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導語:近日,因《手機2》引起的系列故事,使我想起了晚清時期,曾國藩和左宗棠交惡的一段往事。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曾國藩和左宗棠交惡成為晚清一段誰也說不清的“公案”。

起因是性格不同。曾國藩講究個人修養,是個理學家,處處顯得很“面”。而左宗棠個性剛直果斷,是非分明,疾惡如仇。左喜歡快刀斬亂麻,曾喜歡慢工出細活,因此兩人經常鑼不對鼓,板不合腔。
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性格又於自身經歷分不開,左宗棠多次進京趕考卻未及第,因此始終特別敏感,稍被人怠慢,都可引起激烈的反應,而且言詞辛辣,甚至狠毒。

有一次,曾國藩在給左宗棠的信札中,出於謙讓,用了“右仰”這樣的客套話,左宗棠很是不快,說道:“他寫了‘右仰’,難道要我“左俯’不成。”

天長日久,矛盾漸生。
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當然這些都是日常小矛盾,但是,天京城被攻克後,兩人就洪秀全的繼承者幼主洪天貴福是否已死的問題,向朝廷打起的筆墨官司,就是二人從此產生了天大矛盾的根源。

天京攻克後,曾國藩聽信眾將所言,認定洪天貴福已死於亂軍之中,於是向朝廷奏報克復金陵,所有悍賊被一網打盡,並特別指出,城破後,偽幼主積薪於宮中,舉火自焚。
不想,左宗棠也密上一折稱,金陵逃出難民供出偽幼主洪天貴福,於六月二十一日由東壩逃至廣德,被太平軍將領黃文金迎入湖州府城,想借偽幼主名號,召集太平軍餘眾。
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清政府看到左宗棠奏報後,對曾國藩大為不滿。

曾國落平生自認為以誠信為本,假如按左宗棠所言,則無異於欺君罔上。於是,曾國藩上折反駁左宗棠,稱洪天貴福可能已死,黃文金為糾合太平軍餘眾偽稱尚存,這是古來常有之事。言外之意,左宗棠虛張聲勢,有邀功請賞之嫌。
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左宗棠看到此奏後,具疏自辯,洋洋數千言,辭氣激憤,指斥曾國藩有欺君之嫌。

這下事情可就鬧大了,於是兩人你來我往,大打口水戰。至此,曾左二人的關係徹底破裂,幾年的交情付諸東流。

但是,名臣畢竟是名臣,二人始終不因個人恩怨而在公務上掣肘對方。曾國藩為左宗棠西征籌餉,始終不遺餘力,而且推薦自己最得力的湘軍將領劉松山隨之西征,左宗棠在新疆建功立業,皆賴此軍。
曾國藩與左宗棠私事交惡,國事輔佐,給現代人有何啟示

後來,曾國藩談及左宗棠治理新疆時說:“當今西陲的重任,倘若左君一旦卸脫,不僅我難以為繼,就算是起胡文忠(胡林翼)於九泉,恐怕也挑不起這副擔子。你說是朝端無兩,我認為是天下第一。”

當曾國落離世時,人們紛紛猜測左宗棠可能不會致祭,左宗棠卻送來他的輓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這是左宗棠對兩人關係由衷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