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为什么很少使用冲锋枪?

自食其果

  军事爱好者最爱讨论的话题,就是谁强谁弱。而一讨论这个,往往就流于一种狭隘的领域内比较,最常见的就是以武器先进与否,或者它的反方面,战斗意志层面的高低。而强弱其实是非常全面的综合实力的较量。哪一方面都可以转化成战斗力,成为决定强弱的重要因素。

  

  【日军最强大时,陆军也落后时代几十年,这是它的体制注定无法超越的】

  日军到底是一支强大的军队,还是一支弱小的军队。恐怕是深受其辱的中国人永恒关心的话题。世人往往被二战时期日军那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劲头所唬住,觉得它们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强军,可惜武器太差了。

  

  

  【日军的辎重部队主要是靠骡马】

  于是就一直充斥着一种非常荒诞的“假如式”论点:假如日军有了美军的装备,会如何如何?(同样还有其他各种这种奇谈怪论)。

  

  

  

  【日本陆军最强大的时期也基本只能达到西方国家一战时期的战略战术和武器水平】

  之所以说这是非常无聊的扯淡论点,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一个道理:种什么种子,只能结什么果,不可能一颗秧结几样果!

  

  【受武士道残余精神的影响,日本军方对刺刀的偏爱简直到了变态的地步,连冲锋枪和99式仿捷克轻机枪也都装上了刺刀】

  日本所谓的“勇敢”就是一种贫瘠、恶劣的土壤里,撒下饱含愚昧、专治、野蛮等等基因的种子,结成的“硕果”。而美国的优良装备则是另一种土壤,另一种种子、以及另一种培育方式,所产生的果实。二者不可能兼得!

  

  【最怪胎的冲锋枪使用方式】

  想让自己的军队成为日军那样的“大无畏”的魔鬼军队,只能牺牲掉一切人性的、科学的品质才行。所以,二战日本的所谓“强项”,其实就是一种可怕的“短板”。这一点它们比德国还要不及!它注定就是一个“头重脚轻”的畸形怪胎!二战前的日本,落后野蛮的文化传统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具备美国式的高度工业化所具有的生产力和无穷无尽的科学研发力。

  

  【射程近威力小的冲锋枪却当轻机枪用,金贵的很,日军的小家子气,即舍不得用,也不会用,跃然纸上】

  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时,日本《朝日新闻》曾广泛在民间征稿,勾起日本全民性的对二战的回忆和评价。虽然整体上没有多少对自己侵略性的反省,但众口一词的,都提到日本的贫穷艰苦和对全民拼尽全力还是失败的无奈认命。其中就有一个担任后勤运输的老兵,对“假如日军火力再强大些是否会打赢”论点的驳斥,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不是一致认为日军输在火力不够强大吗,那么且不要假象日本拥有更多火力强大的重型武器,单单假设日军仅仅增加大量冲锋枪。就会增大数倍的后勤压力,二战后期日军用一发一中的步枪支撑战局,就已经往往要累死无数军马军夫。如果是大量配备百发一中的武器,那么就算把辎重部队都累死,也无法保障前线。结果就是,用步枪还能支撑几个月的,用冲锋枪恐怕几天就完蛋了!日本灭亡的更早!


战争史

美军一个步兵师其实只有几十把到100多把冲锋枪,美军其实是很少装备冲锋枪的。在德军也只有步兵班长、炮兵班长这样的人才配备冲锋枪。

真正冲锋枪普遍装备的只有苏军,其他国家正规军大部分都是把冲锋枪给班长、非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使用。另外就是非正规部队冲锋枪多,比如英国本土防卫军,德军那些紧急动员师。

在太平洋战场也没有发生过美军成千上万冲锋枪打的日军遍地倒的画面。美军战斗兵都是M-1半自动步枪,班长和非战斗人员是M-1卡宾枪,冲锋枪数量其实极少,1个师就几十把到100多把。

在太平洋的美军都是绝对优势兵力,和海空大军围攻1个小岛。日军不用冲锋枪很正常,面对有战机和坦克掩护的大批美国陆军,还有射速极快,威力又大的M-1半自动步枪,日军不可能傻的跑到50米距离拿冲锋枪扫射美军。

通常是在远距离躲在地洞里使用步枪进行精确射击,不仅能杀伤美军,还能拖延时间。比如硫磺岛元山机场,日军第145联队如果都是精确射程50米的冲锋枪1天就全灭了,美军在硫磺岛砸了几万吨炮弹炸弹,战列舰直接抵近轰击。日军就是依靠地洞、地道和坑道,采用远距离精确射击才抗住将近1个月。

