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近代我們一直羸弱,對西方列強一直處於弱勢,哪怕是清朝覆滅後,建立的民國也是,根本沒有力量對外。

民國下的北洋政府是整個亞洲第一個“共和”;,已經完全具備了五院的雛形,可惜接下來的軍閥混戰徹底的毀掉了中國這僅有的“共和”,在北洋政府所執政的期間,就意外的獲得了一塊對於現在的我們意義非凡的土地。

這塊土地具有很深的國際爭議,主要是佔地建設礦產生的糾紛,很快迅速的演變成了國際問題,西方列強紛紛加入想要分的一口,這個島嶼就叫做斯瓦爾巴群島

段祺瑞在他的爭取下中國主動與歐美各國簽署了《斯瓦爾巴條約》成為該條約的協約國,擁有了這個群島的使用權。

條約的的具體內容:

  1. 條約確定挪威政府對該島有充分的自主權,但該地區為永久非軍事區域,該地區與該地區民眾安全由挪威政府全權提供、處理。

  2. 所有締約國公民均可自由進出該地區,並在該地區內進行任何不違反挪威政府法律的任何行為,不需得到挪威政府簽證許可,但進入該地區則需接受挪威政府的法律管制。

  3. 按上述協定,所有擁有締約國及締約國之繼承國公民身份者均無需申請和簽證可以自由進出,但必須接受挪威政府之法律管束。

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斯瓦爾巴條約》是各國外交家在北極地帶的一個外交活動意外促成的條約,它的目的就是確定各國在該地區的使用與主權問題的條約,當時北洋政府也沒有想那麼多,本著有便宜就佔的原則,意外的讓我們在北極立了腳跟。

當時,因為涉及到俄羅斯和挪威,畢竟他們兩個國家離的哪裡確實比較近,事實情況是,確實上,島上有一部分的挪威人和俄羅斯人。我們是跟著“霸權主義”的光,佔了這個便宜。

如果要真的說起來的話,這個群島和我們也有很大的關係。

歷史上面的記載,首先發現這個群島的是荷蘭的探險家,威廉·巴倫支,他原本是想找個去往中國的捷徑,畢竟做貿易的,有捷徑才會有更大的利益。

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所以我厚著臉皮說這個跟中國有關係。後來這篇區域逐漸的發展,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魚類比較豐富,當然還有其他的資源還沒發現,英國、法國、德國都紛紛跑過來捕鯨,那時極地有到處都是捕鯨船,最多的時候達到了三百多艘。

再後來有人發現了此地極為豐厚的礦產資源,大家都又一窩蜂地來此地開礦,有英國人、美國人,也有荷蘭人、俄國人和挪威人,都跑到此地開礦。在採礦隊伍中甚至不乏中國人的身影。比如康有為曾經來過這裡,還寫下一首詩,攜同壁遊挪威北冰洋那岌島夜半觀日將下末而忽升的詩。

詩後還有附註:5月24日,夜半十一時,泊舟登山,十二時至頂,如日正午,頂有亭,飲三遍酒,視日稍低日暮,旋即上升,實不夜也。這裡描述的就是北極的極晝。

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康有為

這個島的地理位置優越,有很多野生動物,也有很多天然的資源,馴鹿、北極熊、雪地頰白鳥都是珍貴的動物,不但有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礦產資源,更是有一種特別珍貴的磷灰石資源。

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這塊地的深遠意義,是超乎段祺瑞想象的,結果讓現在的我們品嚐到實際利益。

這個條約對現如今的我們很重要,不僅證明著中國在國際的大國能力,也為百年之後的中國獲得了一個一場重要的立足點。

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1991年,中國科學家應挪威科學家的要求,參加了一個科學考察隊,地點是斯瓦爾巴群島,他在這次旅行中才知道中國在北極還有塊地,趕緊回國寫報告,提出了他的觀點:在斯瓦爾巴建立一個科考站。

於是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北極科考站,這對中國意義非常大,不但能獲取更多資源,是中國大國形象的證明。

2004年,中國又在斯瓦爾巴建立了中國黃河科學站。

近年來美國地質局對北極的調查發現技術上能夠開採的石油已經打倒了恐怖的4100億桶油當量。

這個人幫中國拿下了6萬平的北極土地,現在光捕魚都能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