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對哈爾濱的認識,最早是從地理書上得來的,後又沉浸於上世紀70年代末的電視片《哈爾濱的夏天》插曲之中,再就是讀完了陳璵先生1982年的小說《夜幕下的哈爾濱》,最終看完中國當時第一部超過10集的《夜幕下的哈爾濱》電視劇後,才對哈爾濱有了個立體的印象。

1小漁村變成大都市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哈爾濱的正宗特產和小吃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哈爾濱只有1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一座從來沒有過城牆的城市。作為一個近代城市,就是因為這不算悠久的歷史,才形成了哈爾濱獨有的文化。這裡薈萃了北方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更是中外文化融合的歷史名城。

一直覺得哈爾濱這個地名怪怪的,在《哈爾濱考》中:“哈爾濱”是女真語“阿勒錦”一詞的轉譯,是“榮譽”的意思。《滿洲地名考》記載:沙俄設置哈爾濱市街建設局時,曾經對地名的設置花費了很多的腦筋,巡視了松花江沿岸的一些小村落,並向當地人詢問了地名,當地人稱此地為哈魯濱。

於是,在1900年製作的地圖上就出現了“哈魯濱市街”的名稱。“哈魯濱”系滿語“漁網”的意思,以前這一帶是滿人的一個大捕魚區,漢人稱之為曬網場,後哈魯濱音訛為哈爾濱。

實際上,宋代這裡就是滿族祖先女真族完顏部的屬地,當時將這裡命名為阿勒錦村。17世紀中葉滿族建立了清王朝的統治,嘉慶年間實行“京旗移墾”,有了開禁放墾政策,滿族移民和漢族墾民開始在這裡從事耕種和漁業,故此地曾有“漁村”之稱。

發展到上個世紀初時,隨著中東鐵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個國家在哈爾濱設立了領事館,擁有了300多家國際商社。外國移民開始大量湧入,最多時達到近20萬人,可當時的哈爾濱僅有人口30多萬人,也就是說在兩個人中就有一個外僑。

這就是哈爾濱有多種多樣異域風情和異國文化的原因,這樣特殊的歷史條件造就了哈爾濱多元文化的城市風格,這不僅僅是哈爾濱百年文化的積澱,更是人類精神文明的寶貴財富。光緒二十二年六月三日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密約》,使沙俄獲得了東清鐵路的修築權,確定了以哈爾濱為修築中心,開始在新市街進行都市的建設,哈爾濱“東方莫斯科”之譽也由此而來。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中國傳統城市的街道佈局是以“坊裡制”為主,即多數街道都呈現“井”字形佈局,四四方方的極為規矩。但在當時的哈爾濱中東鐵路附屬地界內的許多街路則呈放射狀,即以廣場或中心建築為點,向四面八方輻射,形成幾何形街路。

因為,哈爾濱最初的城市規劃者按莫斯科的規劃模式,巧妙地運用城市本身所具有的以及後來人為的區域分隔特點,作為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依據地勢北臨松花江、南靠馬家溝河的天然環境佈置街道,利用濱州、濱綏、哈大三條穿越城市的鐵道線進行區域分隔。

2“黃金大道”上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城市中總有些記憶是生動和難以磨滅的,城市的發展和延續總是會帶走或留下些東西,哈爾濱這座城市留給我們太多炫目的想象和眾多精美完整的歷史建築,這些想象和歷史建築構成了哈爾濱都市文化的基礎。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流連於哈爾濱的大街小巷,時常會令人產生恍如隔世的錯覺,城市上空那道由穹頂、帳篷頂、尖塔樓和金瓦重簷組成的天際線,彷彿還在重溫著那場歷史盛宴。那些拜占庭式的、哥特式的、韃靼式的和黃瓦朱垣的建築們,還裹著巴洛克風格、日式風格、土耳其風格和中華巴洛克風格的外衣,似乎還在娓娓訴說著那段輝煌的過去。

哈爾濱的中央大街全長1450米,寬21.34米,全街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其中保護性建築就有13棟。一條大街包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派,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

1898年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在泥濘中開出一條土道,這便是中央大街的雛形,到了1924年剛收回行政權的中國政府急於顯示自己的管轄能力,決心更進一步整頓這條已聲名遠揚的大街,特地聘請著名的俄國工程師科姆特拉肖克設計,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鋪成了現在大家腳下踩著的這條方石路。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鋪就的這些地磚叫做麵包石,一共鋪了1400多米,用了86萬多塊,您可別小瞧這些小石頭,在當時一塊麵包石可是值一塊銀元,一個銀元在當時可是一家人一個月的口糧,在當時這條路也被稱為“黃金大道”。這個石頭可不是中國的,是從俄羅斯進口過來的,據專家考證,這個麵包石頭再磨損一二百年都沒有什麼問題。

