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為何卻建在成都?

杜甫草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杜甫草堂坐落成都市西門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

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為何卻建在成都?

杜甫

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今天的草堂佔地面積近300畝,仍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築格局,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蹟地,年遊客量達百萬餘人次。

那麼有人肯定會疑惑為什麼身為河南人的杜甫,為什麼草堂最終不修葺在河南老家古都洛陽而是修建在了天府之國的成都呢?

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為何卻建在成都?

杜甫草堂

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紀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並且還是全國規模最大,這是因為杜甫曾經在成都待過將近4年的時間,並且杜甫寫的詩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寫的。

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陽,本身家庭條件不錯,後來在父親去世後才變的比較貧窮,在洛陽長大後大約30歲左右去長安(西安)求官,正式步入仕途,但是當時的唐朝已經開始腐敗,所以儘管有才,還是沒能當上大官,只是給皇帝寫寫建議,類似於一個文職官員,沒什麼權利還得時刻注意自己言行。

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杜甫在洛陽參加了進士考試,結果不幸落第。此後,杜甫與李白雲遊燕趙,梁宋和齊魯之地,直到天寶六年,杜甫在長安參加了由李林甫主持的應考,結果卻以“野無遺賢”的鬧劇收場,應試的士子全部落第。

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為何卻建在成都?

此後,杜甫困居長安十年求官,終於在杜甫四十四歲這一年,被授予了河西尉這樣的九品小官。杜甫還不願意去赴任,朝廷又改授其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個官隸屬於東宮六率,是太子的屬官。

可惜,杜甫剛剛當上了官,旋即就爆發了安史之亂。杜甫只好將全家遷往鄜州(今延安富縣)避難。當他聽說太子李亨以於靈武登基,他這個太子的屬官立即趕往靈武投奔,不幸的是杜甫走到半道上,讓叛軍給抓住了,押往長安。杜甫在長安被關了兩年,才得以逃出長安趕往鳳翔見到了唐肅宗,被授予左拾遺。雖說只是個八品官,卻是給皇帝提建議的諫官。

此時因為宰相房琯征討叛軍失利,犯了死罪。杜甫與房琯,嚴武等人乃是布衣之交。因此,杜甫冒著罷官的風險屢次向皇帝建議釋放房琯,最終因為觸怒唐肅宗而被貶華州,從此不再受到皇帝的重用。杜甫在華州司功參軍的任上幹了兩年之後,決定放棄這個官職。由於他的好友嚴武任蜀州刺史後有升劍南節度使,杜甫決定舉家入蜀,投奔嚴武。

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為何卻建在成都?

於是,在嚴武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這就是杜甫草堂。在成都的日子是杜甫有生之年裡過得較為舒心的幾年。然而,隨著嚴武被調回長安後,杜甫也離開了成都舉家遷往奉節。

杜甫性子直,說話不懂人情世故,於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杜甫才能出眾,還是有很多人敬佩他的才華,有很多好朋友。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攜一家四口前往成都躲避戰亂,在現在成都杜甫草堂的地方建了自己的一所小茅屋,也就是後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指的房子。

在這裡,杜甫寫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詩,例如《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獨步尋花》等等,直到後來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寫了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準備泛舟回家,正如詩中所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實際上他也這麼做了,買了個船,沿著這條線回家,但是到襄陽時,貧困潦倒,在船上去世。

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為何卻建在成都?

杜甫的詩注重描寫細節,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有許多自然景色描寫,也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被後世敬仰,於是後人在成都當時杜甫住過的地方修建了杜甫草堂用來緬懷這位偉大的詩人,實際上紀念杜甫的地方有很多,但這裡無疑是最大最有名氣的一個。

杜甫在成都的時間一共四年,卻創作了四百三十多首詩,其中《登樓》《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都是傳世名篇。也只有在成都的歲月裡,這座草堂才讓他有了家的感覺,而這座草堂也見證了杜甫這個偉大詩人從坎坷到漂泊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