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社會真的有“吃絕戶”這種事情發生嗎?

躲避因果

一鍵代償觀點:“吃絕戶”是舊社會鄉紳治理下的農村的一種陋習。

可能現在很多人都根本沒聽說過吃絕戶這個詞,但是,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絕戶網”。絕戶網說的就是一些人在捕魚的時候,使用那種網眼特別小的漁網,大魚小魚都捕,然後造成河道內的魚被捕絕的現象。

而“吃絕戶”則是在舊社會的農村,同族人對家裡沒有男丁的人家的欺負。比如說一個女子死了丈夫以後,如果家裡沒有男丁,或者小孩兒比較小。那麼同族的人亦或者是同村的人就會去賣掉這戶人家的所有家產,然後在村裡大擺宴席,一直把這戶人家給吃窮,最後只能是逼著寡婦改嫁,或者帶著孩子去討飯。

重男輕女思想是“吃絕戶”現象的根源

當然,在當時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主要還是因為重男輕女。因為在當時的環境下,主要還是以男性作為主要繼承人,而如果一個家庭的男性死了以後,族人就會把其妻子當成是外人來看。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就會選擇把這家的錢財在本族或者本村內消耗掉。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小原因就是因為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都不是太好,同村人也是藉著這種事情整體改善一下生活,這也是當時鄉紳管理村子的一種手段。

這裡呢也可以給大家列舉兩個與這種事情有關的電視劇,可以讓大家感受一下。

雙槍老太婆就是被吃絕戶逼成了土匪

我小時候有一個很火的電視劇叫《雙槍老太婆》,這個電視劇演的原型就是民國時期,河南洛陽有一個張寡婦。當時張寡婦的丈夫死後,他的大兒子去給地主打工。

這個地主就是他伯伯,但是作為親戚,這個伯伯不僅不給之子地種,還欺負他們一家子。這個大兒子氣不過,於是落草為寇,後來死於打家劫舍。後來這個張寡婦受不了同村人欺負,於是就帶著小兒子也當起了土匪。

這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手拿雙槍,騎著毛驢的雙槍老太婆的原型。

那年花開月正圓的“周瑩”被吃絕戶

如果你不知道雙槍老太婆,那你肯定是知道前一段時間孫儷演的一個電視劇叫《那年花開月正圓》,雖說最後周瑩把吳家管理得很好,但是在吳家東院的掌櫃和周瑩的丈夫死後。吳家掌櫃的其他幾個兄弟就開始欺負周瑩,並開始爭奪吳家的家產,這其實就是“吃絕戶”的行為。只是可能當時電視劇是要更多地去表現秦商的風采,沒有去過多地介紹這些事。

現在隨著大家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以及文明程度越來越高,這種現象則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我們現在還是能看到有些地方在家裡死了人以後,會擺好幾天的流水席供全村人吃喝,只是現在更多的則是體現家庭生活富裕和對逝者的尊重,而不在是以前的那種陋習了。


一鍵代償

說起“吃絕戶”這事,在舊社會時有發生,用是個字來形容,就是“缺了大德”。為何要這樣說呢?你且聽大獅往下說,看過之後,你便知這四個字說的對不對!

有人問了?啥叫“吃絕戶”?大獅給你說說是啥意思。“吃絕戶”說的就是當某個無兒無女的人死了之後,村裡人的人或者親戚們就會跑到死者家中,瓜分死者的全部財產。這些財產,不論是桌椅板凳還是房產田地,還是雞鴨鵝狗,哪怕是一根火柴,都會被搶走,恨不得連大糞都搶到自家田中。平日看不見的親戚和族人這會子都會來搶,有時候怕分贓不均,怎麼辦呢?有辦法,將所用東西變賣成錢,就在死者院子裡擺酒席,一直吃到所有的錢全部用完為止。這就是所謂的“吃絕戶”!