其实就是远距离射杀美军步兵,美军步兵一旦被精确射击打退,美军坦克和推土机就不敢单独上前,单独坦克上前会遭遇日军的反坦克爆破手袭击。坦克推土机一旦靠近,日军地堡就完蛋了,跑不掉。

我军回忆录说过,日军在炮楼都是相隔200-300米步枪就射击,尽量不让人靠近,特别是爆破手,一旦靠近了各种炸药包就上来了,根本守不住。


深度军事

以史为鉴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日本陆军资源不足


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在二战中最大的对手是日本海军。反之亦然。

日本钢铁等战略资源都被海军抢去造战舰了,陆军资源不足,当然没法大量制造自动武器。

二,日本武士道精神使然


日本人向来崇尚武士道精神,因此在练兵的时候经常严格要求士兵,训练白刃刺杀等战术,殴打体罚非常常见。

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中,日本士兵单兵作战能力相当之高。早期的中国士兵不论在体力、枪法、拼刺刀、团队作战全面处于下风。

得益于一战时期战胜了俄国,日本人认为传统武士道精神依然是战场上不可或缺的利器。

三,对手太弱,不值得


抗战时期,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战略战术还局限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对手根本不是现代化之后日本陆军的对手。

因此经常出现几个日本士兵就可以占领一座县城的荒唐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陆军觉得现有装备已经足够,根本也没有精力去考虑自动武器的事情了。

为当年以血肉之躯阻挡日本侵略者步伐的壮士们致敬!


以史为鉴

其实电影电视里很多人端着冲锋枪射击是假象;不光是日本啊,二战中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冲锋枪也大多班长用,其余人都是步枪为主;大量使用冲锋枪的只有苏军,由于前期正规军大规模损失和被俘,后期培训士兵冲锋枪更易上手,不需要精确瞄准。







所以为什么少,因为对日本来讲冲锋枪本就不是步兵的主力武器(步枪才是),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日本陆军。然后才是资源匮乏,思维保守等原因。(冲锋枪虽然耗费子弹多,但是日本怎么也算工业国家,还是负担的起的)而思维保守的根源又在于资源和产能的严重不足。



下面介绍下日本的百式冲锋枪:百式冲锋枪为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唯一量产的冲锋枪。昭和5年,也就是1930年(之前1927年有试制),日本陆军将研发冲锋枪的工作全交由南部枪械制造所进行,并决定子弹规格使用与十四年式手枪相同的8毫米南部子弹。试制人员将其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其弹匣可放50发子弹,弹匣呈弧线形。最后该枪于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纪年2600年,所以起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于1941年2月起装备部队。


李三万的三万里

二战期间,苏军的各种自动枪械,其数量之多,只能用这一个词儿来形容:泛滥到人手一支。与苏联红军和德国军队拥有上百万挺冲锋枪,并将冲锋枪作为班组重要近距离支援火力不同

日军在二战时期很少使用冲锋枪。日本在二战期间唯一批量生产的冲锋枪,是百式冲锋枪,不过产量也不多,只有大约一万支多一点点。

首先,日本人普遍认为单发栓动步枪是步兵作战的主力武器。尽管冲锋枪的火力猛烈,但很多日本高级军官认为,百发百中的单发步枪,要比百发一中的冲锋枪好用的多,因此冲锋枪被日军长期否决。

其次,由于日军相当注重精确射击训练,士兵的单兵战术能力强,抗日战争前期又因为日军节节胜利,过于自大,认为日本的三八式步枪、歪把子机枪、掷弹筒等步兵武器组合,是全世界最先进、最有日本特色、最适合日军作战的,无须任何改变。正是由于上述心理,日本在发展速射武器尤其是冲锋枪的事业上十分漫不经心。

第三,日军在步兵支援火力领域却有几样相当不错的武器,那就是掷弹筒和92式步兵炮,掷弹筒是日军步兵分队最基层的支援火力,重要性甚至超过步枪。92式步兵炮的重量只有200公斤,三个人背着走。其设计思想甚至影响了一整代中国兵工专家。

第四,日本的弹药工业极度落后,产能严重不足。1941年日军生产子弹4.9亿发,这个生产量只有苏军的十二分之一,更何况此后几年日本枪弹年产更是连年下挫。从1941年开始,日军弹药已经做不到足额供给了。大量使用自动武器,导致弹药消耗极为可观,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每年在步兵武器枪弹一项上,就要消耗60亿发枪弹。

