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城人事架構大調整 中交顯露野心

全中國最會做產品的房企——綠城中國(03900.HK)開啟了新一輪組織架構和人事大調整。

6月11日,綠城中國向界面新聞確認,綠城的輕重資產戰略即十一大重資產公司和五大輕資產公司佈局落地。

十一大重資產公司包括綠城理想小鎮集團、楊柳郡集團、杭州亞運村項目、綠城浙江公司、綠城北京公司、綠城上海公司、綠城濟南公司、綠城成都公司、綠城廣州公司、綠城武漢公司和綠城海外公司。

其中,楊柳郡集團為綠城新組建的公司,負責軌道交通物業的投資和管理,目前包括杭州楊柳郡項目、鳳起潮鳴和杭州中心項目。綠城武漢公司也是新組建,負責綠城在湖南、湖北和江西的業務。綠城浙江公司與之前的綠城杭州公司合併成為綠城浙江公司。

綠城北京公司則負責北京、天津、陝西、山西、寧夏和東三省的業務,同時北京公司下設西北公司,負責綠城在山西、陝西和寧夏的業務。綠城上海公司負責上海、江蘇和安徽的業務。綠城濟南公司負責山東與河南的業務。綠城廣州公司負責廣東、廣西和福建的業務。

在這十一個重資產公司的人事任命中,新成立的綠城武漢公司董事長為李青岸、楊柳郡集團董事長為顧建明、新斬獲的綠城杭州亞運村由原杭州區域董事長肖力負責。

綠城上海公司董事長、綠城濟南公司董事長和綠城廣州公司董事長有所變動。三個公司原董事長為張猛、胡裕波和餘海濤,現為李永前、應國永和張亞東。

其它幾個重資產公司高管變動不大,綠城小鎮董事長為蔣玉奇、綠城浙江公司董事長為吳恆、綠城北京公司董事長為李駿、綠城成都公司董事長為餘海濤、綠城海外公司董事長為張猛。

重資產公司在調整後,最顯著的特徵是將由綠城中國直接管控。過去充當這一功能的是綠城中國最重要的子公司綠城房產,現綠城中國和綠城房產兩個本級職能進行合併。

綠城中國總裁曹舟南在4月就提到這一變化,表示要下放重資產公司客戶定位、產品定位、銷售等權力,以此來提高區域公司的決策效率。

新構架中,五大輕資產集團包括綠城管理集團、綠城資產集團、綠城理想生活集團、綠城房屋科技集團和雄安公司。

綠城房屋科技集團為重新組建,負責綠城中國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與新材料的研發與應用,以及承接建築設計,精裝修設計、工程總承包、檢測等。原屬於綠城資產下面的綠城裝飾集團,以及原屬於綠城理想生活集團的綠城房屋4S公司,現均劃歸至綠城房屋科技集團。

綠城理想生活集團負責綠城信息化和大數據業務,同時包括教育、醫療、養老與社區商業業務。原屬於綠城資產的綠城養老服務集團現劃轉至綠城生活集團。綠城管理、綠城資產和雄安公司的業務基本沒有變。

在更為重要的人事方面,重新組織成立的綠城房屋科技集團董事長為肖力,綠城管理集團、綠城資產集團和綠城理想生活集團、雄安公司高管基本沒有變化。董事長分別為曹舟南、李青岸、杜平、李永前,總經理為李軍、周衛三、祝軍和任曉崢。

此次綠城的重新改造透露了兩個要點:其一,五大輕資產公司業務拆分後,單獨上市的意圖清晰可見。以綠城之名,綠城創始人宋衛平下面的高管們孵化出各種非房產的業務,籌劃著一場IPO上市的造富運動。其二,在經營層面,中交對綠城再度空降執行總裁,且排名僅次於綠城總裁曹舟南,中交也進一步加強了對綠城的滲透和掌控。

與宋衛平一起創業的高管們,藉助綠城平臺孵化房產以外的業務,再被資本市場認可後,批量製造千萬富翁的路徑也有過先列。

以綠城中國高管個人創業公司綠城鼎益、綠城時代被綠城中國收購案例作為參考。一天內,綠城就誕生了曹舟南、應國永兩位億萬富翁和封曉康、李海榮、劉玉明和餘海濤等數十位千萬富翁。