有人肯定說了,這也沒什麼不好的啊,反正人都死了,這些東西分了賣了不挺好。這樣想你可就大錯特錯了,若是這家真的全都死光光了倒也罷了,關鍵是很多時候,男人死了家裡還有女人和孩子,這種情況下本來不算絕戶。但是村裡人和親戚依舊會來霸佔財產,根本就不管孤兒寡母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這事順便一翻晚清民國時期的檔案就能查到,很多女人死了丈夫之後,還沒等死者入土,那些平常看不到的親戚和村裡的窮哈哈們就開始惦記上人家的東西,趕上女人孃家有勢力還好辦,若是孃家沒什麼人,那就倒了黴了。東西被搶走不說,搞不好自己還遭到那些光棍漢子的欺負,甚至會被賣給人販子,這就是最缺德的“趕寡婦吃絕戶”。

老話說的好“窮生奸計,富長良心。”一點都不假,凡是幹這缺德事兒的,無一例外大都是窮哈哈們,平時不正經過日子,如今“趕寡婦吃絕戶”倒成了發財的機會。足吃足喝還足拿,不管人家生與死。而且還要裝出一副高尚人品來,指著寡婦脊樑大罵人家剋夫。大夥說說,我開頭說的那四個字“缺了大德”對還是不對。

如果大家還是看不懂,也好辦,我給你說個大家都熟悉的,那就是魯迅寫的祥林嫂。祥林嫂不就是老公兒子都死後,被他家大伯強佔了所有財產,再將她打出門的悲劇故事嗎。


大獅

我不知道我們家遇到的是不是吃絕戶,外公是個手藝人,木匠。為了養家餬口年輕時受苦受累,後來生活好點了,兩個舅舅一直貼著外公外婆過日子,大舅舅接了外公的班,當了工人,但是後來國企改革,下崗了,又把外公的店接過去了。小舅舅一直在外面“闖事業”,說白了就是每年跟兩個老人要幾萬塊錢出去遊山玩水。外公外婆身體好的時候,在家裡吃,在家裡住,我們三個孩子都是外婆帶大的。外公腸胃不好,原來住的平房沒有衛生間,每次上廁所可不方便了,我爸我媽就借錢,給外公外婆買了一套樓房,當時我剛剛考上大學,家裡一下就很拮据,每個月我所有的生活費只有400,但是我們一家人撐下來了。過了5年,外公外婆不想讓兒子丟人,就搬到大舅舅家住去了,我們就把那套房子賣了,剛好那段時間房子漲價,賺了10萬左右,兩個舅舅就不行了。非要分這個錢,被我爸震回去了。後果就是兩個舅舅都不讓兩個老人住他們家,我爸媽又把外公外婆接回家,外公老說,親兒子都沒揹著他上下樓,我爸每天揹著外公下樓曬太陽,我們家是3樓。後來外公病危的時候,想在兒子家走,我們這裡也有風俗,說老人在女兒家走不好。我媽就答應小舅給他一筆錢,讓他照顧外公最後一段時間,外公去世那天晚上,我媽夢見他了,我也莫名的一夜睡不著~外公喪事的一切費用,包括棺木都是我爸媽買的,小舅就名義上辦了個喪事,收了個份子錢。不能讓外公最後走的都沒有面子~送葬那天,我的兩個舅舅和表弟都坐在車裡,外公的棺木居然沒人扶,上坡的時候差點從車裡滑出來,我一直追著那個車,推著,扛著。他們坐在車裡還在笑我的狼狽~後來外婆就更沒人管了,一直住在我們家,街坊鄰居都在說我的兩個舅舅,為了不讓兒子遭人罵,外婆去年非得從我家搬出去租個房子住,她的社保才一個月1600啊,我不忍心,就跟妻子商量了一下,把準備買車的錢拿出來買了一套單身公寓給外婆,首付我們交,貸款我爸和我一起還。過年的時候我還在給外婆裝修呢,現在都裝好了,老人迫不及待的搬進去了。告訴我和我妻子,她想多活幾年。

