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死亡教育刷屏朋友圈?這位母親不幹了!

清明節死亡教育刷屏朋友圈?這位母親不幹了!

清明節死亡教育刷屏朋友圈?這位母親不幹了!

宜緬懷| 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薩瓦特爾

1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死亡教育的話題,比如孩子問到:

“人為什麼會死?”

“為什麼人死了以後就再也見不到了?”

家長要怎麼回答?這我想起一件事。

今年春節,大年初一早晨,我們帶著孩子去公婆家拜年。領到壓歲錢的兒子話也比平時多了,他盯著老公,突然問:

“爸爸,你的爺爺奶奶在哪?”

老公指著牆上掛著的遺像說:“在那兒”,兒子接著問:

“你的爺爺奶奶為什麼要住在相框裡?”

這下老公傻眼了。我連忙打岔說:“爸爸的爺爺奶奶在天上,他們變成了星星在一閃一閃地看著我們呢。”我的這個解釋顯然是“答非所問”,但顧忌公婆的感受,當時我只能這樣和孩子解釋。

孩子是渴望理解這樣的生命主題的,但這一話題在成人世界又往往是個“禁忌”。

死亡教育是漢人文化最缺的一課,死亡教育究竟有沒有必要?馬東說的一句話很有道理,死亡而告訴人們如何生活。

清明節死亡教育刷屏朋友圈?這位母親不幹了!

如何面對死亡也決定了我們如何面對生命,我們會如何選擇對待生命的方式。

如何讓孩子接近並理解死亡,對父母和孩子而言,都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2

當孩子天真地問什麼是死亡時,我習慣性地編造各種美好的通話故事來掩飾,比如:

“變成天使飛走了”

“變成了天上的星星”

“出了一趟很遠很遠的門”,等等。

清明我也瘋狂惡補了一些資料,關於死亡教育,在去年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中,遇難的孩子所在小學校長的做法,我認為值得借鑑。

他給其他孩子家長寫過這樣一封信,就“如何與孩子談論死亡”給出了建議:

清明節死亡教育刷屏朋友圈?這位母親不幹了!

這位校長的做法是非常讚的,他顛覆了那種傳統的談論死亡而“諱莫如深”的態度。

3

臺灣教育學博士張淑美教授說,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如果無法得到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1

分年齡段對孩子進行死亡教育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與孩子談論死亡,也要有針對性。

4歲之前的孩子很難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死亡,因此,對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只需要給孩子一個粗淺的解釋即可。

比如當孩子和我們討論生死的時候,我們可以藉助孩子身邊的一些事情來給孩子解釋。比如玩具壞了,杯子碎了,這些都代表著死亡。

我7歲那年,太奶奶去世了。爸爸告訴我,“不要害怕,太奶奶那麼疼你,晚上是不會來找你的。”我心裡反而更加忐忑,心裡亂糟糟的睡不著覺。

4歲之後的孩子,已經能夠慢慢地思考問題了,模糊不清的概念只會讓他們更加的焦慮和擔憂。這一時期,父母需要正視這個問題,切記不可含糊其辭,更不能嚇唬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告訴孩子什麼是死亡,並耐心地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化解不安。

2

以動植物為切入解釋生命的循環

春夏秋冬四季更替,花草樹木由發芽、長葉到開花、結果,再到枯萎,這都是一個循環過程。

一個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家裡養的金魚死了一條,女兒特別傷心。他看到後,領著孩子,在樓下的綠化帶中一棵小樹下挖了個坑,把金魚給埋了。

填土的時候他告訴孩子:“金魚死了,我們以後再也見不到它了,但金魚的生命也可以以另外一種形式出現,比如化成肥料來滋養樹木。”

然後他還告訴孩子,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愛和思念卻是生生不息的。

3

在繪本故事裡談生死

每個年齡層的孩子對死亡的理解都不一樣,如何讓他們既能夠理解死亡的意義,又能夠從中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繪本教育可以很輕鬆的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可以藉助故事,讓孩子跟隨主人公去接觸死亡,去感受死亡的整個過程,引導孩子正確認識死亡。告訴他們失去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時也包含溫情。

那哪些繪本適合您和孩子一起讀呢?

戳標題就能看文章哦:國外繪本里“死神是暖男”,讀懂這7本兒童繪本,理解生命的意義

4

死亡教育也應該講點儀式感

清明節是一個兼告別、懷念與感恩於一體的節日,也適合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帶孩子去掃墓,祭奠亡人,或多或少會提醒他們珍惜生命,享受親情。

適宜地向孩子解釋死亡,讓孩子學會接受死亡,不懼怕死亡,這其實也是樂觀面對生命的一種態度。

郭初陽老師說:“死亡教育猶如一支小小的疫苗,能極大地增強生命體的抵抗力。”

死亡教育是一門必不可少的課程,我們正視死亡這個話題,是為了讓孩子對生命有所敬畏。我們談論死,是為了讓孩子更加珍惜生。

外國人有哪些優秀的死亡教育可以學習?

戳標題就能看文章哦:中國人談死色變,5大發達國家幼兒園如何進行生命教育?

[ 你是怎麼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

歡迎移步留言區

VIPKID家長V課堂特約作者 |語不惜自由撰稿人,家庭教育及心理學資深愛好者, 專注分享婚姻、情感、育兒知識,理性思考,用心寫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