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课外阅读 珍藏点滴积累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基础上,获得运用语文的能力。作文是学生运用书面语言描绘多彩的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所以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那么如何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看来,有效的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从低段开始就十分重视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从而自然地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使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产生和谐的美,真正让丰富的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写作中的一个亮点。下面谈谈笔者在实践中的一点粗浅体会。


走进课外阅读 珍藏点滴积累

1、激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不露声色地把学生引入到自主阅读中去。如根据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但不要把故事讲完,在学生急于知道故事结局时,告诉学生这故事就在哪一本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这是一个被证实的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可以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张贴一些有关读书益处的名人名言,像凯勒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等。同时建立班级图书角,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借阅,交换阅读,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对于平时喜爱看书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表扬,授予“读书之星”的称号。

2、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

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多数在家里,单凭学生一时的兴趣和教师的遥控指挥,很难坚持长久。要想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从单一的兴趣转为一种习惯,还得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在家长与老师之间达成一种共识,家校合作,双管齐下才会见效。所以我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的同时,也向家长发出了倡议,让他们和老师共同监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具体内容为:

◇学生在家校联系簿上每天写上阅读的题目。(可以是一本书中的其中一个小故事,但必须要读完后再写)

◇孩子每天至少坚持十分钟阅读。

◇阅读书目最好是拼音读物。

◇阅读时孩子要身体坐端正,双手拿书,大声朗读。(一方面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另一方面如果有读错的地方家长可以及时予以纠正。)

◇每天阅读完毕,家长签注意见。(可以对孩子起监督作用,保证阅读的质量。)

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一理念,家长们也都十分支持这项读书活动,很快地老师达成了共识。有了家长的监督与支持,许多家庭营造了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喜欢上了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尝到了阅读的甜头,课外阅读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了。

3、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

在学生读书成长的道路上,不仅要做到“好读书”,还要 “读好书”,所以选择一些

优秀的课外读物是非常重要的。但学生对课外读物缺乏取舍与辨别能力,甚至一部分家长经常和我提起:想给孩子买几本课外书,但不知买什么样的书籍比较适合?也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提供和推荐高质量的阅读材料,是把学生成功引向课外阅读的必经之路,教师责无旁贷。我根据低段学生的学龄特点,参考了一些学校的课外阅读考级制度,向家长和学生提供了一部分优秀的课外读物供参考。如一级书目:《动物趣事》、《大耳朵先生》、《木偶奇遇记》、《儿童字谜大观》等注音读物;二级书目:《格林童话选》、《绿野仙踪》、《安徒生童话选》、《成语三百则》、《螳螂蚂蚁蟋蟀——小蕾蕾观察日记》、《一千零一夜》等注音读物;三级书目:《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1000个动物之谜》、《歇后语全集》、《西游记儿童阅读宝典》等课外阅读书籍……

让学生们“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学会了读书,内化了语言。

4、激励语言的积累。

在此良性循环的基础上,我把积累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积累。自己可以在喜欢读的文章里挑选好词、好句、好段记录在“日积月累”本上,或是做成读书卡片,在阅读中积累,在积累中再阅读,真正把积累当成一种乐趣。与此同时,利用早自修、班队课的时间,开展故事会、儿歌诵读比赛、好词好句接龙等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课外阅读成果的舞台。并在班内定期评比“阅读大王”、“积累小明星”,使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获得成就感,获得满足感。“我阅读,我体验,我积累,我快乐”,这是孩子们的心声。

走进课外阅读 珍藏点滴积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