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大臣叩拜皇上時為何要先甩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經常看清朝古裝劇的朋友們,不知道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大臣們在上朝叩見皇帝的時候都要將兩個袖子甩一下,然後再下跪行禮,那麼為什麼清朝的官員要多甩袖這種動作呢?那就要從清朝的種族文化說起了。

清朝時期大臣叩拜皇上時為何要先甩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大家都知道,清朝當時的統治者是滿族人,而滿族人自身的服裝是旗袍,而滿族當年入關以前生活的地方是我國比較寒冷的北方地區,他們過著傳統的遊牧生活,所以傳統旗袍沒有領子、束緊腰部、四面都是分叉的,這種設計穿著既能起到保暖的所用而且又非常舒適,尤其在打獵的時候也非常的便利。

清朝時期大臣叩拜皇上時為何要先甩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後來,努爾哈赤為了將官員的服裝統一,明確規定了日常生活中穿的服裝不可以有領子,只有大臣在上朝時候穿的官服才能加一塊有點像披肩一樣的領子,這個領子叫做披雲,所以清朝時期的龍袍在衣領處都會有一條披肩,上面還繡著兩條金色的龍。

清朝時期大臣叩拜皇上時為何要先甩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而下面我們主要說的就是清朝服裝的“袖“。繡是滿族服裝得常有特色的袖子,滿清服裝的袖口本身是比較狹窄的,但是滿族人在袖口的前邊又接了一個圓形的“袖頭”,外形有點像馬蹄子的形狀,所以老百姓管它叫做“馬蹄袖”,而滿族人管他叫“哇哈”。這種袖子非常適合冬天外出打獵,可以很好的保護手背不被凍傷。

清朝時期大臣叩拜皇上時為何要先甩袖子,原來是這個原因!

清兵奪得天下後,為了讓自己的後代不丟掉他們騎射的本事,皇太極下令所有的臣子穿的官服必須要有劍袖。而下面的各級大臣平時為了方便可以把這個袖子挽起來,等到上朝?叩見皇上以及皇室成員時,就要迅速的把袖子放下來,然後兩手放在地上形叩拜之禮,而這個動作就成了清朝禮節中規定的動作。所以我們現在看清朝的影視劇時官員拜見皇帝都會先甩動兩下袖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