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一表三千里”,是什麼意思?現代社會還是這樣嗎?

老胡侃三農

問題:農村老話“一表三千里”,是什麼意思?現代社會還是這樣嗎?

“一表三千里”是中國民間形容表親間疏遠的距離,在男權社會里,同性的旁系兄弟姐妹稱堂兄妹,異姓的則成為表兄妹。其實完整的是“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的說法。


在農村,父輩的兄弟姐妹多,所以相對應的表兄妹、堂兄妹也非常多,我自己的表兄妹就多大15人,而堂兄妹也在5人。表親指的就是舅舅、姨媽、姑姑這三種親戚以及他們的後代,表親不同族,其家庭的孩子都是不同的姓,因此雖然是親戚,但大多分散在很多地方,也彼此離的非常遠,平時接觸的機會少,再加之表妹表姐再次出嫁後,嫁的可能更遠,結婚時去一次,以後基本上都不會再上門了,彼此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表親為什麼大多數不太親近的原因。


堂親指父親叔伯輩的親人,也叫內親,由於是一個家族的,居住比較集中,一般情況下都是同一個村子,遇到什麼事情可以彼此照顧幫忙,接觸的機會多,情感上更近一些。

當然這是古代社會流傳下來的一種對錶親和堂親的認知觀念。在現在社會,在農村,雖然堂親在距離上離得比較近,但也有因為家族利益問題鬧得誰也不理誰,而表親雖然有的離的稍遠,但走動頻繁,感情上甚至親過堂親,加之現在社會孩子都比較少,不管是表親還是堂親,都是親戚,都有那麼一絲絲的血緣關係,孩子們都應該彼此珍惜這份親情,而不要被一句“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給定了疏遠和親疏。親戚之間的親情還是需要依靠日常彼此幫扶互相走動才能更加親密的。



洞察三農萬象

“一表三千里”,從字面上來分析,因為是姑舅、倆姨媽之間所生的子女是表親而通俗的一個說法,而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是如此。

農村人重傳統,更尊重血緣最親近而關係的存在,畢竟姑舅、姊妹都是同一個父母所生,不象親兄弟之間成家以後靠得近,不過因為已到婚配的年齡而必須結婚後,組成自己的另一個小家庭,再有了各自的孩子也是血緣關係近是表親,不過只要是兄妹、姊妹都還在世,雙方之間因為親情都還相互走動,節假日等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更會督促自己的兒女去看望對方,老表們之間自然也會接觸而加深感情。



而真正關係疏遠,也要等到老表所生的子女因為血緣更遠一點,才可能相互之間走動少,而應了農村的另一個老話,一代親,二代,三代四代認不了。


和風細雨言

就是親戚眾多的意思,說的直白點即方圓三千里都有表親哈!

那是農業社會文明時期的一大特點。由於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所以農業社會講究的就是人多力量大!這麼說吧,以前農村人總會有個農閒和農忙之分,進入農閒了就會四處走親訪友活躍人際關係。


不過,現代社會進入高速發展的工業文明階段,每個人都面臨著諸多的壓力,一年才兩個長假,平時週末好多人也都在家休息呢!就是關係很近的親戚都不一定常常走動,何況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表親呢!

大家常說,現在人情冷漠了!甚至門對門的鄰居住著,好幾年了面都沒見過啊,確實如此!這也難怪啊,每個人都有生活的和工作的壓力,更沒有農業社會時期的“農閒”一說!也許是工業化腳步太快了吧,市場經濟四處競爭,大家忙於賺錢還房貸和車貸了,沒那麼時間到處攀親戚(表親)!


東震木

農村老話“一表三千里”,是什麼意思?現代社會還是這樣嗎?