馬迭爾賓館是中央大街歷史的源頭,這是1906年建成的遠東最豪華的賓館,也是哈爾濱第一家涉外賓館。走在中央大街上可謂“五步一典,十步一觀”,使得中央大街成為遠東地區著名的街道,歐洲最美麗的300年文化發展史,在中央大街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其涵蓋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築藝術的博大精深為世上少見。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始建於1907年,位於哈爾濱道里區的聖索菲亞教堂,現在成了哈爾濱的城市象徵。教堂原為沙俄軍隊步兵旅的隨軍教堂,後捐贈給了哈爾濱俄羅斯僑民。該建築由俄羅斯建築師科亞希科夫設計,是哈爾濱現存規模最大的教堂。

教堂最早為全木質構造,20世紀20年代重修牆體,全部加用清水紅磚,教堂頂部凸起,上冠以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周邊有四個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結構,形體錯落有致,磚砌絢麗多彩。底部為一人多高的花崗岩底座,教堂廣場常年有白鴿環繞,顯得莊嚴而浪漫。

3畫冊裡的《猶太人在哈爾濱》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在中央大街上有許多保護性的仿歐式建築,外牆上均掛著“猶太人活動場所”的字樣,因為當年在近20萬哈爾濱外籍僑民中,除了俄國人,猶太人在這座城市留下遺蹟最多。這些猶太人大多來自俄國境內,通過新建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和中東鐵路來到剛開發的新城——哈爾濱。

從1899年開始,哈爾濱使在漫長歲月中四海漂泊的猶太人找到了新家園,在這裡猶太人最多時達到了20000多人,松花江畔一度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聚居中心。在哈爾濱的猶太人,以他們所特有的聰明才幹和創造力,為哈爾濱的發展作出了出色的貢獻,他們和給他們尊重和關心的哈爾濱人攜手,創造了哈爾濱輝煌的建築史。

畫冊《猶太人在哈爾濱》是一部曾經在哈爾濱居住過的猶太人及其後裔生活軌跡的相片集,是一部珍貴的記憶。全書共有400多幅照片,這些照片來之不易,有不少還是曾居哈爾濱現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後裔提供的,畫冊裡還有不少哈爾濱老建築的相片,相片質量非常高,史料價值更高。

畫冊中的文字不多,但每幅圖片都隱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每一張相片都有一段或動人心魄,或讓人回想的記憶,細心地用史料和相片對照著看,那段段或美麗或悽婉的故事就會無比鮮活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

1901年俄籍猶太人卡斯普來到哈爾濱,多方籌集資金,聘請一流的建築設計師,選購歐美各國上等建築材料,建造了馬迭爾賓館。馬迭爾是俄文音譯,意為摩登的、時髦的,早期是專供東北地區上層人士享樂的場所,也是名流政要駐留哈爾濱的首選下榻地。現在的馬迭爾賓館完完整整地保留了當年的建築風格和格局,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裝修風格是法式的浪漫情調,特別富麗堂皇,被譽為“東方的凡爾賽宮”。

所以說,在哈爾濱一座建築可以不用一根鐵釘完全以原始工藝建造,展現了建築之奇觀,一樣美食、一種飲品都可以追溯到百年印記。音樂是這座城市的靈魂,多元化的文化積澱造就了摩登的哈爾濱。

1

地理 | 伏爾加莊園

文圖 | 扎西·劉

伏爾加莊園位於哈爾濱市香坊區成高子鎮阿什河畔哈成路16公里處,佔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是一個以俄羅斯文化為主題的園林,是完完全全充實著異域風情的莊園。伏爾加莊園風景秀麗,有大片的園林和灘塗溼地,蜿蜒曲折的阿什河流過莊園,水連水、橋連橋,一派優美的田園風光。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莊園大門,採用的是17世紀俄羅斯木製城堡原型,莊園內為全木建築,只靠木與木之間的咬合來構建,處處可見高大的城堡以及散落在莊園的希臘雕塑。從凡塔吉亞俱樂部門前小橋直通聖·尼古拉大教堂,一個洋蔥頭形穹頂矗立在八角形帳篷頂端,再上去則是十字架。

聖·尼古拉大教堂曾經是哈爾濱的地標性建築,也被譽為遠東第一東正教教堂。這個教堂最大的特點就是整個建築都是木質的榫卯結構,您連一顆鐵釘都找不到,其實很多哈爾濱人,對這個聖·尼古拉大教堂有著非常獨特的情結。

為了真實再現這座歷史建築的風采,在俄羅斯功勳建築師科拉金教授的指導下,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並按原比例復建,教堂的主結構總高30.5米,以原始木工工藝建造,沒有使用一顆螺釘,其精確的比例、精美的裝飾以及優雅的造型展現俄羅斯建築鮮明的特徵。

