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臉讓海底撈破產的樣子,其實成了最乖的顧客

海底撈時不時就會成為大家的話題,倒不是他們的東西有多好吃,而是他們的逆天服務。

最近微博上有人曬出海底撈又放大招。

他們一臉讓海底撈破產的樣子,其實成了最乖的顧客


海底撈這麼火,每次去吃,都要在排隊等位上花很長的時間,很多人等著等著就走了。

很多生意好的飯店都會想辦法來留住這些等位的顧客,比如提供瓜子讓顧客嗑著打發時間。這種方法可以讓消費者有縮短了等位時間的錯覺。不過這種辦法的“藥力”並不是十分強,嗑瓜子聊天,刷朋友圈都很快就敵不過肚子打鼓抗議和店裡飄出來的麻辣火鍋香氣。

也有一種辦法是結結實實地縮短物理意義上的時間,而不是心理時間,那就是讓已經在吃的人吃快點,比如呷哺呷哺的“快火鍋”。超高的翻檯率,讓這家“快火鍋”之王擴張迅猛。

不過,“快”並不符合海底撈提供極致服務的定位。

他們一臉讓海底撈破產的樣子,其實成了最乖的顧客


為了不讓客戶等得不耐煩,海底撈也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免費吃水果,下棋打撲克,修指甲,在小歌棚唱歌,免費擦皮鞋……等等。並不是每一家海底撈都有這些玩意,不過看到這些項目,你就算沒玩過,也不會不信吧,因為這很海底撈。

而每折一顆星星可以抵五毛錢菜錢的方法,倒是其中有效的方法。

前面那些打發時間的活動不是不好,但缺點是,這些消遣活動缺乏目標性。

怎麼講呢?去吃個海底撈,等位怎麼都得花上兩個小時,怎麼著?打兩個小時撲克,還是唱兩小時歌?這些活動都會容易讓人覺得悶。

如果把活動過程分成若干小階段,還有適當獎賞,人們就不會覺得這是在打發,而是在完成一件任務。而折星星就是這種設計。

有個小道理,大家都聽到會背了。就是說,如果目標太長遠,不知道從何做起,就先把這個大目標分割成一個個容易達成的小目標,自己就能有動力一個接一個完成了。

而事實上,就算沒有一個大目標在前面,只要在一定時間內有獎勵,人就會在比較長的時間裡保持做一件事情。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獎勵機制”。

他們一臉讓海底撈破產的樣子,其實成了最乖的顧客

獎勵機制說明了人到底有多好騙。一個人可能很難集中精力看一本厚厚的學術著作,但遊戲設計者只要給點無關痛癢的小刺激,玩家就義不容辭地玩通宵遊戲。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甚至操控本身就是一種獎勵玩家不斷玩下去的動力。所以flappy bird和瑪麗兄弟這種簡單的彈跳遊戲可以這麼火。

海底撈的折星星也是這個原理。每折一個星星都有5毛錢獎勵作為回饋,而且折星星這個任務本身並不難,反饋時間也短,而且獎勵要比遊戲分數實在得多,人們自然而然地放下手機乖乖折星星。

顧客一臉要讓海底撈破產的認真樣子,當然也知道折星星賺不了幾片肥牛肉,可是他們已經掉入自己的“行動-獎勵-行動”的循環中,不能自拔。而且他們不會輕易走,因為走了,所謂獎勵也就不存在了。

至於海底撈,這相當於給顧客打個折扣,但能節省了伺候排隊顧客的人工成本,可能還有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