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爆發,業務深融盒馬:大潤發如何成為阿里新零售的關鍵一步

2021年爆發,業務深融盒馬:大潤發如何成為阿里新零售的關鍵一步

黃明端對阿里入股之後大潤發的階段性改變,表示“超出預想”。

核心導讀:

1.黃明端認為大潤發改造成功的理由是什麼?

2.大潤發和盒馬之間,有哪些深度融合之處?

3.大潤發以什麼肩負行業數字化的關鍵一局?

6月12日,高鑫零售在港交所的總市值,突破1000億元港幣。資本市場給出加持的理由,來自前一天大潤發值此天貓618年中大促期間,對外公佈與阿里完成100家門店的數字化升級改造。

這比原來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於今年4月在杭州公佈的7月前完成改造的時間,還提前了一點時間。搶先要完成100家門店的改造,為的是搶在今年618檔期,和天貓一起“暢玩”618。

這是大潤發加入阿里陣營,首次參與阿里的年度級大促活動。2017年11月20日雙方在香港的簽約儀式,讓大潤發沒有參加一週前的雙11活動。

而100家大潤發門店的數字化改造交付,意味著全國的幾千萬消費者(以一個大潤發門店有效覆蓋周邊三公里30萬人口計算),在手機淘寶APP的“淘鮮達”入口,買到的超市商品,基本都來自大潤發。

同一時間的達達-京東到家CEO蒯佳祺,以內部信形式宣佈,他們要在618當日,聯合國內諸多大賣場和超市的零售商品牌,以10萬家門店的規模,完成單日衝擊1000萬訂單的目標。

按照黃明端公佈大潤發全國首店——上海閘北店高峰單日5000單(淘鮮達+大潤發優鮮),日常2000單的規模。大潤發100家門店的單店出貨量水平,應該大幅度優於京東到家。

但這並不影響今年的618,來自實體零售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打法,會特別好看。

剛好在天貓618期間完成的大潤發階段性新零售升級改造,其實並不完全服務於618。而在618的衝鋒表現,又是通過實現階段性升級改造,在618這個節點性大促考驗中,完成階段性的跨越式成長。

就像黃明端自己在股票衝破1000億大關的今天,對包括36k氪和《零售老闆內參》在內的媒體公佈的那樣:“大潤發和阿里巴巴正在一起塑造一個新零售時代”。

1

階段性成果:數字化升級100家門店

大潤發上海閘北店和楊浦店,是阿里入股之後,大潤發完成數字化升級的標杆門店。門店裡面,掛滿了“線上618,線下大潤發”的諧音標語吊牌,以及混合著大潤發傳統行銷(營銷)風格,以及天貓風格的海報。

閘北店部署著天貓網紅商品、天貓下凡、農村淘寶“淘鄉甜”、天貓進口等諸多商品貨架。這個店原本二樓的生鮮冷鏈倉庫,現在也全部改為全自動化的物流設備,極大的優化了淘鮮達流量入口的快銷標品、生鮮品的出貨能力。

楊浦店借鑑盒馬的懸掛鏈設備,擴大了該店在淘鮮達的生鮮出貨力。而在該店入口位置的智能母嬰區,也讓原本在大潤發僅佔業績零頭的母嬰商品銷售力,升級不少。

但這種在單店裡以單點形式的新零售資源部署,並不是100家門店數字化升級的全部。這些更多體現著測試、摸索任務的點狀亮點,更多像是在今年下半年開始,大潤發和阿里,以及盒馬一起,完成數字化升級的新零售2.0計劃。

當前100家店的階段性成果,來自盒馬ERP系統在大潤發100家店的切換,確保淘鮮達的及時履約交付能力。就像大潤發新零售事業部總經理吳春相所說的那樣:“現在大潤發門店,一天處理上千個線上訂單,不用增加人手也非常輕鬆”。

