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租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所謂“租界”,顧名思義,簡單的理解也就是租用的地界,而詳細講來,這個詞並不像字面含義那樣簡單,而是專門指國家之間所建立的一種特別的土地使用關係。租界的出現雖然是以兩個國家之間協商的方式來確定的,但是這種協商一般來講都不是平等的,因為顯而易見,一塊土地成為“租界”以後,本國政府也就失去了對該地的管轄權,而且,與一般的租借方式不同的是,“租界”這種“租”法一般都是不會付給租金的,或者只付給很少量的象徵性的“租金”。實際上,租界也並非中國所特有,在其他一些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國家也出現過。


1840年,英國以戰爭的方式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一場持續兩年的鴉片戰爭以中國的徹底失敗而告終,由此誕生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的誕生。《南京條約》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中國要向英國開放通商口岸,這次開放的通商口岸共有五個沿海城市,其中就包括上海。上海通商之後,便有大量的外國了湧了進來,他們為了在中國建立活動據點,從而為各種侵略活動提供更多的方便,就迫切地需要一塊屬於自己的專用地。於是, 1845年,中國領土上的第一個“租界”
歷史租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1845年,清政府蘇松太兵備道宮慕久與英國領事巴富爾於這年的11月29日簽訂了《上海土地章程》。根據這個章程,南至洋涇浜(現在的延安東路)、北至李家場(現在的北京東路)、東至黃浦江、西至界路(現在的河南中路,1846年確定)的一塊麵積約830畝的土地被租借給英國,每畝年租金1500文。顯然,這1500文租金不過是為了表示,這塊土地英國可是有償使用的,並不是“白佔”。這就是在中國出現的第一個租界上海英租界。

剛開始的時候,英國人還僅僅是在這塊土地上居住和從事商業、宗教等方面的活動,而這塊土地的領土主權、土地管轄權、司法權和行政權等還是歸清政府掌管的,也就是說,起初的租界還真的就僅僅是“租界”而已。不過,很快問題就出現了。隨著住在上海城內的外國僑民陸續遷入租界,巴富爾以防止華洋糾紛為名,與宮慕久協商後又規定,租界內不準中國居民居住,而後,規定進一步改得更加苛刻,華人只被允許白天進入租界做買賣,晚上必須回城,就連英國人僱的華人傭人也不得與主人同住。這樣,英租界就逐漸具有了英國人專屬領地的意味。

在英國人的帶頭作用下,1848年,美國人也在上海成立了一個租界,而第二年法國人也在英美兩國租界的南面成立了自己的租界。就這樣,上海在短短的幾年間出現了英、美、法三塊租界。從此之後,租界就在中國沿海各地以及幾個主要的內陸城市相繼出現。到1911年清政府滅亡前夕,中國共在10個城市出現了來自十餘個國家的27塊租界。在中國這些設有外國租界的城市當中,出現租界最多的是天津,最多時有9個國家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簡直就成了中國的租界博物館。

隨著外國來華人員的增多以及活動範圍的擴大,後來租界的性質就很不同於上海英租界剛剛設立時候的情形了。在上海英租界成立之後,英國當局不斷要求增大權益,多次單方面修改《上海土地章程》,尤其是當發生動亂之際,更是乘機大肆擴張租界的管轄權。


歷史租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1853年9月,上海爆發了小刀會起義,上海縣城被起義隊伍所佔領,上海縣令袁祖德被殺,道臺吳健彰也被逮捕。這樣,清政府在上海的統治就陷入了癱瘓,而英、美、法幾國則乘中國局面混亂之際得漁人之利。9月9日,英美兩國駐上海領事就派兵佔領了中國海關。為了迫使清政府承認這一既成事實,第二年4月4日,英美兩國聯合出動軍隊,在泥城(即周涇浜,現在的西藏中路一帶)向中國軍隊發動了攻擊,擊潰了駐守在那裡的由江蘇按察使吉爾杭阿所率領的清軍。

1845年,上海英租界剛剛設立時!的面積是830多畝,當時在上海居住的英國人還很少,據有關記載,租界成立兩年之後,在那裡居住的外僑也僅有100多人,100多人使用830多畝的土地是綽綽有餘了,但是英國人並不滿足於此,他們從一開始就伺機擴大租界的面積,當然並不僅僅是英國,見到英國人擴張租界獲得了成功,美國人也就坐不住了。1848年美國最初在上海虹口設立租界之時並沒有議定範圍,但實際上在英國租界進行於擴張的同時,美國也將租界的領地做了大幅度的延展。1849年上海法租界初設之時,其範圍是城河潤(現在的人民路)以北、洋涇浜(現在的延安東路)以南、關帝廟褚家橋(現在的西藏南路附近)和廣東潮州會館(現在的龍潭路附近)以西,面積為986畝。1861年,法國人將其東南界址推進到小東門外的城河地區,面積增加到1124畝。