第五,日本对降低轻武器和弹药生产成本的认识不足。二战开始以后,美英苏德等军事强国纷纷采用新技术,力图降低步兵武器和弹药的成本,而且收效显著。轻武器生产经历了一次革命性变革。以冲压工艺为代表的新一代机加工技术被引入枪械生产,大幅度提高了枪械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MG42通用机枪的造价只有马克沁重机枪的五分之一,一支MP40冲锋枪的造价只有20美元。而日本的百式冲锋枪造价高达200美元。再例如英国的司登冲锋枪,是为大规模战争设计的,制造起来省工省料,成本非常低,一支枪造价仅仅9美元,因其简陋无比,全枪最值钱的部分就是一根枪管,被起了个“管子工”的绰号。

第六,日本人对冲锋枪有不切实际的战术要求。他们希望冲锋枪能够部分替代机枪的作用,所以他们给百式冲锋枪还加上了两脚架,以及刺刀(反正本子连机枪上都有刺刀座)来说,这两样附件是百式冲锋枪上最奇葩的设计,充分表明了日本人对冲锋枪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短机关枪”上,并没有认识到冲锋枪是一种突击兵器。在些指导思想下,日本冲锋枪变成了一种加工精细、成本高昂的武器。这和冲锋枪在二战中的定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工业与后勤的局限性使日军不可能大量装备自动枪械。步兵火力的不足促使日军转向以“精神力量”克敌制胜,也就是端着刺刀冲上去,猪突猛进。


科罗廖夫

很多人都认为日本工业规模有限、工业资源稀缺,导致军队不愿意装备弹药消耗量极大的“冲锋枪”,其实这是有一定误解的。我们都太小看日本这个国家称霸世界的野心了,为了打造强大的海军舰队,在和平时期日本可以将年收入的40%投入军费,要知道日本当时还有很多“浪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1937年在中国战场遇到国民党空军顽强抵抗后下定决心发展航空工业,到1941年日本的零式战机、99式鱼雷轰炸机、97式俯冲轰炸机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说明日本军事工业的战争潜力是非常强大的,至少不会被子弹不足的问题限制想象力。

还有一点必须之初,都说改变制式子弹会妨碍弹药企业的生产,很多国家都因为突击步枪不能使用大量贮存的制式子弹而放弃,但是日本在1937年还是研发使用7.7mm枪弹的99式步枪和99是轻机枪,将之前装备的38式步枪和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歪把子)逐渐淘汰,日本军方敢在中日战争期间改变制式子弹规格,足以说明它的弹药生产工业规模和质量足以承担冲锋枪的需要。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迟迟不肯大规模装备冲锋枪呢?其实还是战争经验问题。

德国没有一战堑壕战的经验就不可能想起来研发MP-18冲锋枪,而在研发冲锋枪之前德国人还有研制冲锋手枪的经验(就是大家熟悉的驳壳枪),日本也是一样经过日俄战争之后陆军几十年没打过仗,对手中的38式步枪有一种痴迷一样的惰性,导致其制式步枪直到1937年才开始小范围换装。而中国战场上日军遇到的对手有限,只有使用7.62mm的中正式、毛瑟式让日本找到了老师,这才催生出99式步枪。大家不要被抗日神剧中中国军队大量装备的冲锋枪欺骗,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说日本人打不起冲锋枪子弹,那时候的中国更打不起。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抗日战场在1941年之前根本就没有大规模出现过冲锋枪。看过大片《八路军》的观众肯定注意过阎锡山处死一个五台人汉奸的过程,阎老西使用的是英国司登冲锋枪,这款抢在1940年敦刻尔克撤退后才开始大批量生产,出口到中国更是猴半年马月了。而阎锡山趁着中央军血战苍云岭奔袭太远发生在1938年左右,典型的时空穿越啊。


利刃军事

主要是因为日本的资源匮乏,缺少铁矿铜矿,因此十分珍惜子弹,甚至花大力气去训练射击和拼刺刀。

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步枪的年生产能力不足五千支,而我国的满负荷年生能力为十万支。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语。后来日本战争的武器补给,完全依赖于缴获的沈阳兵工厂。且不说年生产能力,先看一下武器收缴清单,就感觉“悲剧”了。

步枪约15万支,子弹约3百万发,迫击炮约6百门,炮弹约40万发,山、野、重炮约250门,炮弹约10万发,火药约40万磅。“

还有当时先进的飞机二百多架以及配件无数,这些武器差不多能顶得上当时日本陆军全部的军火家底了。更让人丧气的是,好端端的兵工厂,也落入了日军手中,这为日军以后的侵华战争,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再来看看日本的豆式坦克,萌萌哒特像一个儿童玩具,据说高大的俄国人根本就钻不进去。以致于俄国在与日本坦克交手时,居然不屑于浪费炮弹,直接开上去把日本坦克撞翻在地。


