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僧人为什么要读书?

一、读书对自己的意义

许多年轻法师们都认为,出家的目的不是读书,很少有人出家是为了能够去佛学院读书。可是,只要一出家也会面临着生涯规划的问题:出家的生活如何完成?

现代僧人为什么要读书?

首先,我们要肯定自己不是一个天才,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肯定自己有潜能,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都是有用之材。教育对于年轻僧人,也是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这是教育的普遍规律。通过读书,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对自己担起应尽的责任。

读书是一种生命存在与生活的方式——与世无争、与圣贤对话、不断成长的方式。读书的和尚,游心于法海,攀登于法山,成就闻思慧,很好地体现了专注、宁静、反思的生活方式。在读书的过程中,聚焦于佛法大海,亦是成就定共戒、道共戒的过程,所以读书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出家就是希望自己在佛法道路上有所成就,而读书无疑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方式。许多年轻出家人的观念中,出家就意味着隐退与云游,这是一种遮诠的表达方式;可是,出家也是对自己生命的一种责任,这是表诠的表达方式。当然,隐退与云游也可以是自己生命的责任。可是,任何生命都无法离开“他”,面对“他”的责任就意味着更强烈的责任,就无法选择“隐退”,只能去面对“他”,接受“他”,为“他”创造更好的因缘。这时,读书就是一种责任,因为读书是观照自他关系的最好参照。

读书也是出家人弘法利生的途径。无论是管理寺院、坐禅冥思、说法度生,都需要受到相应的教育,任何修行方式都需要付出汗水、接受训练与好好学习。当今佛教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学术研究、坐禅修行、弘法度生、国际交流,如果没有好好静下心来,天天埋在故纸堆中,怎么可能写出学术论文?如果没有多读禅经,多翻禅宗语录,如何能明了祖师禅的核心?如果没有天天读外语,了解世界形势,怎么能从事佛教的国际交流?如果没有厚积薄发,没有接受现代学科的训练,怎么才能作大师子吼?

二、读书对于佛教的意义

对于现代学僧来说,教育是担负正法久住和广度众生的责任。教育不仅对学僧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也会对整个佛教乃至国家的未来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僧教育的水平,最终会决定大陆佛教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时的表现。学僧们的学术水平,会影响佛教的学术品位和国际交流的能力;学僧们的文化程度,会影响佛教的文化形象和社会影响能力;学僧们的清净僧格和纯洁的人格,是佛教立足于社会不败之地的根本;学僧们的观察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开展弘法事业的根本能力。所以,学僧们在佛学院逐渐累积和发展出来的创新意识与批判能力,是推动佛教发展的基础。

佛教的发展,需要每位出家法师都能培养和发展各自的天赋、技能和才智,来解决佛教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如果佛学院的学僧们放弃了学习,这不但是放弃了自己,也放弃了整体佛教。当然,快速发展的佛教,丰厚诱人的利养,想让年轻一代放弃外面世界的诱惑,能够游心于佛法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静心读书,不断地向内沉思,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但是,任何外在的理由都不是不读书的理由,生命的书写者是个体,每个人的未来都由自己掌握。

一切都是为了整体佛教,为了正法久住。作为一个出家法师,必须继承佛教的“法统”与中国佛教的“祖统”。所谓“法统”,就是继承释迦牟尼佛觉悟真理后所阐发的“法”,学习、修行、证悟“法”,让正法不灭。所谓“祖统”,就是承续释迦牟尼佛以来的师资相承,代代相承,灯灯相续;尤其至禅宗谱系,“祖统”的继承具有更为具体的方式,学习祖师的禅法,体悟祖师的心性,受授祖师的法脉,弘扬祖师的家风。

所以,读书并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佛陀,为了古今成千上万的祖师,这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与使命。人生就是一条不归路,读书更是一条不归路,玄奘法师“宁向西土一步死,不回东土半步生”的求法精神,是现代学僧读书所需要的精神。

读书是一种真正青灯古佛的生活,寂寞、宁静、与世隔绝的生活,更需要一种专注、坚持的意志力。在大陆佛教界,会看到某种错觉,一位出家未久的法师,因为种种因缘便能荣膺名刹方丈,甚至成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一下子就功成名就。一位地位显赫的师父,或者某位政治人物赏识,都会改变一位年轻法师的命运。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几乎没有可能走上其中的任何一条道路。而且,三世因果的观念会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任何现实的种种不公平,我们唯一能改变自己,而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如果我们不放弃自己,诸佛菩萨就不会放弃我们,护法龙天更会拥挤我们。当一位出家法师自我放弃时,也意味着放弃了佛教,放弃了所有众生。

三、读书对社会的意义

现代学僧的读书,不仅为了自己、整体佛教,更是为了广大的信徒。出家法师的社会功能就是在于教化信徒,有什么样的法师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徒。一位占相吉凶的法师,身边就会有一堆喜欢八卦的信徒;一位坐禅冥修的法师,就会培养静心冥想的信徒;一位讲经弘法的法师,就会培养智慧圆融的信徒……

所以,现在我们读什么书,就意味着将来就会以所读的书去教化信徒,学僧的读书具有神圣的社会意义。1500多年,玄奘法师不仅带给唐朝社会的影响力,而且波及整个世界;鉴真法师带给日本佛教乃至社会的文明载体,影响至今仍然深入中日两国的心中。100多年来,太虚大师通过自己的阅读乃至对世界佛教的考察,提出“人间佛教”,仍然是当代佛教的指南。乃至30年前,一批“文革”后的法师走进佛学院,恢复了中国佛院、闽南佛学院等,都极大地改变了今天的佛教。

所以,我们要反问自己:我们会对佛教做出什么贡献?会发现佛教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会解决什么样的难题?作为一个办学机构的主持者,作为一位导师,我们都在尽最大的努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接受最好的教育,这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学僧,你们也有自己的责任,认真地对待自己,不要让自己失望,不要让佛教失望!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做到!诸佛菩萨一定会加持我们!护法龙天一定会护佑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