農村人說的俗語通俗易懂,幽默詼諧。你像這句話老話“一表三千里,一堂百年親”就很形象生動。

在我們的親戚關係中,有兩枝是非常的親的。那就是姑媽家和姨媽及老舅家,姑媽是自己父輩的姐妹,姨媽和老舅是自己老媽的兄弟姊妹。這些都是自己最親的人,也就是至親,老親舊眷的。

但是呢,後面的關係就是表親關係了,比如姑媽的子女,姨媽和老舅家的子女。在我們河南都統稱為“老表”的。我們老家有個非常詼諧的童謠,“老表老表,上山吃草,吃個半飽,拉住就跑”,說的是老表之前的玩笑話,也就是說,老表們之間也是可以很好的相處的。

但是僅僅限於童年。那時候來往都是很密切的,畢竟是同輩人嘛,一般都是有共同的語言的。尤其是經常來往的姑舅姨家的老表,因為從小就走動的比較勤,很多的老表都是鐵桿的哥們兒姐們兒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在無意之間慢慢的疏遠了。也不是說很刻意的去疏遠,家大業大的,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了,平時見面的機會和次數自然就減少了。相見往往是在過年期間的幾天,才有可能聚在一起,然後大家吃頓飯,多半也是聊聊大家這一年的收成和變化,也不會有過多的話題了,酒足飯飽之後,又是各奔前程。

現在來說,“一表三千里”,也不絕對了。經常來往走動的,家庭比較近的,工作事業上有交集的老表關係,也是比較親密的。所以說話不能說的太死,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東西。老表之間也是有可能很親密的。

不過很多吧,真的是疏遠了。就像我和老舅家的表妹,小時候經常一塊玩的,現在是天南地北的,很少有機會接觸的。大家都生兒育女,開枝散葉了。


農民妹子一枝花

♥♥【一表三千里】是民間俗語,說的是表親之間的關係己經疏遠,用三千里這樣的距離概念形容關係非常疏遠。

♥♥我們知道,在男權父系社會中

是以當家男為中心的,姓隨男姓;男方兄弟的兒女們為堂侄.堂侄女,而男方姐妹的兒女們表兄弟.表姐妹。古代社會特別注重【家族觀念】認為骨肉血脈相連,有了事情還是“自己家”近。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今,在農村【家族勢力】仍然是根深蒂固!

♥♥所謂表親:姑舅後代謂之表;姨娘後代謂之表。這是比較親近的表親,他他們之間的關係也有微妙差別,所謂的【姑舅親.是正根,打斷骨頭連著筋;姨娘親.蔓莖根,拔起秧兒斷了根。】說的就是姑舅表親比姨娘表親關係更牢固。

♥♥但是一表三分遠,有舅舅.姑媽在時,表兄弟姐妹關係尚可;一旦老人們撒手而去,這種表親的關係也就會

慢慢冷淡,越來越疏遠。這種現象就是當今社會也還是如此。不過比起其他人來,關係還是要近一些的。

♥♥社會交往中,利益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無論堂親表親,都在利益的關聯之中。相處的好,相得益彰;相處不睦,分道揚鑣。

♥♥【一表三千里】的說法有點誇張與過分,在實際社會交往中,姑舅.姨娘表親還沒有那麼疏遠;當然七姑八姨的隔代表親關係就疏遠的多了,用【一表三千里】來形容就不再過分!


louanhuamingyouyicun

以前在農村,家族觀念確實很強, 人與人之間靠血緣關係能更好的應對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家族壯大獲得的安全感就更多。

可是,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制觀念的增強,和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再靠血緣關係來維繫了,代際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化,在農村俗語“一表三千里”就己一針見血的把這種血緣關係的淡化刻畫了出來。


同輩之間的關係是最親近的,例如親兄弟,親姐妹之間的關係,但是兄弟姐妹的下一代跟自己的下一代間的關係就是堂、表關係了,堂表兄下一代之間的關係就顯得較疏遠了。

在農村雖然是“熟人社會”,但熟人之間關係的維繫也是需要成本的,各種近親遠親加在一起要幾十上百人,就拿平時人情來往來說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農村人很默契的就是,你不來我不往,不代表沒血緣關係,“人情往來”很關健。

就拿我們村辦喪事來說,村裡有“出五服”之說,五服之內的親戚,是要穿孝衣的,這裡的“五服”就是自己這一代,向上、向下再各延伸4代,即總共九族。其實五服中血緣較遠的親戚也就在最嚴肅的喪事中參與一下,平時很少來往的。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當然人是社會動物,更是感情動物,人並沒有因為血緣的淡化,而彼此再無交集,姓氏文化、尋根文化等血緣文化,再一次把相隔幾千裡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農家人農家事


你好,專注悟空問答的謝二先生為你提供靠譜回答!