已佔據代建市場最大規模的藍城,曾被認為是宋衛平有意打造另一個“綠城中國”最後的退路。

2010年宋衛平委託曹舟南籌建代建業務,即後來的綠城建設,同時宋衛平將一批綠城老將派往藍城,讓藍城成為了中國最優秀的代建公司之一。

2014年9月,宋衛平將綠城沒有上市的部分——綠城建設更名為藍城,宣佈開始新的創業。根據他的規劃,藍城將聚焦房產代建、養老、農業、健康四大核心板塊。綠城和宋衛平分別擁有藍城35.4%和34.6%的股份,其餘股東分享剩餘30%的股份。

按照綠城中國第一大股東中交的風格,他們顯然不願看到綠城品牌資產流出上市平臺外,那麼綠城高管們孵化出來的林林總總的綠城系資產,最終還是要回歸上市公司綠城中國。那麼在這些孵化品牌裡佔據著一定股份的高管們,也極有可能受益成為千萬甚至億萬富翁。

從入股綠城參與這場混改至今,中交對綠城的野心不止是簡單的第一大股東地位,其改造甚至重塑綠城的計劃正在一步步加緊。中交空降綠城集團一名執行總裁張亞東,排名僅次於綠城總裁曹舟南,顯示出加強管控綠城的意圖。

僅從董事會名單看,在綠城最新的董事會名單裡執行董事分別是宋衛平、劉文生、孫國強、曹舟南、李青岸、李永前和一個月前剛出任綠城中國執行董事的李駿,其中,劉文生、孫國強、李永前和李青岸四位執行董事均有著中交的背景。

進一步加強對綠城的管控,一定程度上是中交系地產業務重組的必然。在中交內部,也經歷著鉅變。5月21日,45歲的中交地產總裁楊劍平辭職。他曾經透露,中交的目標是央企前三。

楊劍平的另一個身份是黑馬中梁地產董事長楊劍的弟弟,在中交的近2年時間裡,中梁地產還藉此得到了不少實惠。接近中交的人士表示,這兩年中交幫助中梁幹了很多事情,以前中交不去三四線城市,中梁就能已關係企業的身份進入。

而學歷並不高的楊劍平在中交的2年時間裡,除了給中梁帶來諸多便利外,自身也蛻變得頗有儒商味道,這與中交領導層初次見楊時的形象大相徑庭,“當時他穿著棕色皮鞋,灰格子西服,襯衣搭在外面,繫著紅領帶,很像90年代的暴發戶”。

對於中交來說,“楊劍平的到來給中交帶來了民營企業的發展經驗,提高了公司的管理水平”。楊劍平上任後從中交的內部管理構架、戰略投資方向、品牌營銷效率上進行全面的改革,中交內部對其評價為“勤奮刻苦,招投標,成本核算都能做,對上保持神秘,對下保持神奇”,而且,楊劍平進入中交還帶著60億資金。

不過在楊劍平離開之際,中交仍未完成重組之路,儘管在土地市場一度叱吒風雲,但2017年,中交地產的銷售額還不到200億元。

根據綠城的公告,截止2018年5月31日,綠城前五個月和合同銷售金額為587億,其中輕資產裡的代建業務為236億,幾乎佔到整個銷售金額的二分之一。

對規模的渴求使加強控制綠城成為必然。此前,中交集團計劃在三年內,對中房地產和綠城中國的房地產資產和業務進行統籌規劃,逐步通過品牌定位劃分、區域市場劃分、資產整合、業務整合等措施解決二者的同業競爭問題。

中交地產目前圍繞一帶一路以及三四線城市發展房地產業務,在西南地區多有佈局,綠城中國則以華北、華東、華中為主。

但兩者之間也有交叉,一方面藉助中交管理、融資等優勢,提升綠城地產項目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資產週轉率。另一方面,將發揮綠城在房地產領域的先進理念、設計及代建優勢,帶動中交房地產業務發展。

面對急欲加強管控的大股東中交,綠城的這次構架和人事大調整後,兩方勢力交織其中,等待綠城的將可能是被重塑,但它還會是哪個讓人尊敬的房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