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差距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大的?

1

差距是暂时的?还是会越拉越大?

你是不是已经很久不敢看朋友圈了?

刚工作时老是跟你借钱的彼特,最近又买房了;当年一起到洗手间逃单的Andy,正在晒欧洲十五日游;曾经被你骂成翔的小李,现在是百万粉丝的大V;方案回回被总监退的“刘胖子”,居然混进了阿里……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曾经一起傻逼着的同学们,收入差距一点点地拉开了,渐渐地,连前面人的背影看不见了。

但是你要有信心,相信这只是暂时的,因为真正的差距,并不是不敢看朋友圈,而是打开朋友圈也无所谓了。

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

2

毕业三到五年:

“技能化”拉开了一倍的差距

不能“技能化”的知识和能力,就不能变成工资单上的数字。

职场差距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大的?

一个职业投资者和一个业余股民的最大区别,不是预测走势的能力,而是前者只搞自己能搞的行情,后者三天不搞就憋不住了。

就连一个职业诈骗犯也清楚,第一步不是去骗人,而是用弱智短信筛选出容易上当的傻子。

在工作的前两年,你加班到天明熬出来的工作成果,最后是一堆毫无用途的垃圾,领导还要安慰你,谁让你是个拿底薪的新人呢?

但想要你的薪水以每年30-50%的速度往上涨,你必须让你产出的价值大于你付出的成本。

唯一的保证,就是“知识技能化”。

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可以分为“可重复的经验”和“不可重复的挑战”两部分。

“知识技能化”第一步,就是通过大量“刻意训练”,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工作在“可重复的经验”部分更高效,就像前面的老江湖总结的经验。

第二步就要解决“不可重复的挑战”问题。

《CopyBook》里,广告大师Simon Dictetts讲过一个他从业不久时发生的故事:

那天,他把自己憋了几天的文案大招交给了头儿,头儿先是夸了他一通,然后给了他一个“学到这宝贵教训的时刻”:

“这广告有可能成为伟大的广告。你现在写下的每一个字都会一辈子跟着你。要找对语调坚持不懈。……还要记得,这广告一旦付印你就不能再作任何修改。”

这也是他广告生涯中,第一部代表作诞生的时刻。

广告人的“代表作”的意思是说,下次你跳槽,就可以跟对方说:你知道那个“味道好极了”的广告吗,是我写的。然后你就可以开一个比现在高50%的薪水要求了。

这就是职场第二阶段拉开差距的秘密:稳定你的产出,多余下来的时间,把其中你已经做到90分的工作,再提高至100分。

在这个阶段,你的薪水的下限是稳定产出的价值,上限是做出100分的工作的价值。

此阶段薪水的增长,都来自知识技能化带来的红利,做得好的,至少可以和平均水平拉开一倍的差距。

但职场大部分人也都会止步于此阶段,想要工作五年之后,薪水还能继续保持高增长,就得靠第三阶段:中介化。

3

毕业五到十年:

中介化的程度,决定了三到五倍的差距

技能化就是“卖时间”,所谓薪水高,就是单位时间创造的价值高。

但一个人就算天天加班,工作时间也就十来个小时,瓶颈很快就会出现。薪水再想往上,就要把时间玩出花样来。

技术人员的世界里,有一个奇怪的定理——唯有技术平庸的人,才能领导一堆技术大牛。

这很好理解,因为这个技术平庸的人,是他们中唯一能跟公司其他部门打交道的人,也唯一能进行非技术思考的人。

现代社会里,“企业”是基本的经营结构。为什么要一大帮子人坐在一个办公室里的工作,而不是像以前的手工匠那样单干呢?

肯定是因为1+1>2。

1+1不会凭空大于2,“中介化”就是整合人和人的工作,这其实是“时间批发”的工作,买下属的时间,整合成团队工作,用1+1>2的效应,再卖给公司,薪水就是中间的差价。

所以作为管理者,能力体现在协调下属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能“外行领导内行”,不是对领导的贬低,而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想要薪水最大化,最好的办法就是整合更多的人,但整合更多的人,“批发时间”就不够了,还要建立“时间的多级营销体系”——管理下一级的管理者。

此时,除了协调、分配这些基本动作之外,还要知道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帮员工规划职业生涯,如何建立晋升体系,等等。

不过近些年,“公司的边界”开始被打破,所以“中介化”的另一个方向,是做“知识大V”,这是“时间复制”的工作,可以极大地突破公司规模的限制,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就不展开了。

“中介化”程度,取决于你整合了多少资源、把时间复制了多少份,不过,它也有上限。

这就是第四个阶段的职业瓶颈——个人价值观。

4

缺啥补啥,不嫌晚

总的来说,职场人差距的拉开,就是上面四个阶段。

如果你还处于前三个阶段,真的,没事跟前面的人聊聊天,以彻底让自己死心,安度晚年。

或者从头开始,按上面的方案,缺什么补什么。

什么?怕来不及了?

英雄少年者,自古无好死:项羽24岁起兵,30岁,自刎了;霍去病19岁挂帅,23岁,挂了(所以别摸人家雕像祈福了);曹冲7岁称象,13岁,早夭了。

而大器晚成者,自古长寿多:肯德基老爷爷56岁还在拿救济金,结果活到90岁;齐白石66岁还要靠34岁的徐悲鸿提携成名,93岁才无疾而终;姜子牙76岁拜相,硬是把生命坚持到139岁。

虽然没法少年成名了,你还可以老当益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