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早年天津的豪門鉅富有“八大家”之稱,至於這“八家”究竟是哪八家,隨著年代的推移,也有著不同的說法。最早在清朝咸豐年間,天津流傳著這樣的有關“八大家”的歌訣:“韓、高、石、劉、穆,長源、振德、益照臨。” 這就是:天成號韓家,益德裕高家,楊柳青石家,土城劉家,正興德穆家,長源楊家,振德黃家,益照臨張家(即海張五)。今天要說的是位於西郊楊柳青的石家,至今仍在造福世人。石家大院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多進四合院,有號稱華北規模最大的民宅戲樓,現在是“楊柳青博物館”。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石家大院,為清代津門八大豪門之一石萬程的第四代孫——石元士的舊宅,也稱“尊美堂”。始建於1875年,佔地近萬平方米,建築結構獨特,磚木石雕精美,有“華北第一宅”之稱。

石氏先人本是山東萊州人,靠大船一隻經營水上運輸維生。雍正年間來到天津繼續營運,直到乾隆五十年,石萬程之父石衷一才落戶楊柳青,一邊繼續經營水上運輸,同時開設了一家小糧行,經營積累日漸豐厚,開始積攢下了一定的家底。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常言道,人走好運擋都擋都不住。嘉慶三年(1798年)秋,石萬程攜妻子高氏從南方運了一船小麥到北京,船到通州,狂風大作,氣溫驟降,河面結冰,舟不能行,糧船受阻通州一阻就是兩三個月,老兩口無奈,只好在船上過年。生意是做不了了,每天只能是上岸逛逛,河邊走走,望天長吁短嘆。

傍晚的時候,石萬程夫婦正在河邊信步,見一個小丫鬟在運河邊徘徊抽泣,手裡提著一個小包裹,不禁起了惻隱之心。便和夫人高氏商量將該女子收留下來,一同返回了天津。後來,夫婦倆見這小女子十分聰慧勤快,便鼓勵兒子石獻廷娶她為妻。既成石家人,女孩便將自己身世和盤托出。原來,她竟然是和珅府裡的丫鬟,和珅被抄家時,除了駙馬宅院,其餘各處宅院全被查封檢抄。和珅家中所有僕婦家奴全部登記在冊,鎖拿在一起,等候發落。唯獨一名小丫鬟,因為被派往駙馬府給公主送禮,逃過一劫。小丫鬟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帶著這一包袱金銀首飾逃出來。而且帶來了一批貴重珠寶,正當流落到通州河壩舉目無親時,遇上了石家的糧船。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此前,石家幾代單傳,人丁不旺。石萬程也只有一個兒子石獻廷。為了多子多孫,石萬程為石獻廷娶了妻子之外,還買了兩妾。後來,又將小丫鬟收進房裡。小丫鬟沒有名字,石府便根據她不纏足的旗裝打扮,稱呼為“旗奶奶”。

人無外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小丫鬟帶來的不菲外財著實使石家的財富錦上添花,眾所周知,和珅不僅僅是一個貪官,還是一名高超的理財高手。“旗奶奶”在和珅勞作多年,見過世面,耳濡目染之下,具備了一定的投資意識。在“旗奶奶”的勸導下,加上石家父子經營有方,在楊柳青開設當鋪,快速地聚斂財富。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旗奶奶福大運大造化大,老石家歷代以來一直代代單傳,自打旗奶奶進門,一下子生下了5個兒子,堪稱人丁興旺。讓石獻廷樂得合不攏嘴。石府上下便覺得“旗奶奶”是一個有福氣、有造化的人,很尊敬她。

20年後,“旗奶奶”因病去世。由於她過門時沒有明媒正娶,不能葬於祖墳,便在楊柳青鎮西頭專門買了一塊地進行安葬。後來,石獻廷病危時,把4個兒子叫到跟前說:“旗奶奶自入我家,託她的福分,內外和諧,家業興旺,雖然名分攸關,不能葬於祖塋之側,但願後輩兒孫莫忘此情。”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因此,石家後代祭拜先人每到清明節,都是先拜“旗奶奶”,然後才往祖塋祭拜石萬程、石獻廷等人。

轉眼到了道光年間,道光皇帝認為老百姓不能太富,太富了會造反,並下了一道聖旨,規定了老百姓田產的最大擁有量。於是,老石家只好為4個孫子(其中1個夭折)分家:老大寶善立門福善堂,老二寶慶立門正廉堂,老三寶苓立門天錫堂,老四寶珩立門尊美堂。

自古道:富不過三代。石家子孫大多是紈絝子弟,分家析產以後,終日吃喝玩樂,寄生度日,坐吃山空。到清末民初,前三門的家道先後中落,只有石寶珩的尊美堂一支獨秀,其長子石元俊在咸豐十一年科考中舉,官拜工部郎中,但元俊以父老弟幼為名未曾到任,而是致力於家業經營,並於光緒初年動工興建豪宅。反而致力於家業經營,使得買賣興隆,資產巨增。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光緒十年(1884),石元仕繼石元俊之後主持尊美堂。他不僅注重家產積累,更善於擴大政治勢力。他娶了兩廣總督張之洞的侄女為妻,其子女也多與天津官紳、豪門結姻。

在石元仕的苦心經營下,石家擁有田產4萬畝,成為津門首富。石元仕耗資白銀幾十萬兩,耗時3年,建成了石家大院,享有“天津第一家”“華北第一宅”之稱。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石元仕帶頭出資創辦“楊柳青支應局”,使地方免除了許多禍亂,得到了朝廷肯定。後來,石元仕先後被李鴻章和慈禧太后召見,並賞四品卿銜、二品頂戴、賞戴花翎,一時名重津門。
和珅被抄家,一丫鬟攜珠寶逃跑到天津,為一家族帶來好運


石家大院見證了石家興衰。民國七年(1918年),石元仕過70大壽,大筵賓客,極盡奢華。

誰能想到,這一切都是一個小丫鬟從和珅府逃出來帶來的好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