我們不斷的去理解新零售的兩個阿里官方定義:“大數據驅動人、貨、場的重構”;“傳統商業的數字化升級”。落地在大潤發目前的案例,就是消費者買得爽,零售商賣得爽。

實體零售業運營的基本法則:成本與效率,在新零售概念下,就是呈現“邊際遞增”效應的成本不增加,效率大增加。

從這個角度理解,阿里入股大潤發半年後,首次對外披露新零售合作進展,是成功的,是超出預期的。

2021年爆發,業務深融盒馬:大潤發如何成為阿里新零售的關鍵一步

圖為大潤發門店的懸掛鏈系統

消費者買的爽,則是阿里、盒馬和大潤發都期待的結果。現在的阿里會員和流量情況:會員數(淘寶、支付寶等)接近6億,通過阿里流量(優酷、UC等)觸達的用戶數超過9億,基本上已接近中國互聯網人口的總和。

阿里未來業務的增量部分在海外,在國際化戰略。而在國內部分的重點,則是如何充分挖掘放大存量部分。

電商購物,只是一個人全部消費的一部分。如何在線上盤子(淘寶、天貓)已經很穩固的情況下,將遍佈全國的阿里會員和用戶,挖掘其在所有線下場景、所有時間的消費力,才是阿里在新零售做好國內存量市場的根本點。

很多人把新零售理解為就是“線上線下一體化”,也是很合理的。雖然很多人的理解,過於庸俗化。

商業的基礎是零售,零售的領導業態是大賣場,大賣場的冠軍品牌是大潤發。

藉助大潤發遍佈全國393家門店的覆蓋密度,圍繞著單個大潤發門店,以及周邊三公里半徑的存量阿里會員,構建一套阿里會員和大潤發門店的一體化穩固消費關係,就是大潤發帶給阿里推行新零售的最大價值。

一個人買一件東西,除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還有與此相關聯的“展示、參觀、體驗、試吃、溝通、服務”等許多需要在實體環境下完成的場景功能。一定程度上,一個大潤發門店,既是EPR系統意義下的一體式店倉,也是CRM系統意義下的會員池。

也因為這樣,黃明端已經在多個場合表示,馬雲和張勇(阿里巴巴集團CEO,花名逍遙子),很需要大潤發這個阿里不具備的“新興”物種。而黃明端自己,也以半開玩笑的形式,毫不掩飾他對阿里流量的渴望:“阿里什麼都多,流量最多;大潤發不缺什麼,最缺流量,以及數字化能力”。

2

深度式融合:大潤發+盒馬想象力

數字化升級,多業態拓展,是今年大潤發的發展目標。100家店切換為盒馬ERP系統,是數字化升級的階段性目標。年底前剩下的近300家門店,也將全部完成升級。

商業相互加持和供應鏈共享方面,大潤發與盒馬的融合程度遠超外界的想象。

盒馬的帝皇鮮系列,日日鮮系列,盒馬工坊系列,現在都在大潤發100家門店裡,和大潤發自己開發的自有商品鮮食一起,加強著大潤發的新零售商品力。

可以預見,大潤發與盒馬,會越來越聯動化、一體化。

不僅如此,黃明端自己都說,他和盒馬CEO侯毅(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花名老菜)一起,前往海南島看了當地的火山荔枝。這個荔枝,也會在大潤發和盒馬同步售賣,銷量也非常不錯。

據聞在海南看荔枝的黃明端向侯毅拋出了一個提議,擁有海南和東北兩地門店的大潤發,可以為盒馬拓展這兩個中國最南、最北市場的新店。

羨慕侯毅3個月開一個新店的互聯網速度,黃明端也要在今年雙11前,帶給外界一個大潤發反哺盒馬的驚人動作。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阿里新零售對外主打的“八路縱隊”裡面,盒馬和大潤發,是歸入到一個行列的。

或許外界會認為如此下去,大潤發豈不是要和盒馬搶生意?對此,黃明端很明確的表示,他和老逍(張勇)、老菜(侯毅)都沒這個擔心。

從市場營銷學來講,阿里、盒馬、大潤發確實沒必要擔心。就像寶潔在洗髮水產品線上,同時推出沙宣、潘婷、飄柔和海飛絲4個品牌,沒看到有什麼相互打架的情況。

好傢伙!距離阿里入股到今天,才不過半年,大潤發與盒馬就融合的這麼深入。

為什麼呢?

因為,阿里要對接更多的“傳統商業數字化升級”,需要一層一層的“代理人”角色。

阿里入股大潤發,具體實施數字化升級改造的單位,就是盒馬。那麼,阿里要去撬動更多傳統零售品牌的對接實施工作,是不是同樣可以交給大潤發呢?