不要看我們家一直被欺負,但是,我們家家境卻越來越殷實,大舅舅離婚,表弟大學沒考上。小舅舅遊手好閒慣了,把自己房子賣了,所有錢都揮霍了,一家人現在擠在出租屋裡。我們家,第一次為了讓外公外婆住好點,買的房子賺了,雖然後來這個錢有一半被坑了,也沒關係,我大學畢業,工作在國企,後來辭職考公務員,也是一次考過。現在給外婆買的房子更奇葩,買的時候只考慮採光和舒適性,其他一概沒考慮。結果昨天剛知道的,重點初中搬到了隔壁,變成學區房了,房價已經翻了一倍。妻子懷孕,一查是雙胞胎~所以,對老人好點,我們家鄉的老話:供菩薩不如供老人,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忍著眼淚看完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吃絕戶”。


“吃絕戶”就是一個人如果他無兒無女,在他死後,他的親戚、朋友、鄰居、同村村民就都會跑到他家來瓜分他的家產。


能瓜分的瓜分,不能瓜分的就拿去變賣換錢,然後拿變賣來的錢大擺流水席,直至把所有的錢吃喝完為止。這就叫做“吃絕戶”。


如果只是這種單純的瓜分孤身一人的人的家產,尚能接受。畢竟他孤身一人,離開後沒有了任何親屬,家產不被瓜分也會被遺棄在那裡。


但是有些地方卻是當一個男人去世後,即使這個家還有妻子、女兒在,只要這家沒有了男丁,親朋周鄰也會跑去瓜分人家的家產。最後導致這些女眷淪落街頭。


還有更缺德的做法就是當男丁去世後,周圍人瓜分了家產還不滿足,甚至還要把人家的女眷弄去販賣了,再把這錢拿來瓜分。



可能很多人會說怎麼可能會有如此缺德的人和事。有,在中國舊社會真的有這種事情存在。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吃絕戶”的受害者。老公去世後被婆家周鄰的人吃了絕戶,不得不帶著孩子乞討為生。



中國舊社會里,鄉紳們欺霸著貧困的老百姓。在那個黑暗的年代,甚至有人把“吃絕戶”當作了一種發家致富的手段,尤其是在農村。



男人一死,家裡面的田地首先就被村裡面有權勢的人給瓜分了。因為在那個年代田地是最大的家產。然後就是家裡面的什麼牲畜啊,傢俱啊等等……


在我小的時候,就見識過一次“吃絕戶”!那個人是我們鄰村的。他幼年就失去了雙親。估計是自己不上心,也估計是沒人幫著張羅,所以他一直沒娶妻。


他比較勤快,所以雖然只有一個人,可他日子卻過得還可以。他因意外離開後,他的所有家產都被村裡面的人給瓜分了,甚至於他的房子都被拆了。


當時我還小,還不懂得這就叫做“吃絕戶”。只記得當時我爸媽談起此事的時候直搖頭說“缺德”!


不過新中國成立後,開始實行法治,再加上社會民主化的建立,“吃絕戶”這事已經鮮少耳聞了。只是在中國舊社會這種現象確實存在!




有書共讀

舊社會真的有“吃絕戶”這種事情,我還是在之前幫忙整理地方誌的時候看到過類似的事情。當時很驚訝,感覺這種事情的發生有悖人性,負責校對的牛老師告訴我:“這才是赤裸裸的人性!”

“吃絕戶”是舊社會的惡習,也是人治社會的弊端之一。簡單來說,就是一戶人家的男主人死了,如果沒有子嗣繼承財產,或者女主人孃家人沒有勢力,就會遭到男方親戚或者村裡人的洗劫。基本上田產和值錢的物件都會被有勢力親戚瓜分,大到犁耙、推車,小到鍋碗瓢盆、針頭線腦,都會被搶走,而剩下的不好分的物件,他們會賣了一起吃大鍋飯或者擺酒席。條件差點的也能吃幾天,稍微強點兒的能吃半月,直到把這戶人家的財產吃幹抹盡,真正的做到了“吃絕戶”。

而這戶被“吃絕戶”人家的寡婦如果年輕可能會逼著她再嫁,如果年老,就只能帶著女兒去逃荒要飯了。(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吃絕戶的受害者)

“吃絕戶”事件也從側面印證了為什麼我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追求“人丁興旺”,而重男輕女的觀念在此也可見一斑。

