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要大规模高水平

对外投资要大规模高水平

白 明

相对于利用外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起步相对晚一些。但是,在本世纪初中央提出“走出去”战略后,中国的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首次超过吸引外资规模,而在当年,这一变化也在较大范围内被视做中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重要标志。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17世界投资报告》,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1830亿美元,首次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毋庸置疑,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中国在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开辟“新战线”。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中国实现了从偏重于商品输出向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并重的方向转变;另一方面,中国也实现了从吸收利用外资向吸收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重的方向转变。透过这两个转变也不难看出,未来的对外开放必须要充分体现双向开放目标。

曾几何时,中国的对外投资形势“看起来”风景这边独好。加入世贸组织后直至国际金融危机之前,我国几乎每年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金额都增长40%以上,某些年份甚至翻番。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增速下降,但也都呈两位数增长,而出现负增长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商务部统计表明,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64个国家或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共折合1701.1亿美元,增长44.1%。不过,从月度数据来看,年末的“收官”结果却不好看。2016年前11个月,我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曾经达到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55.3%。然而,到了2016年年底,对外投资形势却风云突变,12月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下降39.4%。从2017以来的情况看,我国境内投资者在前7个月共对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的4411家境外企业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572亿美元,同比下降44.3%。平均来看,2017年前7个月单个对外投资项目平均投资金额为1299万美元,相对于2016年全年的平均单个项目投资金额2137万美元来说,“瘦身”幅度也高达39.2%。

中国的对外投资之所以出现了显著下降,而且单项投资金额也更小,固然与国内经济好转带来的分流作用有关,但最直接的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在投资项目的真实性上强化了把关,有效抑制了对外投资的“虚胖”。2016年12月初,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人民银行、外汇局四部门联合发布通告指出,已密切关注到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倾向。与对外贸易不同,对外投资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更多,而且更需要从长远考虑。大体上说,对外投资要么是为了扩大市场,要么是为了寻求资源,要么是为了优势互补,要么是为了确保国家经济安全,要么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总之,无论对外投资的出发点何在,大体上需要与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邓宁所提出的国际投资折中理论对得上点,亦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能够利用的是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而只有当企业同时具备这三种优势时,才完全具备了对外直接投资的条件。照此看来,在俱乐部、球队、房地产等领域投资显然不是走出去的当务之急,同时也并不是我们的强项。也要看到,如果在对外投资管理上放松监控,也容易对金融秩序造成压力。直接来看,对金融秩序的影响不仅表现为加大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难度,而且也表现为对保障外汇储备规模合理性带来的挑战。更进一步看,也会从诸多方面对宏观经济秩序如物价、证券市场、利率、房地产等方面产生扰动,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实体经济发展带来的干扰不可小视,至少是产生“抽血”效应。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部门在堵住了虚假投资的路并且劝阻盲目投资的冲动之后不久,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回稳。前些年,我国的外汇储备最高时曾接近4万亿美元,但到今年年初一度降至3万亿美元以下,说明很有必要堵住虚假对外投资的路。不过,截至2017年7月末,外汇储备规模30807亿美元,较6月末上升239亿美元,升幅为0.8%,连续第六个月出现回升。与此同时,年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接近1美元兑换7元人民币的重要心理价位,但从2017年9月1日的在岸人民币汇率来看,1美元却最低只能兑换6.5476元人民币,人民币较年初的升值幅度达到6.5%,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达到14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基本上扭转了前段时间金融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贬值预期。

无论是对盲目投资而言还是对虚假投资而言,在各类真实性调查面前其都会现原形。事实上,对海外投资的真实性审查是最基本的监管,其主要内容是核实在海外有没有具体的项目、合规性如何、是否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潜在投资风险何在、对市场前景的预判、合作伙伴的资质等方面,一般会审查海外投资合同、可行性报告等相关文件。真实性审查并不是要叫停对外投资,而是为了让对外投资更加健康地发展。如果海外投资连这些最起码的要求都达不到,那么项目本身不是虚假的就是盲目的。

近些年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怪的现象,这就是向某些“避税天堂”的投资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商务部公布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发展报告(2016)》表明,流向中国香港、荷兰、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群岛的投资共计1164.4亿美元,占当年流量总额的79.9%。所列这些国家和地区多面积狭小,干实业不占优势,而国内企业对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投资却趋之若鹜,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么多中国资本在这些“避税天堂”的投资动机是否那么单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大规模走出去,这也与我们在对外投资方面起步较晚有关。毕竟,万事开头难,一开始我们对外投资的机会比较少,企业走出去的意识也并不是很强,在对外投资方面一下子要求过高也不现实。现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走出去也必须要讲求质量,我们不仅要强调大规模走出去,更要强调高水平走出去,甚至要将“高水平”前置。实际上,有了“高水平”,何愁没有“大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