謝二先生是農村人。我們這邊沒有一表三千里的說法,但有句“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說的就是表親關係。

我們平時說的親戚,含有兩部分人群。內親外戚,父親這邊的親友是親,母親那邊的親友叫戚。

父親兄弟的子女,和自己都是堂兄弟姐妹的關係。父親姐妹的子女,和自己是表兄弟姐妹的關係。母親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和自己都是表兄弟姐妹的關係。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我們這邊稱呼姨媽的子女,不是表兄弟姐妹,而是姨兄弟姐妹。

一代親,就是自己和表兄弟姐妹關係比較親密,家裡辦什麼事都相互請。

二代表,就是自己的子女和表兄弟姐妹的子女,有些關係也還可以,但不如一代那樣經常走動。

三代了,就是自己的孫子女和表兄弟姐妹的孫子女基本上不走動了,很多相互之間甚至都不認識,成了路人。

如果是堂兄弟,則關係比較緊密,即使出了五服,家裡辦事都還上門幫忙。當然了,堂兄弟之間一般都有宅基地、責任田之類的糾紛,平時該吵架還是吵架的,有事時該幫忙幫忙。


謝二先生拉呱

表親是我們親戚關係中極為複雜卻又繞不開的親屬關係。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把同姓的旁系兄弟姐妹稱“堂”,異姓的則稱“表”。 所以表親的來源,是從母親那裡繼承來的。為什麼說表親繞不開呢,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母親嫁入家庭之中,哪能成為一家人呢。現實生活中表親具有很大的繼承性,從第一代姑舅子女之間的表親開始,所有的後代之間都是表親。當然有時候也把姨媽家的親戚成為姨表親,姑表親和姨表親,是兩種繞不開的表親關係。

一表三千里,其實很大程度上說的是表親的親疏關係,更多的是一種疏遠關係。無論是姑表親還是姨表親,很容易因為長輩的去世而斷絕關係。農村裡老人常說:兩姨親不叫親,死了姨姨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其實當姑姑、姨娘在世,表親走動還頻繁些,姑姑、姨娘去世後表親走動就少了,隔個一兩代人表親關係就開始變淡。在農村和陌生人打招呼,經常以老表相稱,老表基本上成了人們套關係拉近乎的代名詞。

其實不要說姑表親和姨表親,就算是同堂兄弟,老人也常說:一輩兒親,兩輩兒淡,到了三輩兒不管飯。所以說,親戚關係不論姑表親還是姨表親還是同堂兄弟,親不親看人心。在這個逐利務虛的社會,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老話說一表三千里還要看幾代人,可現在一母同袍的兄弟姐妹鬧騰的打架罵街誰也不理誰的事兒也不少。還是那句話,親不親看人心。


海棠小醉

如果上一代都還健在的話,每天中秋節、春節都要走親戚。晚輩要給長輩拜年,平常有點啥事,都還能互相幫忙。一旦老一輩去世了,老表們也常常就不來往了,農村叫"斷親"。

現代社會人口流動性大,人人為生計全國各地奔波,別說老表們,就連兄弟姐妹有時候一年都見不了一面。親戚越走越親,長時間不來往、不走動,慢慢長也就不親了。


資源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無論長輩們是否還健在,老表們都要經常來往,畢竟血緣關係存在,有困難還是比外人強。所以不管老表們主動不主動來你家裡,你都要經常去老表們家走動走動,讓那份親情存續,說不了誰能幫誰一把呢!


一縷情絲飛揚

“一表三千里”的意思,是形容表兄弟之間的關係。

對應的還有一句叫“一堂五百年”,指的堂兄弟間的關係。



先說“一表三千里”,表兄弟姐妹有著共同血緣,卻不同姓,一般情況下,在不同村落居住,如果遇到了遷徙,則各自跟著自己父家的宗族各奔東西,過了一兩代後,由於姓氏不同,後代遇到了很難再攀上關係。

所以就有了“一表三千里”的說法。

再說“一堂五百年”,指的堂兄弟之間,同宗同族同姓,即使出現了各奔東西的情況,過上幾代之後各自的後代遇見,由於還是同姓,所以,很快就能攀上關係。

這就是“一堂五百年”的由來。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