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大家好,我是任学堂首席运营官不二Sir,感谢大家对任学堂的关注。

2018年伊始(2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主要宣布对存在“无证无照”、“超纲教学”等问题的校外辅导机构存在的不正规经营活动和公立学校老师“有偿补课”进行整治,针对此次的“史上最严”行动公告,一时间在教培行业里炸了锅,瞬间各种“观点”满天飞,且来看看各位大神都在讨论什么- -!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然而,“在上海‘轰轰烈烈’的培训机构整顿行动中,居委会大妈代表了重要角色,穿梭各大社区小巷,暗中观察那些不起眼的培训班/培训机构,然后秘密上报……”。根据上海市教委的数据,502家从事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学科类和学科延伸类培训的“无证无照”教育培训机构已进入逐步关停阶段。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史上最严”的“四部整治”,慌了“假”校长,“真”创业者笑了

以上内容摘自各校长群,暂不做任何评论。

细读《通知》,圈内人能够发现,通知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力度堪称“史上空前”,而且不少举措都是首次提出。接下来,不二Sir,就结合《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规,浅谈下自己的见解。

1.“六项”整治

1.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立即停办整改(《通知》源文件内容)。必须把学生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2.对“无证无照”,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校外培训机构,要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

3.对“有照”,但“无证”的校外培训机构,具备办证条件的,要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证条件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4.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通知》源文件内容)。

5.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

6.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坚决查处中小学教师“诱导/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2.治理分工、组织实施、治理步骤的主要内容

1、各地党委、政府领导建立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民政、人社、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共同负责的三级工作机制;认真制订专项治理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审批、备案、登记等标准;县级四部门联合公安、消防、城管和乡镇(街道)等相关部门进行整治行动。

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治理学校及相关人员的不良行为;对于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情况,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督查;建立《黑白名单》制度,《白名单》公布正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黑名单》公布有安全隐患、无资质和有不良行为的校外培训机构名单。

3、畅通群众反映情况的渠道,公布专项治理行动举报电话和信箱,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中小学校负责全面普查登记每一名学生报班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情况;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

4、各地专项治理方案、举报渠道等信息要于2018年6月底前报送教育部;各地要积极借鉴一些地方的有益经验,及时总结本地改革情况,不断完善治理措施。

5、2018年6月底前,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2018年底前,集中整改;2019年6月底前,专项督促和检查。

本次整治行动号称“史上最严”,实至名归。

3.一锅端?NO! 大修才对!

不过,笔者认为,此次“前所未有”的力度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便不是将校外培训机构“一锅端”,而更应该理解为“大修”


自十九大以来,“优先抓好教育工作”一直是政策面的指导方针,以此为方向推行的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教育“公平化”,也是本次整治的内核目的。从“高考新政”到“中考改革”到《民促法》到本次《通知》,我们都能看到这方面的信息;作为“校长”,我们不应该只是“道听途说”,而是深入了解政策层面真正要表达的意思。

本次整治行动,其实是引导机构以相关法规为依据进行合法经营。因为每条内容都是有“先决条件”的(以上红字部分为“先决条件”);同时《民促法》中首次提出“分类管理”概念,并将校外培训机构划分为民办教育范畴,这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合法身份的认定,因此,

只要我们合法经营,便不用担心被整治。


本次整治行动的不只是校外辅导机构的非法经营,更对公立学校的老师“课内不上课外上”等影响教学秩序的行为采取的是“坚决查处”的态度

据笔者了解,全国各个地区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不仅是对校内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是“教培行业”乱象问题的主要因素,如果治理成功的话,对教培行业“健康化”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正规经营的辅导机构反而是利好消息

另外,据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消息,今年要出台促进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的意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和联合监管机制。上海、浙江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试点和预演,杭州、上海的执行情况一定会是今年全国教培行业整改的风向标。


早在2017年上半年,上海就开始整顿教培行业,还出台了有关上海市民办培训机构“一标准两办法”。

2017年12月26日,上海市第三次民办教育工作会议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行。会上,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共建的“民办教育协同发展服务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依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民办学校分类许可登记管理办法》,将充分利用利用信息化管理新手段,推动上海民办教育发展步入新时代并发挥全国辐射引领功能。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充分肯定了上海民办教育取得的成绩,同时希望上海能够继续发挥民办教育改革排头兵、先行者的作用,积极探索、敢为人先,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可示范、可复制的成果和经验。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代表。浦东新区、上海杉达学院、协和教育中心、昂立教育集团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所以笔者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大修”是为了规范教培行业秩序,“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而不是教育秩序的干扰者”。

即依据规范标准有步骤、有条理地对不符合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治理,进而提高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

同时,有观点认为,目前应试考试录取依然是升学的主流形式,加之国内优质教学资源供不应求、新中产阶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升,决定了K12校外培训市场依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专项治理措施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对家长、学生的升学需求造成影响。

另外,对于那些无证办学、存在安全隐患、以竞赛办学为主的中小机构和那些处于灰色地带的社区店的“以巧妙躲避政策监管为乐”的“假”校长来说,这次“再也躲不掉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一些校外培训龙头企业减轻了竞争压力,使得有资质、有品牌、规范办学的大型机构受益,非应试类的素质教育培训机构也会受益,且比较符合今后教育发展方向。

同时,新民促法自去年9月1日实施之后,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可以获得营利性民办机构的身份,简单而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将更具公司色彩,具备融资上市等多种选择。业内人士表示,绝大部分的培训机构都会登记为营利性,可能会享受营利性的税收优惠。这对培训机构利好。因此,对于坚持正规办学的规模化机构和有资金有资源热衷教育事业的“真”创业者们来说,这更应该是福音。

那么,在这股整顿之风的风口之中,我们“真”创业者们该做哪些思考?

1、符合政策的场地都有哪些要求?有统一的标准?

2、办学许可证之困?

3、针对“超前学习”,如何调整教学方向以适应新教育方向?

4、针对规范教培机构的老师政策,是否有压力?

对于这些问题,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留言中与我们进行交流。

如果你想要知道这次关于“四部整治”更全面详细的内容,请私信回复“四部整治”联系我们。

另,本文仅代表不二Sir个人观点,与本公司无关。本公司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