與舊社會不同的是,法治社會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所以類似“吃絕戶”的事情在幾十年前早已絕跡。

但是,人性之惡確實令人難以揣測。現在雖然沒有赤裸裸的“吃絕戶”現象,但也有類似的事情。

離我現在的住所北邊不到兩公里,有一戶人家發生的事情很讓人無語。這家的男主人今年應該有50多歲了,是個重度殘疾人,看樣子是脊椎有問題,具體殘疾到什麼程度呢?我見過一次,他只能以一種古怪的姿勢斜躺在輪椅上,一隻手健康,另一隻嚴重變形的手能夠稍微活動。

他現在住的房子還是之前父母健在時修的一層瓦房。30多歲時,有人給他說了一個帶孩子的媳婦,(人家承諾好好照顧他為他養老送終,當時村裡管事兒的都寫好協議了,就等著簽字)但他的妹妹堅決不准他成家,說是怕房子給了外姓人家。

可惡的是,這個做妹妹的不僅常年拿著哥哥的低保和殘疾補助,就連不菲的賣地補償款也是她拿著,而且不管照顧哥哥,只是每月把米麵買好送過來。她哥哥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多年沒換洗過的,吃飯也是自己勉強做熟了而已。除了鄰居偶爾送飯給他改善伙食,過年過節都沒見過這個做妹妹的來給哥哥送過飯。

知情人說,那個做妹妹的巴不得哥哥早點死了,好把房子重新翻蓋,偏偏這個做哥哥的雖然殘疾卻不生什麼大病。期間也有人舉報過這個做妹妹的,但是基本上都不了了之。

個人感覺這種行為雖然算不上“吃絕戶”,但惡劣程度似乎並不亞於“吃絕戶”。而現實中親人為了金錢反目成仇,無所不用其極的例子並不鮮見。

為富最多不仁,窮兇卻是極惡。我認為現在的這個窮是精神上的。


夜雨如書

舊時社會三大缺德事:挖絕戶墳,踢寡婦門和最缺德的便是吃絕戶。作為眾惡的行為,曾經廣為盛行。

所謂絕戶,或由一有名的對聯而來:"家有萬金不富,五個兒子是絕戶”。言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有十個女兒不算,加折半算的女婿當五個兒,在世人眼裡仍是斷子無孫的絕戶。

單聽這一說法就足令無子的人家膽顫心驚了,所以男子年過四十無子,稍有財產總是要趕緊納妾了,或過繼兒子,即便有女兒終要嫁人是外姓,仍被視為絕戶,遭親鄰族人吃絕戶的命運。


什麼是吃絕戶呢,本來是當無子的人家老人去世,親戚和族人跑來幫忙料理後事,便藉著殯葬活動,開流水席邀眾人來吃,搞得熱熱鬧鬧的直到吃喝完銀錢,順便各取所需物件拿完,把大門一鎖這家人和財產就沒了。

人性的貪婪和醜陋,往往在集體化行動掩護下變形成罪惡之舉。往往男主人一嚥氣就開始搶奪,勢力大的兇惡的族人,會搶先霸佔最重要的田產,剩下的孤兒寡母往往會攆走或受人身危脅,敢怒不敢言。如果像祥林嫂前夫家那樣窮,孤兒寡婦和還可能被夫家人賣掉。

甚至有兒子的,因為勢單力薄,族人中竟有人勾結山匪或官府勒財索命,害死其子造成絕戶。然後將自家已成年的兒子,強行過繼給毫無反抗之力的寡母,日後又認祖歸宗,名正言順的霸佔財產。

若是有女入贅,能撐得住門面,但子女要同女方姓氏才行

,否則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無權處理家族事務,也不能繼承遺產,只能眼睜睜看著父母財產被瓜分殆盡。

《紅樓夢》中林父死後,賈家有勢應該不能讓林氏宗族吃大戶,即便林如海無叔伯,但是可能有林氏宗親以過繼之名,讓林父祭祀有人,佔有大部份房屋田產。而賈家將除有兩房小妾安頓好,金銀細軟作林姑娘嫁妝之名,收入賈府囊中,亦是吃了絕戶了。

