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四川地缘分析(一)

蜀道难

长安城破,关中大乱,唐玄宗李隆基选择的逃跑路线是进入四川。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逃跑也是一门艺术。当一个人败局已定,面临逃跑这个选项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胜利的方式有很多种,小胜或者大胜的区别,只是决定你接下来的日子过的好还是更好;然而面对失败,却不能苟且。选择活的差可能还有生路,而选择活的更差则可能让你永无翻身之日。

所以,在逃跑的关键时刻,比之胜券在握,更加需要冷静的头脑。因为,逃跑路线的选择,无论对于自己或者自己的敌人,都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关中的地缘格局,如下图,

蜀道难——四川地缘分析(一)

关中地缘态势

安禄山的叛军,是从洛阳出发,由东往西,穿越崤函通道,攻克潼关杀进关中。那么按照常理分析,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唐军向西的撤退路线可以有三个选择,一是翻越六盘山,向西进入陇西高原,二是在六盘山以东,翻越北山进入陇东高原,三是南下,穿越秦岭进入汉中盆地。

不过细究起来,陇西和陇东可以看成一种选择。因为陇西和陇东虽人烟稀少,但过了陇西和陇东,则柳暗花明的另外一片天地。

进入陇西再往西,过兰州黄河谷地,走西北就可以顺势进入河西四郡。而我们前文着重分析过,河西四郡的战略地位不仅仅在于这个地方本身的价值,还在于这个地方的大陆交通线的功能,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条最重要的路线。那么穿越河西四郡,就可以到达更加广阔的西部地区。

而如果不走陇西,进入陇东再往北,则可以到达黄河冲击而成的河套地区,距离最近的就是贺兰山脚下的西套平原。由西套平原沿黄河继续顺流而下,到达阴山之后,并排的还有西边的后套平原,以及东边的前套平原。沿着这一串黄河河畔的小的绿洲前行,就可以联通大同盆地,通过大同盆地,就可以经营传统中原地区了。

蜀道难——四川地缘分析(一)

所以不管是选择陇西还是陇东,都可以看做往北,而汉中方向则是往南。

往北还是往南,意味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宣示。

当时,唐玄宗时期的西套平原,虽然依旧人口保有量不如内地,但已经完全开发为汉人传统农耕区,南可以长途奔袭回到关中,北可以到达河套地区,进而绕开陕北高原迂回到山西。这些地区虽然条件艰苦,但从军事角度来讲具备非常大的战略纵深;如果向南退守,则意味着就要翻越蜀道,进入汉中,并且一路到达千里沃野的四川。天府之国的四川不可谓不富庶,但在冷兵器时代的封闭地缘结构,让四川特别容易形成偏安的割据政权。我们从地图上来看一下所谓蜀道,就能明白为什么是这个结论。如下图,

蜀道难——四川地缘分析(一)

广义的蜀道,是指经关中到汉中穿越秦岭的路线,以及从汉中到巴蜀穿越大巴山的路线,一北一南两条路线的总称。其中北路从西到东,依次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库古道;而南路从西到东依次是,金牛道、米仓道、洋巴道、荔枝道。在这些线路上,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韩信杀出汉中的“陈仓道”,三国时期魏延一直念念不忘的“子午道”,此外还有前文刚刚提到的,唐玄宗为心上人杨贵妃运荔枝的“荔枝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