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眼前的一幕讓專家們震驚!

包拯是我國古代有名的大清官,他斷案如神、不畏權貴,為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因此他在民間聲望很高,千百年來世代傳頌。然而,這樣一位為民做主的好官,他的遺骨卻四處流浪不得安葬,令人嘆息。

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眼前的一幕讓專家們震驚!

由於包拯生前剛正不阿、執法如山,得罪了不少高官權貴,許多地痞惡霸莫不想對他挫骨揚灰而後快。為了保護包拯遺骨,他的家人做了21口一模一樣的棺材,從七座城門同時運出,讓人真假難辨,此舉也是迫不得已。

1973年,合肥市要在包拯墓所在處修建石灰窯,要將包拯按無主墳墓遷走。為了保護這位忠臣遺骨,專家們自發地對包拯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歪打正著下,終於在大大小小的墓葬中找到了包拯埋骨之處。但是,當他們打開包拯墓後,裡面的情形令人大吃一驚。

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眼前的一幕讓專家們震驚!

墓中的一口金絲楠木棺材中,散亂地分佈著許多骸骨,殘缺不全,不成人形,殘存的墓誌銘表明,這裡顯然不是原葬墓。專家們小心地將碎骨收集起來,化驗結果顯示骸骨主人是一位40歲以上的男子,基本上可以認定為包拯遺骨。

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眼前的一幕讓專家們震驚!

幾經周折,專家們找到了包拯原葬墓,發現已遭到嚴重破壞。盜墓界雖有不盜包拯墓的不成文規矩,但包拯墓仍被以大揭頂方式徹底破壞,連鋪地的磚都不放過,更不用說屍骨了。這顯然不是普通的盜墓,而是純粹的洩憤。一代清官落得如此下場,聞者為之落淚。

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眼前的一幕讓專家們震驚!

事情遠遠沒有結束,當包氏後人將包拯屍骨運回家鄉大包村時,公社主任以“人民的土地不能讓封建社會的孝子賢孫抹黑”為由,拒絕讓包拯遺骨入土。無奈之下,包氏後人只得將包拯遺骨偷偷下葬。

1986年,政府決定重修包拯墓,大力尋找包拯遺骨。但是當年的包氏後人已經去世,下葬之地無從得知,想來是不願讓祖宗遺骨再次飄零。

第一大清官包拯墓被挖開,眼前的一幕讓專家們震驚!

所幸的是,當年的專家還保存了34塊用於化驗的遺骨。包拯墓建成後,這些遺骨也被下葬,聊以慰藉。但是一代清官包拯,死後竟然不得安息,數次易地,連屍骨都不能保全,聞之令人嘆息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