《傲慢與偏見》中,四個女兒也只有嫁妝,剩下的家產得由老頭的侄子繼承,重男親女可不是中國獨有哦。

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呂碧城,十二歲那年因父病亡,族人覬覦呂家家產,唆使匪徒將她母親劫持。還好呂碧城有膽有識,求助於父舊友才得脫身。自此後家道中落,呂母不得己帶著四姐妹投靠舅舅家,由此可見吃絕戶何等猖獗。

另一個與秋瑾齊名的,民國女俠女馬青霞,光緒封她一品浩命,魯迅題記:才貌雙全。因為後家強大,(父親是兩廣巡撫,二哥曾任北洋政府秘書長),嫁入中州首富劉家幾年後,因丈夫病故,偌大家業無人繼承,族人緊逼之,不得已謊稱懷有遺腹子,偷偷抱養一子,又有後家支持才穩住局面。她深感寡婦艱辛,建"師古堂”供養劉氏寡婦,設"義莊“贍養族內老人。

馬青霞急公好義,創辦女學有革命思想,願將財產獻與國家。孫中山親題"巾幗英雄"匾文贈她。捐款未送出,劉氏家族人對馬青霞非常不滿,誣告她險些入獄。

當她把全部財產捐獻馮玉祥任督軍的河南政府後,養子也翻臉,怕無產業可繼承要認祖歸宗。這一切令她身心俱疲,不久後病逝。萬貫家產若非女俠以子之名掌握,早被族人吃絕戶搶奪光了,那來世間巾幗佳話。

雖然舊社會,吃絕戶的陋習消失了,見財起意致骨肉相殘的,卻並不鮮見,如今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尤存。比如不少地方女兒往往有贍養老人的義務,卻沒有繼承父母財產的權利,…

學有境,思無涯。元元與您共品百味人生,期待您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如果不從家族和宗族的角度去理解,吃絕戶就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人痛斥的非人道存在! 但在幾千年的宗法社會,它的存在有一定的道理!

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即使現在也一樣!

老人對待兒子和女兒的差異,特別是遺產和幫扶上,一直很明顯。

為什麼會這樣?

往大的說是為了家族的延續,和血脈的傳承。更為了百年後,有人在墳頭給燒紙送錢。即使再不孝的兒孫,老人去世後,也會在清明等節日上墳燒紙。燒紙意味著送錢,在另一個世界裡有人還惦記和送溫暖。你看到的是現在的孝,老人看到的是幾十或者更長時間後的存在,比如姓氏!

不光中國會出現吃絕戶,現在的英國貴族一樣會吃絕戶,傳統一直都在,只是不那麼明顯了!

分配無兒人的家產,如果族長還在,那麼另一個救助機制也會存在,作為補償。

理論上,被收的家產會被用來幫助家族裡的男性成員讀書等公益活動。

過去,如果你家境貧寒,但讀書好,但沒錢繼續深造,家族會用族產來支持。不是為了個人私心,而是家族要出人頭地,需要讀書和做官的頭面人物,這種舉全家族之力幫扶一個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是一種必然和使命,當然一旦成功,也必須蔭及族人!

中國傳統文化是家和族排在國前的,從來都是家國天下!

一個人的歸屬是先有家,再有國。因為國的上層統治著和家人往往不是一個階層,甚至不是一個民族,關聯不大緊密。皇帝輪流做,誰當都一樣,但家是自己的,真真切切的可以骨肉相連,生死與共的,關鍵時刻是家族在幫你!




為什麼現在不適合了呢?

法律和社會環境變了!家族在瓦解,宗族被廢棄,沒人人能再主持公道了!如果還堅持,那就是私心分贓,和公益和整體的利益無關了!而且法律也不支持!

其實這些最可能發生的就在農村,生活在一起,家族龐大,相互交織,才有可能牽扯所謂的送葬送埋,和各種摔瓦盆等儀式感特別強的事情。城市已經沒有可能了!

