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英雄谢臣23岁时在抗洪救灾中牺牲,生前竟没有留下照片


谢臣出生于1940年7月,河北易县一户农民家中。1960年3月应征入伍。入伍前,是人民公社的模范社员。

入伍后,受党的教育,思想觉悟不断提高,谢臣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人民战士。他常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凡是对人民有利的事,就应该多做,自觉地做。”他工作积极,学习刻苦,经常为驻地群众做好事。多次受奖,被誉为“爱马标兵”、“节约模范”。

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西部地区连降暴雨,河水猛涨,谢臣和战友们挨家逐户动员群众转移,背扶年老体弱的群众上山。8日,山洪骤发,他奋不顾身跃入激流,救出一名落水妇女。当听到另一名落水儿童的呼救声时,他虽然精疲力尽,仍坚持冲入激流,救出儿童,自己却因体力不支被巨浪吞没,英勇牺牲,年仅23岁。


谢臣同志牺牲后,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个从小就放羊的农村娃娃竟然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照过。以至于连一张用于做遗照的照片都无法找到,他像雷锋同志一样无私地去帮助别人,却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

洪水过后,人们在600米外的于家堰找到了谢臣的遗体,在场者失声痛哭。送葬那天,附近村庄的上千名群众翻山越岭,自发前来与东高士庄的群众和部队官兵一起为时年23岁的谢臣送行。河北省易县还召开万人追悼大会,追思英雄的成长足迹。

部队党委追认谢臣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国防部追授他“爱民模范”荣誉称号,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谢臣班”。 《河北日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分别报道了谢臣的事迹。他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连环画,并收进《青年英雄故事》一书。 1964年1月22日、29日,国防部连续发布两道命令,追授谢臣“爱民模范”荣誉称号,授予谢臣生前所在5班“谢臣班”荣誉称号。


人们为谢臣同志矗立的纪念碑。

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谢臣广场上矗立的谢臣雕像。

位于河北保定市满城区坨南乡岭西村的谢臣烈士纪念碑亭,现已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保定烈士陵园内的谢臣烈士墓。时光逝去,物是人非。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英雄,他们应该永远地活在人们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