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治理倭寇,下了一道有錯別字的聖旨

中國古籍稱日本為倭國,流竄到中國沿海的海盜稱為倭寇,倭寇的無事生非、燒殺搶掠給沿海百姓造成很大的困惑,從洪武時代起,明朝就致力於加強海防,用來清剿日本倭寇。

朱元璋治理倭寇,下了一道有錯別字的聖旨

在東南濱海綿長的海岸線上,海上走船和陸上走車很多,雖然明軍處處設防,但倭寇十分靈活,總能找到缺口,今天在這裡冒出來,明天在那邊鑽出來,那叫一個八面玲瓏。

朱元璋對倭寇的問題十分頭疼,便給當時的日本政府發國書,商討兩國一起消滅倭寇,共享太平。但是當時的日本正處於分裂的“南北朝”時期,自己還內亂的不行,自然無暇去管理倭寇組織。

當時的日本,懷良親王代表南朝,徵夷將軍代表北朝,朱元璋選擇與佔據九州一帶的南朝懷良親王談判。洪武二年,朱元璋派出楊栽等7人出使日本,這次的國書措辭嚴厲,有些威脅的語氣,正著急上火的日本南朝懷良親王乾脆殺了5名明朝來使。這一次交涉毫無成果,還折了幾員手下,朱元璋氣得不行。

朱元璋治理倭寇,下了一道有錯別字的聖旨

洪武三年,朱元璋再次派使者去日本,這次派的是萊州府同知趙秩。也許趙秩智商情商同時在線,也足夠幸運,他不僅說服了懷良親王答應取締倭寇,還成功促成了懷良親王嚮明朝遣使朝貢,同時也送還了70多個被倭寇抓去的中國人。懷良親王接受了明朝“日本國王”的封號,算是某種意義在嚮明朝奉表稱臣。

此時的朱元璋很是欣慰,親自設宴款待來使,還回賜了不少財物。但是這個好的態度並不意味好的轉變,倭寇依然橫行在山東、浙江、福建沿海一帶。因此朱元璋遣使責備日本國王良懷不好好辦事,威脅將要出征日本。日本國王良懷是個硬茬,回信表示若明朝征討日本,自己將積極備戰。

朱元璋治理倭寇,下了一道有錯別字的聖旨

明太祖十分生氣,但鑑於元朝兩次出征日本損兵折將的前車之鑑,決定暫不出兵日本。明朝官方的戎行不斷剿匪,訓練了倭寇極強的應變能力,倭寇都不用練兵了,越來越強壯。朱元璋開始轉變思路,把以前的積極求和轉變成了積極防禦。

朱元璋下了一道最接地氣的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傢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一般皇帝的聖旨都寫的文縐縐的,但朱元璋這篇聖旨都沒讓大臣潤色,帶著一個錯別字就昭告天下,聖旨都能如此簡單粗暴不做作,可見朱元璋是有多焦心,沿海民眾則大快人心。

朱元璋治理倭寇,下了一道有錯別字的聖旨

但是這樣做的事情也有弊端,官府和周邊百姓看見倭寇的船可以直接開槍,有一些正常的商船會遭到誤殺,引發了一些“烏龍”糾紛。後來明朝統治者提出以盜治盜,招安了鄭芝龍集團,扶持海盜剿滅倭寇,治理倭寇終於取得了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