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沒有皮鞋,長得什麼樣?

今天我們常穿皮鞋,“西裝革履”,好像是從外國傳進來的習慣。那麼,我國古代有皮鞋嗎?

其實,古代也是有皮鞋的,而且,古人的鞋子裡,皮鞋是主流,而且和現在的很多皮鞋,長得差不多。

古代有沒有皮鞋,長得什麼樣?

戰國皮鞋

因為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就會打野獸。把肉吃掉,皮子呢?就做成衣服和鞋子。等到後來,才學會了織布。所以皮鞋比布鞋要早很多很多年。

據稱最早的皮鞋,是在我國新疆樓蘭孔雀河出土的一雙女靴,距離現在約4000年,這雙皮靴就已經相當成型了。

古代有沒有皮鞋,長得什麼樣?

除了皮和布,古人還可以編草鞋。但那是最窮的人穿的,而且不能過冬。冬天人們一律要穿皮鞋。

而且,古代還有一個專門的名字稱呼皮鞋,叫“鞮”。如果是高一點的,就叫“靴”。

戰國時候,趙武靈王覺得穿寬袍大袖不好打仗,就讓全國都穿胡服,學騎射。胡服就是少數民族的衣服,下面穿皮靴,打仗的時候乾淨利落。

古代有沒有皮鞋,長得什麼樣?

所以鞮、靴和今天的鞋字,都有一個皮革的革字,說明古人是經常用皮革做鞋子的。

今天我們平時穿布鞋,在高級宴會上穿皮鞋,古代正好相反。因為沒有棉花之前,古代的布鞋都是用蠶絲織的,叫絲鞋,要用五顏六色的絲織,還要織出好看的花紋。這種鞋子,只有貴族才穿得起。相比之下,反倒是皮鞋或皮靴是平民百姓的穿著了。

古代有沒有皮鞋,長得什麼樣?

古代和今天不同的地方,是鞋子不分左右腳的,所以可以亂穿。這個習慣,直到民國時還沒有改。錢鍾書小時候穿鞋不分左右腳,直到穿了西洋皮鞋,仍然改不了這個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