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逼人!80多歲老院士急了……

當前,我國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

形势逼人!80多岁老院士急了……

“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在近日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聾發聵,引人深思。

核心技術之痛

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大多依賴進口

中科院院士李依依已經80多歲了,依舊不知疲倦地帶領她的團隊攻堅克難。

“只要是需要轉動的器件,比如火電發動機、飛機發動機、飛機葉片等,都需要一個軸,大的軸有時七八米長。”在長期從事特種合金與工藝製備的研究過程中,李依依發現因為缺少核心技術,很多軸即便能造出來,但穩定性、可靠性相對較差,投入實際應用往往會因缺陷導致壽命嚴重縮短。

“自主創新是最核心的東西,國家要由大變強,沒有核心技術、關鍵技術不可能做到。想要自主創新,需要‘破’很多的東西。”李依依舉例說,比如三峽水輪機轉輪有400多噸重,以前全部依賴進口,不是不能做,而是做出來的轉輪性能不穩定。“三峽工程建設之初,26臺水輪機轉輪除了葉片和上冠,其餘全部來自國外。”

而這並非孤例。廣泛應用於機械驅動和大型電站的重型燃氣輪機(功率5萬千瓦以上),目前基本依賴進口;我國自主創新研發出世界首臺套雙動力電驅銑磨維護機器人裝備,但最核心部件銑刀仍需進口;我國儀器儀表產品總體技術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有10至15年的差距……

根據有關統計,一些行業的對外技術依存度超過50%。“核心技術依存度較高,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端設備、關鍵零部件和元器件、關鍵材料大多依賴進口。”在中國工程院重大諮詢項目成果《製造強國》一書中,戰略研究項目組如是列舉。

“在關係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真正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是買不來的,也是市場換不來的。”中科院院士、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說,北斗導航系統任何一個關鍵零部件都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和封鎖,即便願意斥巨資購買,國外也不會賣。

“科技創新主動權只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有可持續發展的資本。”楊元喜說。

基礎研究之憂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儘管有了長足進步,但仍是建設科技強國的“短板”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我們有太多切膚之痛,發人深省的現實背後是一系列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科技創新的源泉。實踐表明,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會帶來一系列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說,得益於量子力學的進步,原子能、半導體、激光、核磁共振、超導、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這些重大技術發明讓人類在能源、信息、材料和生命科學領域獲得了空前發展。“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無論如何都不過分。”

近年來我國基礎研究有了長足進步,但仍是建設科技強國的“短板”。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復生表示,以投入為例,發達國家基礎研究佔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例大約在15%至25%之間,我國基礎研究佔R&D的比例大約只是他們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歷史和科技發展表明,以基礎研究為重點的知識創新是一個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知識創新的突破,技術創新就不可能持續發展。沒有知識發現,技術發明就無從談起。”潘復生說。

這與楊元喜的看法不謀而合,“過去,我們利用後發優勢大量引進國外技術,實現了快速發展。如果現在繼續沿用這種思路,差距會越來越大”。在楊元喜看來,自主創新是新時代實現科技強國夢的唯一路徑。在原始創新中,基礎研究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但基礎研究投入多、週期長、見效慢,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評價機制等種種原因,如今長期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有一部分向技術創新轉移,這不利於建設創新型國家。

一些領域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高也有歷史的原因。“能源、材料和信息科學,這是當今核心技術的三大支撐。”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昌德說,這三大“支柱”中,能源和材料科學屬於傳統科學,主要涉及物理、化學、數學、生物學等傳統學科,在這方面國外已有數百年的發展歷史,我國基礎薄、底子弱,要想迎頭趕上還需時日。

“信息科學涉及的學科主要是計算機科學,在這方面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基本處於同步的水平。”龔昌德說。

科研環境之困

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科學家“鬆綁”,讓他們沉下心來做研究

如今,我國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建設現代化強國的要求還不相適應,科技創新水平與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還不相適應,科技成果的質量和效益與國家和人民的期待還不相適應,科技隊伍的水平和結構與科技創新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體制機制和文化與新時代科技創新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直言不諱。

“基礎研究屬於發明創造,靠行政規劃不會出來。因此要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科學家‘鬆綁’。”龔昌德表示。

“科學技術要支撐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就要直面這些挑戰,解決這些問題。”白春禮呼籲,廣大院士在解決這些重大問題中,要勇做科學技術的引領者、深化改革的促進者、創新發展的開拓者、科學文化的建設者,使院士群體真正成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帶頭人和先鋒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