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美国学校里有个家长会组织叫PTA(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家长老师协会),加入后平时学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会给PTA里的家长群发邮件,如果时间正好合适,可以应约到学校里当义工。自打逃逃在美国上小学之后,我一直就是PTA里的一员,其中最感兴趣的义工项目就是去学校帮老师准备课堂教学材料。

美国小学没有统一教材,或者说他们的教材很多,老师的自由度比较大。他们可以在指定的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喜好,还有班上孩子们的特点,从不同的教材中抽取材料来进行教学。所以通常备课期间会有很多打印、剪贴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往往会由PTA的义工家长协助老师来完成。除了帮老师减轻负担外,这个工作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不仅可以了解到自己孩子班上的学习情况,还能对整个学校各个年级每位老师的教学风格和内容有所了解,我平时和大家分享的不少美国课堂的实践和材料,源头就在这里。

上周五有个空档,正好收到逃逃学校征集义工家长的通知邮件,帮一年级英文老师准备课堂材料,于是欣然前往。一年级孩子的东西都比较简单,大多数是自然拼读要用到的字母组合卡片,还有一些常用高频词的闪卡等。除此之外,几份演讲课上孩子们要用到的资料引起义工家长们的注意。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一起当义工的一位三年级家长说起,这张图非常好,当年帮了她家那位腼腆害羞的女儿不少忙。女儿挺喜欢阅读,知识面也广,但就是平时不大爱讲话,偶尔课堂上要讲几句的时候总是非常紧张,支支吾吾东一句西一句的没有重点也没有逻辑。后来有段时间她发现班上的演讲课开始用这个Can/Have/Are Chart,于是也尝试着在家里让她练习,渐渐地,讲清楚一件事物,或者总结绘本内容对女儿来说不那么困难了,在课堂上也越来越踊跃发言。

这位家长的分享让当时在场的不少家长都纷纷回忆起孩子小时候那些腼腆害羞的往事。的确,可能大家印象中美国孩子能说会道,善于表达,也敢于做公众演讲,可这些其实都是从小一点一点培养起来的。美国课堂中老师会用很多小工具来帮助他们,这些工具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往往有神奇的作用,也许就是帮助孩子从不爱表达到喜欢上表达的分水岭,比如这个Can/Have/Are Chart。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熟悉思维导图的家长应该看出来了,这不就是Thinking Maps八大图中的Tree Map树型图吗?对,不过它有三个固定的分组,分别对应着三个英文单词,Can(能干什么),Have(拥有什么)、Are(是什么),所以在教学上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Can/Have/Are Chart。

这个由思维导图中的树型图和三个英文单词组成的小工具,帮孩子克服了公众讲话中的三个大挑战。

01 不知道该讲什么

当孩子站起来要发言时,其实最大一个挑战就是不知道该讲什么,一片茫然地尴尬了几秒之后,这时如果听众中稍微有不满的表情或任何不屑的声音时,他就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越发不知道自己该讲什么,也越发紧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老师在使用Can/Have/Are 图时,会把它做成一张大大的海报贴在教室里,类似我们大人做演讲一样,有个PPT对照着总比干讲心里要感觉踏实些,因为要讲什么都在PPT里,不会因为一时紧张而忘掉。比如刚读了关于蝙蝠的绘本,或者学习了蝙蝠的特性后,老师会请孩子一一给大家介绍他眼中的蝙蝠。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有了这张图,孩子就心里有数了,噢,我要讲蝙蝠,讲它能干嘛,它有什么,它是什么,有了“靶子”,也就有的放矢,有话可说了。

02 不知道该怎么讲

清楚了该讲什么之后,遇到的第二个难题就是“该怎么讲”。为了降低难度,老师一开始会让孩子把自己想到的关键词写在便签条上。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而且,为了把演讲这件事做得更好玩,更吸引孩子,老师通常还会把树型图转换成更可爱的形象,然后,让孩子把准备好的关键词分别贴在Can、Have和Are这三个分类里。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这样,当孩子开始讲的时候,就能对照着自己贴上去的词汇,不会有“不知道该怎么讲”的尴尬了。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另外,大家留意到了吗?三个词Can, Have,Are是帮助孩子组织句子的关键。

当孩子准备了很多素材,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凑成完整的句子时,这三个词能给他们提示,让表达更加流畅。

比如,孩子看到放在“Have”这个分类下面的词汇,就可以说“蝙蝠有翅膀,有爪子,还有尾巴……”;看到放在“Are”分类下面的词汇就知道表示蝙蝠的特性,因为有备而来心里不慌,讲的途中还可以做些灵活的小变化,不一定老用“蝙蝠是…..”的句式,比如讲到“ugly”和“beautiful”时,可以讲“有些人觉得蝙蝠很丑,可有些人却觉得它蛮漂亮的”。当讲出这种有点儿小变化、更加生动的句子后,孩子自然也会越来越有自信。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03 不知道怎样才算讲完

这点其实是针对那种“话痨”孩子,不是没话可讲,而是太多话可讲,但是漫无边际地瞎扯,跟主题关系不大。那么,这个工具就等于给了他一个界限,让孩子知道,目前只限于跟主题相关的这3个分组,讲完就OK了。

当然,以上这些练习都非常纯熟之后,老师则会要求孩子们抛开那些事先准备好的便签条,只用一个Can/Have/Are的大框架作为提示就好。而更加熟练之后,这个工具也不需要了,孩子可以按照已经存在脑海里的这个模式来“脱稿”演讲。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Can/Have/Are Chart的应用非常广泛,基本上所有美国一年级孩子都使用过。在他们学习各种动物时,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学习各种植物时,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学习各种职业时,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当每次要过节时,比如感恩节用它来描述火鸡,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圣诞节用它来描述麋鹿,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用它来描述自己最亲近的人……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大家会不会有疑问,长期用这个工具的话,孩子的思维会不会变得僵化?描述一个事物就只会从Can/Have/Are这几方面来组织语言?

答案是不会的,美国课堂上的很多小工具主要在于培养孩子思考问题的思路,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这个用树型图组织的Can/Have/Are Chart就是让孩子学会分门别类,分组去思考问题。在Can/Have/Are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变种。

比如当孩子们讨论一个Leader领导有什么特质时,从Leader 会”怎么做(act)”、”怎么说(say)”、”怎么想(think)”这三方面去阐述更合适。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比如读完了一本关于马丁路德金的书,可以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was)”、“他有怎样的情怀(had)”、“他想要达到怎样的目标(wanted)”这三方面来思考和描述。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学习了林肯总统的生平,则可以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was)”、“他喜欢做什么(liked)”、”他因…而出名(is known for)”来总结,讲给同学们听。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当然,分组也不限于3个,比如孩子用五个感官的感受来描述爆米花,就用了tastes(吃起来), smells(闻起来), looks(看起来), sounds(听起来), feels(摸起来)这5个分组。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思维导图在美国课堂上的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很多老师把它玩得很透,会在它的基础上衍生一些小工具,这个基于树型图的Can/Have/Are Chart就是其中之一。

树型图最重要的作用是Grouping,归类分组。不一定所有的事物都能分为固定的几类来描述,但当需要描述一件事物时,第一时间去思考能分成哪几类,从哪几方面、哪几个角度去描述它,然后再一个一个来丰富,这就是孩子能Get到最重要的思维。

咱们国内教育里对这种演讲思维的训练比较少,但各位爸爸妈妈完全可以陪孩子在家里做类似练习,一个小小的工具,也许就能打开孩子清晰而有条理的“话匣子”了呢^_^

1张图+3个词,让最腼腆的孩子也能自信演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