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差距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大的?

1

差距是暫時的?還是會越拉越大?

你是不是已經很久不敢看朋友圈了?

剛工作時老是跟你借錢的彼特,最近又買房了;當年一起到洗手間逃單的Andy,正在曬歐洲十五日遊;曾經被你罵成翔的小李,現在是百萬粉絲的大V;方案回回被總監退的“劉胖子”,居然混進了阿里……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曾經一起傻逼著的同學們,收入差距一點點地拉開了,漸漸地,連前面人的背影看不見了。

但是你要有信心,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因為真正的差距,並不是不敢看朋友圈,而是打開朋友圈也無所謂了。

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2

畢業三到五年:

“技能化”拉開了一倍的差距

不能“技能化”的知識和能力,就不能變成工資單上的數字。

职场差距是如何被一步步拉大的?

一個職業投資者和一個業餘股民的最大區別,不是預測走勢的能力,而是前者只搞自己能搞的行情,後者三天不搞就憋不住了。

就連一個職業詐騙犯也清楚,第一步不是去騙人,而是用弱智短信篩選出容易上當的傻子。

在工作的前兩年,你加班到天明熬出來的工作成果,最後是一堆毫無用途的垃圾,領導還要安慰你,誰讓你是個拿底薪的新人呢?

但想要你的薪水以每年30-50%的速度往上漲,你必須讓你產出的價值大於你付出的成本。

唯一的保證,就是“知識技能化”。

每一個人的工作,都可以分為“可重複的經驗”和“不可重複的挑戰”兩部分。

“知識技能化”第一步,就是通過大量“刻意訓練”,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讓工作在“可重複的經驗”部分更高效,就像前面的老江湖總結的經驗。

第二步就要解決“不可重複的挑戰”問題。

《CopyBook》裡,廣告大師Simon Dictetts講過一個他從業不久時發生的故事:

那天,他把自己憋了幾天的文案大招交給了頭兒,頭兒先是誇了他一通,然後給了他一個“學到這寶貴教訓的時刻”:

“這廣告有可能成為偉大的廣告。你現在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會一輩子跟著你。要找對語調堅持不懈。……還要記得,這廣告一旦付印你就不能再作任何修改。”

這也是他廣告生涯中,第一部代表作誕生的時刻。

廣告人的“代表作”的意思是說,下次你跳槽,就可以跟對方說:你知道那個“味道好極了”的廣告嗎,是我寫的。然後你就可以開一個比現在高50%的薪水要求了。

這就是職場第二階段拉開差距的秘密:穩定你的產出,多餘下來的時間,把其中你已經做到90分的工作,再提高至100分。

在這個階段,你的薪水的下限是穩定產出的價值,上限是做出100分的工作的價值。

此階段薪水的增長,都來自知識技能化帶來的紅利,做得好的,至少可以和平均水平拉開一倍的差距。

但職場大部分人也都會止步於此階段,想要工作五年之後,薪水還能繼續保持高增長,就得靠第三階段:中介化。

3

畢業五到十年:

中介化的程度,決定了三到五倍的差距

技能化就是“賣時間”,所謂薪水高,就是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高。

但一個人就算天天加班,工作時間也就十來個小時,瓶頸很快就會出現。薪水再想往上,就要把時間玩出花樣來。

技術人員的世界裡,有一個奇怪的定理——唯有技術平庸的人,才能領導一堆技術大牛。

這很好理解,因為這個技術平庸的人,是他們中唯一能跟公司其他部門打交道的人,也唯一能進行非技術思考的人。

現代社會里,“企業”是基本的經營結構。為什麼要一大幫子人坐在一個辦公室裡的工作,而不是像以前的手工匠那樣單幹呢?

肯定是因為1+1>2。

1+1不會憑空大於2,“中介化”就是整合人和人的工作,這其實是“時間批發”的工作,買下屬的時間,整合成團隊工作,用1+1>2的效應,再賣給公司,薪水就是中間的差價。

所以作為管理者,能力體現在協調下屬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能“外行領導內行”,不是對領導的貶低,而是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想要薪水最大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整合更多的人,但整合更多的人,“批發時間”就不夠了,還要建立“時間的多級營銷體系”——管理下一級的管理者。

此時,除了協調、分配這些基本動作之外,還要知道如何激勵員工,如何幫員工規劃職業生涯,如何建立晉升體系,等等。

不過近些年,“公司的邊界”開始被打破,所以“中介化”的另一個方向,是做“知識大V”,這是“時間複製”的工作,可以極大地突破公司規模的限制,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就不展開了。

“中介化”程度,取決於你整合了多少資源、把時間複製了多少份,不過,它也有上限。

這就是第四個階段的職業瓶頸——個人價值觀。

4

缺啥補啥,不嫌晚

總的來說,職場人差距的拉開,就是上面四個階段。

如果你還處於前三個階段,真的,沒事跟前面的人聊聊天,以徹底讓自己死心,安度晚年。

或者從頭開始,按上面的方案,缺什麼補什麼。

什麼?怕來不及了?

英雄少年者,自古無好死:項羽24歲起兵,30歲,自刎了;霍去病19歲掛帥,23歲,掛了(所以別摸人家雕像祈福了);曹衝7歲稱象,13歲,早夭了。

而大器晚成者,自古長壽多:肯德基老爺爺56歲還在拿救濟金,結果活到90歲;齊白石66歲還要靠34歲的徐悲鴻提攜成名,93歲才無疾而終;姜子牙76歲拜相,硬是把生命堅持到139歲。

雖然沒法少年成名了,你還可以老當益壯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