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为何却建在成都?

杜甫草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为何却建在成都?

杜甫

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今天的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年游客量达百万余人次。

那么有人肯定会疑惑为什么身为河南人的杜甫,为什么草堂最终不修葺在河南老家古都洛阳而是修建在了天府之国的成都呢?

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为何却建在成都?

杜甫草堂

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纪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并且还是全国规模最大,这是因为杜甫曾经在成都待过将近4年的时间,并且杜甫写的诗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写的。

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阳,本身家庭条件不错,后来在父亲去世后才变的比较贫穷,在洛阳长大后大约30岁左右去长安(西安)求官,正式步入仕途,但是当时的唐朝已经开始腐败,所以尽管有才,还是没能当上大官,只是给皇帝写写建议,类似于一个文职官员,没什么权利还得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杜甫在洛阳参加了进士考试,结果不幸落第。此后,杜甫与李白云游燕赵,梁宋和齐鲁之地,直到天宝六年,杜甫在长安参加了由李林甫主持的应考,结果却以“野无遗贤”的闹剧收场,应试的士子全部落第。

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为何却建在成都?

此后,杜甫困居长安十年求官,终于在杜甫四十四岁这一年,被授予了河西尉这样的九品小官。杜甫还不愿意去赴任,朝廷又改授其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个官隶属于东宫六率,是太子的属官。

可惜,杜甫刚刚当上了官,旋即就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只好将全家迁往鄜州(今延安富县)避难。当他听说太子李亨以于灵武登基,他这个太子的属官立即赶往灵武投奔,不幸的是杜甫走到半道上,让叛军给抓住了,押往长安。杜甫在长安被关了两年,才得以逃出长安赶往凤翔见到了唐肃宗,被授予左拾遗。虽说只是个八品官,却是给皇帝提建议的谏官。

此时因为宰相房琯征讨叛军失利,犯了死罪。杜甫与房琯,严武等人乃是布衣之交。因此,杜甫冒着罢官的风险屡次向皇帝建议释放房琯,最终因为触怒唐肃宗而被贬华州,从此不再受到皇帝的重用。杜甫在华州司功参军的任上干了两年之后,决定放弃这个官职。由于他的好友严武任蜀州刺史后有升剑南节度使,杜甫决定举家入蜀,投奔严武。

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为何却建在成都?

于是,在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这就是杜甫草堂。在成都的日子是杜甫有生之年里过得较为舒心的几年。然而,随着严武被调回长安后,杜甫也离开了成都举家迁往奉节。

杜甫性子直,说话不懂人情世故,于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杜甫才能出众,还是有很多人敬佩他的才华,有很多好朋友。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携一家四口前往成都躲避战乱,在现在成都杜甫草堂的地方建了自己的一所小茅屋,也就是后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指的房子。

在这里,杜甫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诗,例如《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独步寻花》等等,直到后来听到安史之乱被平定,写了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准备泛舟回家,正如诗中所写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实际上他也这么做了,买了个船,沿着这条线回家,但是到襄阳时,贫困潦倒,在船上去世。

身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为何却建在成都?

杜甫的诗注重描写细节,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许多自然景色描写,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被后世敬仰,于是后人在成都当时杜甫住过的地方修建了杜甫草堂用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实际上纪念杜甫的地方有很多,但这里无疑是最大最有名气的一个。

杜甫在成都的时间一共四年,却创作了四百三十多首诗,其中《登楼》《蜀相》《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都是传世名篇。也只有在成都的岁月里,这座草堂才让他有了家的感觉,而这座草堂也见证了杜甫这个伟大诗人从坎坷到漂泊的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