黃明端自己都說了,他親口對逍遙子(張勇)說過,以後阿里對接其他零售企業,可以交給大潤發去完成。“我們畢竟做過飛牛網,現在又摸清了數字化這個工具”。

我們完全可以把這個傳統商業的數字化升級的階梯圖譜,理解成“阿里主導盒馬、盒馬主導大潤發、大潤發主導 X”。

3

大潤發未來:2021年全面爆發

我們曾經分析過,不擅長即時演講的黃明端,卻非常擅長即時互動溝通。

面對媒體,黃明端的開場介紹,是對著打印稿,念出他認為不能遺漏的信息。而面對媒體的一一互動,他幾乎不費一秒鐘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他認為點中大潤發要點的答案。

如果語言不足以點中要點,他甚至會擺動身體與揮舞雙手,用飽滿的情緒和肢體語言,讓他對面的人,完全吸收他想表達什麼。

溝通時發自身體的感性力量,也是驅動他一輩子不斷突破商業成就的力量。

現在的他,面對大潤發的長期數字化升級工程,感性和興奮的本能狀態,依然沒有從他的身體裡消失。

2021年爆發,業務深融盒馬:大潤發如何成為阿里新零售的關鍵一步

圖為2017年12月20日,逍遙子(張勇)在大潤發年會中和黃明端並坐一起

黃明端耿耿於懷的媒體那句評語:“贏得了一切,輸給了時代”。既是對大潤發當下狀況由於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揣測,也是對他過去的肯定。

可是黃明端一點不想要過去的肯定,他要的是繼續贏得未來。

其實,大潤發和阿里的結合,真的很幸運。阿里入股其他零售企業,輿論熱度只在簽約的當下時間。唯獨只有大潤發,從去年底到現在,媒體和行業一直沒有停止討論著大潤發。

在傳統零售行業看來,阿里如果連大潤發都能改造成功,那他們也有希望完成這一輪的新零售轉型。

黃明端為大潤發贏得一切的下一個20年,在當下,他已經投入到大潤發下一步的發力中。

如果換個話術理解大潤發的數字化工程,黃明端稱作是“把科技和人互動的東西全部做起來”。

他也感到大潤發的升級改造,前端門店部分一點不難,難的是技術端的雲POS改造。而逍遙子一直提醒他一定要先把大潤發的模式改造好、打磨好,再想著複製。

當下,阿里已經給了大潤發很多。100家門店完成了初步的數字化升級,就讓很多原來沒有頻繁到店能力和意願的老人、年輕人,都轉化為大潤發顧客。比如,在淘鮮達上幫助年邁父母下單的年輕人,其實就是把原來不是線下常規顧客的兩撥人群,都吸引過來了。

不管是線上的,還是線下的。

也因為這樣,黃明端很樂觀即將發佈的大潤發2018年半年財報。

而阿里入股帶來的全面爆發效應,體現在財報裡漂亮數據的爆發期,黃明端給出的時間,是在2021年。距離現在,還有3年時間。

從大潤發和阿里的合作案中,我們可以思考的最大價值,也是行業時刻翹首以盼阿里如何改造大潤發的原因,黃明端自己給出的答案是:“電商迭代的速度太快了”。

黃明端沒有給出的詳細答案,在於互聯網公司的產品和業務打造,是用數據和系統決定人的操作。即便不對,自我試錯糾錯的速度和成本,也是相對快速簡單的。

而傳統零售業以前在做的迭代速度偏慢,慢在一切的改變和轉型,是用書面文本(SOP)和手把手培訓去決定人的操作。

沒有數據支持企業去思考決策轉型,沒有數字化體系驅動門店做出改變。好不容易討論、制定出來的改革方案,好不容易手把手傳遞教育到門店一個個基層員工。萬一方案不對,誰能輕易去改變?

傳統實體業的業務推進,就像一條線的上下對接。而互聯網公司的組織力量,更像一張網的交叉協同。

阿里和盒馬改造大潤發能走多遠,也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能走多遠。當下的傳統商業數字化升級工程,開始走近深水區。大潤發所遇到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難。

而黃明端面對這些困難的態度,更顯興奮。在他看來,越是提早出現問題,才能在越早解決後,收穫改變帶來的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