人可以控制了。所以必须及时除掉。匈奴不过是外患,贪图的是钱财。

所以从这几点上分析,刘邦是不可能让韩信去抵抗匈奴的,即使自己送钱送地送人,总比送掉自己的王朝要好。

从这一点上来说,刘邦的确是个小人。

韩信能不能打赢匈奴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虽然他的军事策略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险,但是却处处用到了点子上。而当时的匈奴单于冒顿也是一位雄主,杀了父亲,吞并了周围众多小国,正是兵锋正胜之时。如果双方交战,还真的是难以定夺。


但是从韩信的历次战役来看,我认为韩信战胜匈奴的概率很大。即使是刘邦与之交战也有很大的胜率,只不过刘邦太过于轻敌,导致了自己的大败。而匈奴被始皇帝击败后也才过了一代,中原的威慑仍在。要不是刘邦败的太难看,匈奴还真的不敢同中原大规模打仗。所以韩信可以大概率战胜匈奴。

大家对这个回答满意吗?有关韩信和刘邦,欢迎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