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天下的父母没有一个不想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但很多父母因为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密码,很多时候在不知不觉中遏制了孩子的潜在发展。

我们有多少父母,以“爱”的名义,无意中伤害了那些脆弱的心灵!

我们来看看哪些爱,给孩子内心带来了伤害:

1. 公式化的爱

一般人很难通过自己创造出这种假爱的模式,多数是受一些文艺作品的影响,加上家长自己的想象,酝酿出一种概念式的爱。

一般这样的母亲都由于对自身隐藏的某些习性不认可或感到恐惧,认为自己心力不足,没有力量再去爱孩子,而用一种公式化的爱来驱逐自己的恐惧,使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在爱孩子了。

比如成天忙碌的妈妈,因为没有更多的心力和时间给孩子而感觉到愧疚,于是决定每天拿10分钟陪孩子玩,但10分钟一到立刻结束,这会让孩子非常失落。

2. 求助型的爱

自己从小被娇生惯养长大的,或者家庭状况非常糟糕,使得自己惧怕面对任何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在内心很希望有人替自己去抵挡一切并把自己保护起来。

这些希望受到保护的欲望会转化为对孩子的行为,把自己得不到的那种爱给了孩子,把自己需要孩子当成孩子需要自己,他们非常紧张,会假定孩子有许多承受不了的事情,忍受不了孩子有任何烦恼和不良情绪。

当家长把这种软弱无力传导给孩子,孩子也会感到自己没有力量,于是害怕离开成人,不肯走向独立。

作为父母,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3. 焦虑型的爱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焦虑的人,当有孩子后就将焦虑源转到孩子身上,不停地在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上寻找可焦虑的事情,不断要求别人和孩子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某些状态,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

焦虑型的家长使身边所有人都紧张,这种紧张氛围无疑会造成孩子的焦虑,这种焦虑会埋藏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不被发现,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消耗掉孩子的心理,使孩子成为一个不被群体接纳并且脾气怪异的受害者,给孩子的一生都带来痛苦。

4. 仆人型的爱

这种家长心中有一种模糊的爱的感觉,感觉要像对上帝那样对待孩子就行了,他们把爱给理想化了。在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或者有任何要求的时候,都以一种谨小慎微的态度和卑躬屈膝的方式来满足孩子。

这种爱,没有分寸,会给孩子造成只要别人顺应自己,自己无须顺应别人的错误意识,最终使孩子不能成长起他的利他精神,无法关怀别人,也无法与别人很好地相处。

作为父母,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5. 偏执袒护型的爱

这样的家长,他们认为爱就意味着成天围着自己的孩子转。他们始终在孩子附近,稍有点事情,马上就飞过去救火。他们一点都受不了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和必须要经历的困难,因此见不得孩子“受苦”,只要孩子一哭,无论是什么事情他们便立即妥协,就此作罢。

本来孩子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家长总是取而代之,孩子便停留在依赖家长的状态上。这样的孩子,依赖性很强,做事情会轻易放弃,没有信心,为隐藏自己的这些问题,常会表现出自夸或是无视别人的情况。

6. 过度保护型的爱

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种种危害,都在强化家长们过度保护孩子的态度。

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大部分是有许多焦虑的人,他们总是给孩子烙上事故或者事件危险性的印迹,孩子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充满危险性,除了家人,其他人都不能相信。对于危险信号总是很敏感,长大了哪怕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孩子也会紧张不安。

孩子需要我们正确的爱,正确的爱不是无条件的给予,而是无条件地接纳;正确的爱不是一种感觉,而是一种行动,来自对孩子的理解。

教育子女没有捷径,不能速成,唯有耐心引导。

作为父母,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