吃絕戶是歷史上為了家族利益最大化,和保持家族利用有效資源持續發展的一個配套設施,特別是對抗外界的動亂和災難已經一致對外的最經濟手段,要知道也許家產的一部分本來就是共同的!

所以,吃絕戶在過去是有其合理性的,現在絕對的是一種掠奪,被人唾棄,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但一部分老人,因為過往的經理和思想,還在自我認為,但不被兒女接受罷了!

如果奉送家產,可以換來父母的幸福晚年,這不是吃絕戶,是現在法律認可的權利和義務,和是不是兒女無關,是有條件的贈予。




生活對我說

我老家鄰居,兄弟三個,三個侄子,五個女兒,老人死了,大侄子摔盆子,並在村長主持下要求他們養老太太終身,條件是給侄子們每家一塊農用地,宅基地讓老人決定,再後來,他女兒們跟侄子吵架,跟村委吵架,說大夥欺負她們絕戶!後來女兒們把鄰居房子賣了,一畝地的宅基地,賣了三萬,農用地也賣了,一點地沒留,女兒把老太太接城裡住了,再後來聽說讓她嫁了老頭,再後來,跟老頭分了,再後來,在鄰居老頭的墳頭旁邊挖坑自殺了,

閨女哭的很痛,聽說,老太太心裡一直很痛苦,房地給侄子,閨女女婿不讓,說這是說我們養不了不孝順嗎?認為侄子們有侵吞家產的意思,侄子們惱了,不管了,本來就不是自己父母,無養育之恩,一塊地值幾個錢,以後生老病死全管了,有這份孝心,願意孝順伯母,是老太佔便宜了。

跟村委鬧,說他們沆瀣一氣,圖謀不軌,村委勸導無用,還被女兒們指鼻子罵,也不管了,其實村裡之前有前例,結局挺好的,他侄子也不是壞人,也不缺地和錢。

最後老太太做不得主,閨女女婿們主事,各家住幾天,給閨女們看孩子做飯做家務,生怕別人說自己是吃白食,其實,老太心裡憋屈,自己沒地方住啊,在女兒家,不自覺的想看看女婿和親家是什麼臉色,人家鄰居一問這是誰,心裡就不自在。勤勤懇懇,唯恐被人指責,唯恐被嫌棄。有時她主動要做點事,女兒不樂意,說我媽就是來享福的,女婿就問,那婆婆沒做事嗎?就該伺候你媽?

每到此時,老太心裡十分緊張和愧疚,

後來女兒給她找個老頭,說服她同意了,本意想讓她開心,可老太不讓人家碰身子,碰身子就尋死,可以當保姆,看孩子什麼都行,只求別攆走她,後來人家還是讓她走了,

又回到了女兒家,女婿和親家臉色都不好看了,以前的客氣都沒有了,女兒覺得老太怎麼這麼作呢,養到了日子客氣的下一家,老太看出女兒不待見自己了,找個由頭,坐車回老家,見了曾經的老姊妹,偷偷買了兩捲紙錢,一瓶老鼠藥,一個鐵鍬,找到老頭的墳,給自己挖了坑,就這樣了,

侄子們也哭了,真不是圖她的地啊!閨女呢,哭自己媽怎麼那麼犟呢……

你說,怨誰

女兒想孝養老太,更想爭口氣,證明沒兄弟比有兄弟過的更幸福,奈何有時力不從心,畢竟家裡不只有女兒一個人,她也有她的家庭,親家女婿再是熱情,也抵不了老太心裡的不安,畢竟在她心裡這不是她的家

侄子願意承擔伯母的晚年,無生恩,無養恩,若說為利,一塊地五萬左右,換來以後老太生病死亡出殯,都由三位侄子共同承擔,侄子們也是為名吧,

村委為照顧老人,找幾個侄子做監護人,以一塊農用地為獎勵,宅基地和房子還是由老太做主,讓老太老有所依,村委監管監督。

都是從善意出發~


糖炒栗子11111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吃絕戶?吃絕戶籠統地說就是親鄰強行分割死亡弱者的家產甚至家眷。嚴格來說吃絕戶就是親戚、鄰居、他人趁人家破人亡已是絕戶時的侵吞財產的行為。



