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人工智能病毒?

小小极客迷

很多人还记得2007年左右大范围流行的熊猫烧香病毒,这款病毒以自动传播、自动感染硬盘以及强大的破坏能力引发国人的恐慌,被感染用户系统中所有.exe可执行文件全部被改成熊猫举着三根香的模样。

事实上,熊猫烧香病毒是一种蠕虫病毒,是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只要用户及时下载更新杀毒软件,进行病毒查杀,或者一些杀毒软件推出的专杀工具,就可以对熊猫烧香病毒进行查杀。

而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会不会有人工智能的病毒呢?病毒会不会跟杀毒软件“斗智斗勇”呢?人工智能病毒会不会不断自我学习“反杀毒”能力呢?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反杀毒(Anti virus killing),病毒软件对抗杀毒软件以及检测工具扫描的机制。通过侦测杀毒软件,确定关闭甚至删除杀毒软件以及检测工具的策略。一般用户很难判断他们藏在哪里,做了些什么。而这时杀毒软件以及安全工具确普遍无法运行。

有专家分析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让网络犯罪活动变得更加容易,比如针对资产和数据的勒索现象——支付赎金才能恢复联机的设备。在2017年5月爆发的WannaCry蠕虫式勒索病毒就印证了这一点,当时由不发分子利用NSA泄露的危险漏洞进行传播,形成全球性的互联网灾难。而被该勒索软件入侵之后,用户系统的照片、图片、文档等都会被加密,同时桌面上会弹出勒索对话框,要求用户支付比特币赎金。

但是,WannaCry还是蠕虫式的计算机病毒,未来的人工智能病毒是什么样子的呢?根据人工智能“自我学习”的特点,人工智呢病毒或许可以通过篡改信息绕过恶意软件的检测算法,使得检测算法无法发现病毒。人工智能病毒可能学会“欺骗”、“对抗”、“躲避”,掌握复杂和灵活的对抗样本,让杀毒软件成为“纸老虎”。

人工智能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在好人手里能帮助人,在坏人手里就能杀人。粉丝们,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两面性??

(欢迎点评、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