资源的限制,又加上国力不強盛,逼迫日军学会了精打细算过日子,不肯多浪费一点点资源。在航母大比拼时代,日本终于输给了财大气粗且资源丰富的美国。


因此日本败给苏联一点儿也不冤,当日本兵端着步枪进攻的时侯,波波沙冲锋枪的子弹迎面泼来。苏联士兵的子弹不限量,可以很任性的打,火力远远超过三八大盖。

日本兵缺少的并非只是冲锋枪,而是资源,这也许是它在二战以前,必须要依靠侵略才能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春风化雨雨过无痕

我是走心的推荐,二战中日军始终对冲锋枪(百式冲锋枪)抱有成见:

1、冲锋枪不符合其“武士道”精神,日军崇尚拼刺刀体现士兵武士精神,甚至为百式冲锋枪安装了刺刀(当时日军独创),导致百式冲锋枪操作极为不便;而日军拼刺刀时-独有的退子弹习惯,以及百式冲锋枪过短的枪身,导致部分日军拼刺刀时,不惜扔掉火力强大的冲锋枪,反而捡起三八大盖战斗


2、冲锋枪制作工艺要求太高,甚至有一把百式抵消十把三八大盖的说法,并且消耗子弹过多,会造成军工生产压力过大。

3、冲锋枪射速过快,与日军训练大纲“一枪一命”相悖,无法日军士兵精湛的枪法,往往一弹夹子弹都无法有效杀伤敌人。

4、主要装备百式冲锋枪的日军主要驻扎外海各岛屿,战争后期其补给线被切断,仅生产3万余只的百式冲锋枪大部分遗留本土,日军妄图装备一批“神风女子敢死队”,用于近身突击进攻的美军。

以下影片是专门培训女敢死队员教练短片-敬请关注,更多有趣的战史为您展现。\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c2b0007abbfdbead861\

走心的推荐

一。和日军的作战理念有关。

日军崇尚式武士道精神,而且自恃拼刺技术高超,在与前苏联红军还有美最初的白刃格斗中都曾经占过便宜。日军的三八式步枪由于很长,弹道稳定,加上日军士兵枪打得很准,夜间那也是百米外打香火头的。

二。和日军使用步枪的传统有关。

一战时日军用了步枪战果不错,于是就沿续了下来。当时冲锋枪还未普及,在二战时他们是在和美国与苏联的作战中才发冲锋枪威力很大的,但想再换已来不及了,这点可以看作日本人的刚愎自用。

三。和日本资源缺少有关。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打到武汉会战时,国内军用物资便已见紧张了,让他们象美军那样用汤普森冲锋枪或者象苏联那样用波波沙,他们子弹供应肯定成问题。

四。和日军的对手有关。

二战中从1931九一八事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的这十一年间,日军的对手只是中国军队。

不可否认对手很弱,让他们没有改善武器性能的迫切需要。

日军的三八式步枪在与中国中正式步枪和汉阳造的对决中占尽了便宜,比如打得准,拼刺枪身长。所以日军便以为他们的步枪天下第一了,便以步枪为主了,日军的百式冲锋枪也只装备了极少的部队。


我是老哲




日本人主要不用冲锋枪的原因主要要分几点来看和破析。

一,日本是个弹丸小国,资源是相当缺乏,比如制造枪枝和子弹的钢铜材,主要靠霸占中国东三省地方的铁路以及内地的各种刚需用品运回日本本土加以分类制造各种军用品,但是每天要消耗的比例又要远大于掠夺,子弹用铜,枪枝用钢,无法提供、如果装备起来的百式冲锋枪全自动的大额用弹,所以仍杯水车薪 。

二,日本在二战生产过如:百式(100式)冲锋枪的其他三个型号的全自动武器,但是在综合性能上质量和精度都是极差的,而且射程又近,比如百式冲锋枪最大射程仅在(100-150)米之间,虽然说是全自动,但是在持续火力上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必竟偶然相逢的遭遇战是较少的,在贴身近战好象冲锋枪也难发挥其重要作用,军佐们和上层的军事领导或军事专家认为百式等自动武器没有三八大盖的中远程精度,三八步枪而且肉搏时又可以安装刺刀进行刺挑杀,在子弹上又不会大量的浪费掉宝贵的子弹,所以军方是第一个反对陆军装备此自动武器。

三,生产量太少,总共连样枪生产了一百枝在日本海军和炮兵以及宪兵部队中试装配,但是也没有反馈回百式冲锋枪的眀显优势,再加上二战后期日本老百姓都在敲锅砸窗的上缴这些所谓的金融废铁,用来满足军工制造单位的需求,金属严重缺乏,所以日本军部很快就否决了改用冲锋枪大量装备前线士兵的计划,再说有这个计划也是纸上谈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这个就是在二战中日本人很少使用冲锋枪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习惯遗传到了现今的军队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