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發動一場戰爭,盟國是怎樣分擔費用的?

查埔人wuge9916

美國是重商主義社會,不做賠本買賣,他每次打仗總要找贊助商,總要盟國出錢,出錢多少要具體分析,沒有一定之規,最成功的是1991年的海灣戰爭,美國總統布什調動他所有的外交關係和與世界各國領導人的私人關係,將各國聯合起來。建立多國部隊的決定得到了聯合國的認可。國際社會普遍支持,幾乎50個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對第一次海灣戰爭作給予了支持。許多國家給予了財政支援和經濟援助,美國收到了約540億美元用以支付約610億美元的戰爭開支。美國的90%花費都由聯盟國家分擔,這些國家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德國、韓國。

在美國的爭取下,有十餘個國家同意為美國提供現金和物資援助。其中,科威特援助的最多,現金159.74億美元和價值3200萬美元的運輸工具;沙特提供援助現金132.65億美元以及價值35.75億美元的實物;阿聯酋援助38.75億美元和價值2億美元的實物;日本援助99.61億美元現金和價值7.8億美元的各種設備;德國支援57.6億美元現金和價值8億美元的物資;韓國援助3.29億美元現金和價值5700萬美元的物資。

盟國最終為美國提供了700億美元的現金和物資,其中540億美元提供給美國,另外的則提供給埃及、土耳其和約旦等國。這樣一來,美國自身只負擔全部作戰經費的20%,60%由沙特、科威特和其他海灣富裕國家承擔,日本、聯邦德國等經濟發達的國家則承擔其餘的20%。

科索沃戰爭是以“北約”的名義打的, 美國承擔了此次軍事行動總開銷的其78%,其餘分別由英、德、法、加、意等參戰國分擔,其中未參戰的北約成員國也要分擔部分費用


阿富汗戰爭是美國自己發動的報復行動, 錢自然得自己出。但美國的精明之處就在於把恐怖主義描繪成一個國際威脅,並以是否“ 反恐怖主義”劃線, 建立起一個廣泛的國際反恐聯盟, 從而得到政治上、道義上和經濟上的支持。一些國家迫於壓力或其他原因,不得不在各方面與美國配合。這些國家向美國提供的經濟幫助主要是以物折款捐助或無償援助,如提供空中走廊、軍事基地、後勤物資補給等等。同時美國還拉了許多盟友來參與一些軍事行動, 讓盟友分擔戰爭成本, 以減少軍事開支。


浩蕩揚子江

要說世界上臉皮最厚的國家,那非美國莫屬了,二戰後美國發動的每一場戰爭,每次都要求盟國為其買單,盟主打仗小弟怎能袖手旁觀、責無旁貸,甚至明碼標價,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而盟國無一不識大體,成為了美國戰爭經費支出的扛把子。特別是特朗普上臺後大力推行美國優先政策,獅子大開口要求日韓增加“保護費”,特朗普臉皮不薄呀,日韓苦不敢言,也是自作自受了。

美國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發動了十三場戰爭中,總花費達到了14.2萬億美元,平均每場戰爭花費一萬億以上。以美國2017年為例,財政收入為3.3萬億美元,財政支出近4萬億美元左右,近7000億的財政赤字,美國一貫如此,喜歡提前消費,僅憑美國正常的財政支出很難維持住一場戰爭。大炮一響黃金萬倆,一枚戰斧導彈就160多萬美元,再加上多種型號導彈、戰機、航母等等,每日十幾億美元的支出是很正常了,所以,美國打仗必須要盟友分擔經費支出。

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讓美國吃近了甜頭,戰爭持續了一個多月美國耗資960多億美元,美國國會戰爭預算大概在600多億美元左右。竟然有幾十個國家分別為美軍提供700多億美元的現金和物資援助,其中最給力的是科威特提供了160多億,沙特130多億,日本100多億,韓國3億,德國58億等,這次戰爭美國只承擔了190多億佔總耗資的20%,剩下的80%均由盟國給平攤了。海灣戰爭是一場現代化戰爭,讓各國見證了美軍的軍事的實力,這次戰爭美國不僅控制了石油穩定了美元的需求,而且戰後導致軍火異常火爆,美國可謂掙得流油,也難怪美國這麼喜歡打仗了。

而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繞開聯合國安理會、以薩達姆私藏恐怖分子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對伊拉克發起了戰爭,半個多月的時間就攻佔伊拉克全境,2010年奧巴馬上臺後逐漸從伊拉克撤軍,伊拉克戰爭歷時了七年,直到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了伊拉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軍費支出近8000億美元,盟友英國、日本、沙特、澳大利亞、韓國等四十多個國家都紛紛為美軍承擔了部分費用,包括戰後出人出力、派出不少駐軍人員。而美國再加上戰後重建多年人員駐軍、人員安置等等,美國整場伊拉克戰爭軍費總支出達到了1.68萬億美元。

美國作為世界唯一軍事、經濟、政治強國,打仗從不擔憂沒錢,也不受國內債務的影響,自然會有盟友為其分攤費用支出,而一些國家迫於種種壓力,不得不配合美國的軍事行動,有錢出錢、沒錢也得出力,誰讓美國是盟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