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辈唯一没熬成相声名家的就剩他!出身世家大师之徒却未成大器

文字辈唯一没熬成相声名家的就剩他!出身世家大师之徒却未成大器

  “三分逗,七分捧”,但凡是爱听相声的都知道这句话。好捧哏的在段子中能起到掌控全局的作用,捧哏演员正所谓一把尺子,能起到“量”的作用才能称之为量活。中国相声史上历来不缺乏“大量活的”,从德字辈的周德山、马德禄;寿字辈的郭启儒、李寿增;宝字辈的朱相臣、王凤山;再到文字辈的石富宽、李立山都是名噪一时的捧哏大家。好量活的话不再多,但字字珠玑,在台上若有似无的存在。反之,台上爱抢包袱、递肩膀不够尺寸、垫话插不进去、节奏把握不稳的充其量只能算会捧哏的。

文字辈唯一没熬成相声名家的就剩他!出身世家大师之徒却未成大器

  在很多老观众心里都会有一种观念,自明字辈往上数的老先生中大多是身怀绝艺人才辈出,因为其中很多都从明地上使活开始,对表演的标准极为严苛,毕竟包袱不响就要挨饿。的确,从旧社会走过的相声艺人们往往更追求技艺的精进,这也催生了一大批颇有含金量的相声名家。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说好相声靠的是天资悟性和后天勤奋,倘若两者皆无,光靠熬资历是熬不出大师的。

文字辈唯一没熬成相声名家的就剩他!出身世家大师之徒却未成大器

  因为德云社和一句“有点意思”让文字辈演员王文林重新走进观众视野中。如今提到王文林,必先要说他的师父是单口大王刘宝瑞、父亲是肚囊宽绰的王长友、岳父是大名鼎鼎的“小迷糊”王世臣.....似乎这样介绍才能突显王文林的资历。在没加入德云社之前,王文林一直叫王惠林,按理说8岁入门拜师12岁登台献艺,几十年的舞台经验足以成就一个捧哏名家,然而事实上王文林在捧哏方面一直饱受争议。

文字辈唯一没熬成相声名家的就剩他!出身世家大师之徒却未成大器

  评书演员王玥波曾公开表示:“王文林先生的水平不管到哪个园子演都是底角儿!”作为同行之间、晚辈与长辈之间,这样的评价也算对老先生的一种力挺支持。而观众对于王文林捧哏的表现却并不满意,最大的质疑声音莫过于“站台上听相声的”。

文字辈唯一没熬成相声名家的就剩他!出身世家大师之徒却未成大器

  这种评价显然是言重了,但不无道理。看过王文林捧哏的观众应该能回忆起他在台上出现过的种种失误,给郭德纲、徐德亮、田立禾、王玥波等人捧哏时都有各种纰漏,在此不便逐一列举了。其实,王文林也有自己擅长的段子,在与搭档使腿子活、倒口活时翻包袱的手法还是值得青年演员学习的。王文林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捧哏水平有客观的认知,因此从不在各种场合以老前辈自居,能为平平但谦虚低调风格也不失为一种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