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不愧被後世封為“七絕聖手”

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出身貧苦,早年以務農耕種為生。這樣的出身在人才鼎盛的唐朝,想要鯉躍龍門其實是很困難的。他既沒有顯赫的家族背景人脈關係,也沒有鉅商富賈的萬貫錢財打通關係,這樣一個沒錢沒背景,卻空有一身才華和抱負的青年,大多是懷才不遇,鬱郁不得志的。這樣的例子便是他的好友孟浩然,一個終生未能出仕的抱憾才子。相比之下,懷才不遇的王昌齡轉而投筆從戎,也算是另闢蹊徑成全自己的抱負,也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邊塞詩人。

唐朝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不愧被後世封為“七絕聖手”

《芙蓉樓送辛漸》

唐代: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朝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不愧被後世封為“七絕聖手”

寒冷的雨水和江天相連一色,在夜裡一同流入東吳。清晨天亮就要送別友人,遠遠望見楚山在陰鬱迷濛的天空下顯得分外孤獨與寂寥。如果,洛陽的親人或朋友問起我,就說我的心如同冰雪一樣盛在玉壺之中。

寫這首詩前,王昌齡曾被貶為龍標尉。遭遇讒言誣謗,仕途坎坷。按照一般故事發展,這會是一個消極憤懣的青年,從此鬱郁不得志,一蹶不振,心如死灰。但是,王昌齡卻仍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充滿了正能量。儘管,他長年遭受讒言非議,仕途淪落被貶,但他卻初心未改,面對人生困境仍然堅信正義,始終保持一顆忠貞赤忱之心。

唐朝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不愧被後世封為“七絕聖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