歷史租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1900年,法國乘八國聯軍侵華之際對上海法租界再一次進行了擴比後,東起城河浜,西到顧家宅關帝廟(現在的重慶中路和重慶南路北段),南自丁公橋、晏公廟、打鐵浜(現在的方濱西路、西門路、順昌路、太倉路),北至北長浜(現在的延安東路西段和延安中路的東段),都是法租界的屬地,面積達到了2135國清政府滅亡之後,法租界當局與袁世凱進行政治交易,於1914年又將上海法租界向西推進到徐家彙一帶,使得其面積達到了15150畝之多。上海的法租界和英美公共租界經過幾次擴張,後來其總面積達到了48650畝之多,這個數字對於現在的城區面積來說也許很普通,然而對於城市化程度極低的中國近代社會,四萬多畝的土地還是相當大的。就當時的上海來講,兩塊租界不僅佔據了大部分的上海城區,而且其佔據的都是上海最為繁華的地區,相形之下,清政府所控制的南市和閘北兩塊地界都處於一種邊緣化的狀態。

鑑於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清政府對外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已經很低,但是,外國商人依然通過種種的不正當手段來逃避關稅,在這一過程中,租界無疑對那些非法的外國商人起到了很強的掩護作用。上海吳淞口外的躉船就是外國商人從事走私活動的基地。進口時,他們先把私貨卸到躉船上,然後再將商船開進上海港進行了報關,接著再設法把卸到躉船上的私貨運到上海;出口時,他將大量的絲綢、茶葉等商品先用小船偷運到吳淞口的躉船上,商船結關之後,他們再將那些貨物運到商船上駛出上海港此外,他們還通過以多報少、以高報低等方式來偷稅漏稅。據統計1850年在上海從事貿易的所有洋行中,只有區區5家交足了關稅。由此可見,當時洋行的走私活動是多麼的猖頂。

當時在中國從事貿易的外國商人,很難找到一個不經營鴉片生意的,因為比起其他貨物來,版賣鴉片的利潤要高得多。而為外國商人的鴉片貿易提供庇護的也正是租界當局。僅1848年和1849年兩年當中,運送到上海的鴉片總值就達到了2285萬銀圓,比《南京條約》所規定的中國給英國的款2100萬銀圓還要多。由此可見,以租界為保護傘的外國商人對中國的經濟掠奪是相當驚人的,並且鴉片不僅僅掠走了中國人的錢財還嚴重推殘了中國人的身體,腐蝕了中國人的精神。


歷史租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以租界為據點的殖民者在中國犯下的另一樁罪行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就是大規模地掠奪華工。很多人知道廣州,油頭、廈門等廣東福建一帶是外國人販運華工相當獗的地方,可實際上這種令人髮指的罪惡活動遠不僅僅限於廣東和福建,在上海,外國人搶掠華工的事情也是展見不鮮。上海通商之後,湧來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是為“海金”面來的,其“淘金”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販賣華工,當時很多外國人口版子在租界當局的庇護下,以開酒店為幌子,每每見到有合適的中國人前來飲酒用餐,就會在酒菜之中投下蒙汗藥,這些中國人也就成了他們的囊中之物了。

尤其令人驚膜的是,掠中國人的並不全是那些外國人口販子還有一些中國人為了錢而受僱於外國人綁架自己的同胞,這就使得受害者的規模擴大了那些中國人儘管是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落入外國人之手的,但此後的遭遇卻大致相同他們會先被關押在“巴臘坑”裡。巴臘坑是拘禁奴隸或犯人的場所。

那些夢想著到外國當上等工人的中國人落入外國人口販子的手中之後,所遺受的就是奴隸或者罪犯的待遇他們被關押一定時間之後,當外國人口販子覺得掠來的中國人的數量已經夠裝一船了就會把他們轉運到輪船上。在船中,他們是被在密不透風的夾板艙裡的,那裡的環境根本就不是人所能夠忍受得了的,因此,華工在販運途中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待輪船抵達目的地的時候,尚存活者往往不及一半,而其中還有很多是已經病得很嚴重。
歷史租界的真正含義到底是什麼

當然,以上並不是租界之罪惡的全部,居住在租界的外國人對中國人所做的其他壞事還有很多比如說,趁火打劫就是洋人的拿手好觀,因為當時清政府的統治已相當腐敗,各地人民所舉行的反清活動非常額繁,每到清政府與反清武裝交手之也就到了洋人坐收漁利的大好時機。想界並不僅僅為外國人的做惡提供了庇護之所,因為租界的存在,還使得很多中國無賴仰仗洋人的勢力而為惡一方,可以說,中國的幫會勢力之所以在上海會發達到空前的程度,與上海租界的支持和庇護是密不可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