鐘樓上的七口鐘,是專門在莫斯科定製的,七口鐘能發出七個音節,鐘聲渾厚高昂,悠揚深遠,在很遠處都能聽到,使整個建築從內容到形式都原汁原味地再現了聖尼古拉教堂當年的風采。見證了百年的城市變遷,悠遠的鐘聲喚回了人們對“東方莫斯科”久遠的記憶,也寄託了人們的一份情懷。

伏爾加莊園裡,還有許多俄羅斯經典老建築的拷貝,“米尼阿久爾”餐廳、“凡塔吉婭”俱樂部、伏爾加賓館、普希金沙龍、巴尼亞洗浴中心。此外,一些在俄羅斯境內早已消失的老式建築,如奧爾洛夫馬房、聖彼得堡漁村等,則把歷史凝固,使之在伏爾加莊園再現風姿。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在各個建築的內部裝飾中,也是非常用心的,牆面上佈置了具有濃郁俄羅斯風情的城旗城徽、田園風光油畫、俄羅斯鄉村風情掛毯等。在文化建設上更是用心良苦,莊園將歐陸文化和異域風情演繹到了極致,不僅讓人回憶起歷史,也建起了一條中俄人民溝通的橋樑。

在莊園的東部,還坐落著一家特色餐廳——美人魚餐廳。美人魚餐廳是以俄羅斯聖彼得堡西部十字島景區的釣魚飯店為原型建造的,那裡是俄羅斯各界名流光顧的地方,根據人們的要求,經驗豐富的廚師會用不同的方法熏製或炭烤魚,它的口號是:“最美味的魚是您自己捕獲的!”

河邊的三座木結構建築,是莊園的俄式洗浴場所——巴尼亞。巴尼亞洗浴先經華氏90多度高溫熱蒸後跳入10攝氏度左右的冷水池中浸泡,輔以樹葉抽打按摩全身,如果是在冬天也可以直接撲到雪地裡,用雪搓遍全身,可以起到排毒養顏、增強血液循環的功效,經過反覆蒸洗,給您一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縱觀整個莊園,盡是以老建築為原風景,這30多座經典的俄式建築,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俄式建築群,將城市歷史與文脈、溼地美景與經典建築、環境保護與旅遊發展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2

旅遊 | 去冰雪大世界“找冷”

文圖 | 扎西·劉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用冰雪凝固永恆的精彩瞬間。它彷彿一座冰雪的城堡公園,在夜色下綻放絢爛的燈光。寒冷的冬天,看一場冰雪光影結合的美景真是再好不過啦!冰雪大世界為迎接千年慶典神州世紀遊活動,始創於1999年,憑藉哈爾濱的冰雪優勢,而推出的大型冰雪藝術精品工程。

冰雪大世界利用松花江段江心沙灘,全長1030米,最寬處25米,總佔地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用冰量6萬立方米,總用雪量13萬立方米,5000多人參加施工,歷時33天。一座座美輪美奐的冰雕建築,借優質冰雪之力,運用大手筆,架構大格局,向世人展示北方冰雪文化和冰雪旅遊的獨特魅力。

2017年1月5日,作為央視雞年春晚分會場之一,T臺上,冰雪為媒,裙角輕舞,異域模特驚豔亮相;油畫展廳內,俄羅斯功勳畫家現場作畫,展現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文化魅影;藝術宮大廳內,絲綢服飾、手鐲戒指熠熠生輝。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小漁村蛻變變成大都市-摩登的哈爾濱

冬至之後,哈爾濱氣溫驟降,卻絲毫沒有阻擋住大家前來冰雪大世界賞冰玩雪的腳步。東北之行最期待的是哈爾濱,對那裡的異國情調充滿渴望,對那裡的冰雪世界充滿幻想。行走在哈爾濱的冰雪大世界裡,所有的期待與幻想都真實地展現在眼前,那種感覺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

冰雪大世界,夢幻的藍色黃昏,流光溢彩狂歡季。雖然很多人是特意趕來冰雪大世界“找冷”,不過不必擔心禦寒問題,園區直徑500米內您一定能找到一個取暖場所,園區裡分佈著23個可供取暖的地方。一年一度的冰雪盛宴雖然幾乎每年都去遊賞,但仍然是意猶未盡的感覺。

有人說,冰雪大世界是夢與現實的浪漫童話,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大規模的建築是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建設起來的,也沒有哪一個僅僅存在兩個多月後就要消失。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就是這樣一個生存時間短暫而又不可複製的冰雪王國。

松花江冰雪大世界工程氣勢恢宏、匠心獨具、魅力獨特,融思想性、趣味性、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於一園,創造了哈爾濱冰雪建築作品七個歷史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