這個世界弱肉強食,持強凌弱是最野蠻的行為。一個家庭當他無兒女或兒女病、殘或不爭氣,親鄰不僅不幫助,反而虎視眈眈。等到頂樑柱一塌,家眷受人欺辱,財產被人吞併或分割。



無憂(悟友)們還記得嚴監生嗎?他一輩子謙和為善,勤儉節約,掙下偌大的家產都讓大哥給吃淨了。他是老二受了一輩子大房(長子)嚴貢生的氣,吃了一輩子他的虧。他忌諱二,而侄子們在他臨死前如虎狼般覬覦他的家產,還二叔地叫個不停。他死後,家破人亡,財產悉數被老大所佔。



如果上面的是肥水不流外人田,那麼歷代的權臣篡權的欺人孤兒寡母也算是吃絕戶。嚴格來說絕戶就是無兒無女甚至無妻,孤苦伶仃,貧賤一生。說起來讓人憐憫。但他的親戚們、族人們、鄰居們、其他人平時都欺負,見無兒無女無妻的人死了後,簡單料理下喪事。



就能霸佔就霸佔,霸佔不了變現,變現不了吃掉。將人一生的財產大吃大喝掉,這就是吃絕戶。有妻子的甚至把他妻子賣掉還錢。這些行為在今天看來是犯罪,在舊中國也是做八輩子的孽。欺負最需要幫助的人是野蠻行為,霸佔絕戶的財產是人神共憤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在今日不復存在。


福垊

絕戶,這個名詞,在當今物質發達,人們精神文明高度提高的社會,已經斷絕了近五六十年。雖然名詞還存在,但已被人們的意識徹底的拋棄,只能停留在詞典裡,以供人們查閱。

絕戶這一詞的出現,還是在中國生產力低下的封建社會。

自古以來,流傳下這樣的一句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哪個人家,莫說無兒無女,就是沒有兒子,恐怕也是個苦惱的事,在世人面前抬不起頭。總覺得,他的家族血脈就在他這裡終結,無人養老送終,還是小事,對不起祖宗確是大事。特別是大戶人家,那萬貫家財無人繼承。

一旦人死亡者之後,帶走的只是一副皮囊。撇下的卻萬貫家財,和成群的妻妾。

那麼小戶人家呢,怎麼都得留下個三貫兩貫的家財吧。

如果還沒有繼承人還好,生帶不來,死帶不去,任憑人們發落了。也就是說,一個親人沒有了, 財產願意隨意拿誰拿吧。

但是,往往的現實還是很殘忍的,有這樣的一句話,叫做嫁出去的女人,女兒是沒有任何繼承權的。

即使留下他的遺孀寡婦,她的命運往往更是悲慘了。

舊社會的婦女,不但忍受封建意識的壓迫,還要忍受夫權,神權和族權的壓迫。

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也是封建社會,廣大婦女悲慘遭遇的縮影。

當她當他第一次喪夫的時候,卻被當成商品,賣得出去。二次喪夫表子之後,卻被家族趕了出來,靠微薄的工薪去奉神靈,以求得到了陰間,不再受陽間的罪。

更有甚者,當喪夫的婦女還處於悲痛之中的時候,卻被宗親們以出殯發喪為由,變賣所有的財產,大擺喪宴吃光喝光。

這是這些婦女流離失所,沿街乞討顛沛流離,去找官府主持正義,而成功率又有幾何呢?別忘了,封建社會的悲劇,也是封建王法所造成的,那時候的王法有著濃厚的封建色彩,族權,夫權,神權,自然在法律的保護之內。

這些個愚昧無知的封建意識,在當今已經厚浩蕩無存。

絕戶一詞,在解放後,隨著封建意識,和封建勢力的徹底剷除,隨著人們思想的解放,使人們的思想達到更高的境界。特別是在養老一事上,由單純的養兒防老,轉變為社會養老。

這一出人心窩的詞句,已被人們徹底所唾棄,所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